不读而惑(读不孤必有邻)

上午去小区门口取快递,一路踩着梧桐和银杏光秃的树影阳光照得人心里亮堂,也映得快递小哥大红的冲锋衣格外鲜艳疫情虽然还没有被彻底遏制,但相比1月和2月,最艰难的时刻显然已经过去了回想这两个月的读书况味,五味杂陈本以为非常时期闭门读书可以潜沉忘世、悠游自在,然而愈当非常时期,世相与情绪反倒愈猛烈地影响到我们的阅读与思考特别是今日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又与当年非典时期不同——手中方寸之物汇聚着天下悲苦、人间喜忧,呼啸而来,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读而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读而惑(读不孤必有邻)

不读而惑

上午去小区门口取快递,一路踩着梧桐和银杏光秃的树影。阳光照得人心里亮堂,也映得快递小哥大红的冲锋衣格外鲜艳。疫情虽然还没有被彻底遏制,但相比1月和2月,最艰难的时刻显然已经过去了。回想这两个月的读书况味,五味杂陈。本以为非常时期闭门读书可以潜沉忘世、悠游自在,然而愈当非常时期,世相与情绪反倒愈猛烈地影响到我们的阅读与思考。特别是今日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又与当年非典时期不同——手中方寸之物汇聚着天下悲苦、人间喜忧,呼啸而来,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1月23日凌晨,我在朋友圈感慨,或许要打持久战的这场疫情让人体会到两部小说的情绪,先是《倾城之恋》,再是《四世同堂》。有人留言说,他体会到的是《沉沦》和《潘先生在难中》。

1月下旬时,我正在改“小说民国”的课稿,读的书也都跟民国小说有关,其中不少是平时语文教学的总结,小说文本都再熟悉不过了。当时疫情刚开始大规模扩散,网络上流言、警语与真相交杂,惶恐、质疑与感动并存。

此时重新打开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经典作品,我突然发现自己仿佛与小说的创作者、小说里的人物贴得更近了,那些对战时众生相的刻画,对个人复杂心态的描摹,对大时代中重重叠叠的民众情绪的书写,都不再是隔岸观火——历史的彼岸与现实的此地碰撞在了一起。

当然,对我这个疫情面前挈妇将雏的中年人来说,叶圣陶先生的《潘先生在难中》,此时读来就更能击中那颗疲惫而焦虑的心。

我从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参与“阅读邻居”读书会的活动,这个读书会由学者杨早、书评人绿茶、书店老板邱小石创立。疫情肆虐,线下活动组织不了,我们就在线上模仿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来讲故事。杨早老师本意是希望大家可以借着讲故事和听故事来舒缓前一阵社会情绪带来的心理创伤,当然我们也知道《十日谈》的故事里也包含了许多对社会现实的影射以及对人性欲望的描摹。在这段时间,我把《聊斋志异》又通读了一遍,而且旁及民国的志怪小说《洞灵小志》系列,一方面是个人兴趣,一方面也是《聊斋志异·狼》那篇课文教学备课的需要。《聊斋志异》大家都很熟悉,这里介绍一下《洞灵小志》。这本书很有意思,其中人物经历的灵异故事半真半假,有些是借灵异故事批判现实,有些就是博人一乐,但因为故事背景和故事里的人物离得近,就更引人遐想,平添趣味。

我在读书会给大家讲《聊斋志异》和《洞灵小志》故事时,也越来越发现灵异故事的妙处,尤其是包裹在离奇故事外衣之下对现实人世的敏锐洞察。这些讽喻甚至穿越百年,也能令人或心有戚戚,或会心一笑。

近日,疫情被有效遏制。我也回归正轨,一本本推进去年就计划好的读城书目。以城市视角促动的阅读,对未来跨学科视野的语文阅读教学很有帮助。比如我正在重读的是邓云乡先生的《鲁迅与北京风土》,这里的素材用到语文教育里可以增添学生历史、地理、民俗、经济等多方面的视野维度。杨早老师组织过一个读书群叫“从鲁迅认识民国”,他当时有一个构想,就是把鲁迅看作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民国知识分子,看看从鲁迅身上能够读出一个什么样的民国,而这样的民国视野里的鲁迅又是什么样子。有了社会生活史的眼光,鲁迅呈现出的面貌也就不再只是社会批判式的“横眉冷对”或者存在主义式的“反抗绝望”的样子了。与这个思路很像,邓云乡先生所写的《鲁迅与北京风土》也是跳出鲁迅研究的套路,避开了鲁迅的思想与精神,着眼于鲁迅在北京城的日常生活。于是,这本书带着读者以鲁迅为线索重新认识了民国北京城,也以民国北京城为背景,为读者勾画了一个日常生活里的鲁迅。

这本书除了写鲁迅频繁光顾的琉璃厂书肆,还会讲到鲁迅吃吃喝喝的酒楼饭店,还有一些鲁迅去过的名胜古迹、街道公园,甚至医院车站,可以说鲁迅在北京的衣食住行无所不包。从这个角度看,北京鲁迅与绍兴鲁迅、东京鲁迅、上海鲁迅的那个味道是很不同的。初中学生从这本书走近鲁迅,会亲切许多,越读越开阔,越读越有生气,不会“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了。

最后,借“阅读邻居”的口号给各位闭门读书的同行打打气,战胜疫情就在眼前,坚持下去:读不孤,必有邻。

(作者单位系北京景山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03月11日第8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