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益事业(造就可持续性的涓滴效应)

第13个天猫双11如期而至作为消费者、商家、电商平台合力构建的中国最大促销节日,双11是观察国民经济,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宏观运行的晴雨表,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11的公共价值已不仅仅在汇聚商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界公益事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公益事业(造就可持续性的涓滴效应)

世界公益事业

第13个天猫双11如期而至。作为消费者、商家、电商平台合力构建的中国最大促销节日,双11是观察国民经济,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宏观运行的晴雨表,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11的公共价值已不仅仅在汇聚商业。

可以看到,双11也正在发生变化。比如今年,升级诞生了15年的产品“公益宝贝”。当你下完一单收到包裹后,一笔2分钱或更多的善款,将借助淘宝上的“公益宝贝”,帮助到一位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这让大家熟悉的购物季有一些不一样:除了买买买,也关注到了一群也许不能参与买买买的人。

“公益宝贝“怎么升级?

阿里巴巴的公益捐助系统起源于2006年的“爱心宝贝”。经过十几年的耕耘与发展,“爱心宝贝”已经演变成今天的“公益宝贝”,它是淘宝为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提供网络公众筹款支持的项目,商家可以在后台设置某个商品为“公益宝贝”以及捐赠的金额,消费者在淘宝上购买带有“公益宝贝”标志的商品,在商品成交后,平台会按照卖家设置的比例捐赠一定数目的金额给商家指定的公益组织或公益项目。

“公益宝贝”诞生至今,淘宝上累计有7亿用户、超过800万商家参与,产生了473亿笔善款,帮扶了4300万人次。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社会责任报告2020-2021披露,2021 财年,“公益宝贝”上产生的爱心捐赠参与超过90亿人次,产生的爱心商家约250万家,带动5亿消费者参与,捐赠总额超过4亿元,累计帮扶800万人次。

国际电信联盟(ITU)举行的2020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The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颁奖盛典上,阿里巴巴“公益宝贝”从全球各国360个提名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优胜奖,中国互联网公益模式获得世界认可。

此次”公益宝贝”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聚焦帮助弱势群体、爱心商家能被更多人看见、鼓励分享公益项目。

今年双11”公益宝贝”捐赠善款,将重点用于帮助三大困境人群:为欠发达地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提供公益保险、帮大山深处的孩子找到“童伴妈妈”、为困境中的老人提供爱心午餐,希望帮助110万人次弱势群体。

涓滴效应

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扩大了电子商务交易(B2C)正外部性。所谓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的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收益的经济利益,而受益者无须付出相关代价。外部性以多种形式出现,教育、研发、扶贫、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养蜂和经营果园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典型。升级后的”公益宝贝”正是将经济行为的正外部性扩大到了极致,将公益融入到每一笔交易之中,进而促使公益自发地演变为一种准公共品。

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与传统公益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最可持续的一种公益。以啤酒销售为例,啤酒销售商每卖出一瓶啤酒利润为1元,若年售量为10万瓶,年利润则为10万元。同样拿出1万元做公益,传统公益模式是一次性捐出1万元,而”公益宝贝”的运行模式则是每卖出1瓶啤酒时捐出0.1元。在一项调查中,受访者无一例外都选了第二种参与公益的方式,即每卖出一瓶捐出0.1元,即”公益宝贝”的运行模式。

经济学上有一种涓滴效应,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某种程度上而言,阿里巴巴”公益宝贝”计划就是涓滴效应在公益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市场交易来完成公益捐助,在此,公益捐助成为市场交易行为的一种衍生品,达到了哪里有交易哪里就有公益的状态,这是是一种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最具可持续性的公益模式。

好的公益激励机制是怎样的?

事实上,“公益宝贝”回答了长久以来一直困扰公益本身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才能构建一种好的公益激励机制,或者说好的公益激励机制究竟是怎样的?显然,就募捐而言,好的标准一定不是一次性的大额捐赠(一次性博弈),而是持续性的、源源不断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小额捐赠,并最终形成集聚效应。

在确定了好的标准之后,再来讨论激励机制。心理学上有两种经典的激励理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和认知派激励理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系在“刺激—反应”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激励者选择一套适当的刺激,即激励手段,以引发被激励者相应的反应标准和定型的活动;认知派激励理论则主张不能将行为简单地看成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的机械反应,对于人的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内在因素,诸如思想意识、兴趣、价值和需要等。因此,这些理论都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如何推动人们的行为。简言之,前者主张外界刺激,或者注重内在认知。

就公益的激励机制而言,上述两种激励机制难言是好的激励机制。前者过于强调外界刺激(公益项目),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爱心)。后者又太过深思熟虑,从认知到行为的过程过于缓慢,并极有可能中途夭折,无法完成捐助行为。

而“公益宝贝”很好地解答了上述难题。在该模式之下,既不需要公益组织者费尽心机讲好每一个劝募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使捐助者在无道德压力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捐助行为。归根结底,它不需要拷问人性,没有了点开一个具体募捐链接时的信任问题,更不需要纠结于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经济压力。“公益宝贝”就是这样一种模式,让你买东西随手就捐0.02元(一份”公益宝贝”的设置为2分钱及以上)。

淘宝“公益宝贝”,将公益捐赠可持续化,买东西就能做公益,使公益成为一种日常生活,并有效解决了公益的激励机制。公益模式也便从传统的“收入捐”演变为“交易捐”,把单笔捐赠行为变成了有源活水,并在双11这样的节点,最大限度地把消费者的热情调动起来,形成了消费者、商家、公益机构、平台等为一体的可持续性公益生态,虽然每一单的捐赠很小,但持续下来,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公益宝贝”重构了平台、商家、消费者、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重塑了公益参与模型,由传统的“收入捐”演变为“交易捐”,形成公益捐助的涓滴效益,有效解决了公益的激励机制,让消费者做公益更加方便。与此同时,在双11这样的大促节日,向世人所展示的不仅仅只是商业,还有人类的爱心。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 翁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