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主板散热器测试(工程师都用什么样的笔记本)

本期话题:作为一个从事制造业相关的工程师,你都用什么样的电脑?

作为一个搞技术的,最痛苦的就是,明明电脑垃圾的不得了,但老板经常嫌你干活慢,就是不承认生产力工具配置不给力。

作为一个工艺工程师,什么样的电脑配置才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这个得看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为主。

先说一下我日常工作的内容及场景:

  • Office的一些应用,这个一般都没有问题,当然像excel中的数据超过2000行,且里面有很多函数,I5之类就有点力不从心;
  • AutoCAD2005-2014,这个没啥,I5低压版的都能对付;
  • 一般的3D建模,大多数电脑也没啥问题。像我的电脑装了UG12,SolidWorkd 2020,Creo 6.0,SolidEdge ST10,CimatronE13等,以前还装了C4D,后来想想那玩意儿实在用的少,属于八百年不打开一次的,就卸载了。
  • 大型的装配文件,一般模具设计在1000个零件以下,目标是2000-5000个零件操作。用I5处理过一个模具配件数量在900个左右的,有点吃力,但还凑合,很爽是谈不上的。
  • CNC编程,100条以上的程序数数,每次几十条程序进行毛坯更新、刀路计算,这个是很考验CPU计算能力的。
  • 仿真计算,同样对CPU的计算能力,还有内存。
  • 视频剪辑及后期渲染,1080P,60分钟的片子剪辑后合成、渲染;
  • Light room数字后期,30M一张的数字原片,每次都是几百张同时导入;
  • Photoshop图片批量处理,也是几百张同时导入;
  • 同时只做一件事,太费时间,一般都是一边后台计算着,同时再打开一个软件,搞搞设计啥的,不然要多线程干嘛?

笔记本主板散热器测试(工程师都用什么样的笔记本)(1)

用过一台台式机,后面合作是笔记本,移动方便。

  • 除了大一时买过一台台式机,后面基本上都是笔记本,移动方便些。
  • 从赛扬4 1.7GHZ开始,一直到现在的I9 9900KF【无核显】
  • 硬盘最初是30G用到现在4个T【1T*4】
  • 内存从当时2G升到现在的64G
  • 显卡那时GeForce 4 MX,具体早忘了,有可能是错的,不过当时好像就很牛X了
  • 硬件在升级,但软件升的更厉害,似乎总能把硬件的气势给抵消掉,所以一般用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 2.5寸的硬盘以前是5200转的,后来才有7200转的,但缓存太小,速度还是起不来,然后我就换AHCI接口的固态硬盘,500G的,

最后再换机就是升到NVME M.2,直接上1T的PM961,1T和500G的读写速度不是一回事,但我仍然嫌慢。

笔记本主板散热器测试(工程师都用什么样的笔记本)(2)

如果哪天内存能装到500G,我就把系统装到内存中去,想想就激动。只差没有把系统装到内存里去,我对硬件并不懂,不出问题也不会去管它。一般重装个系统、驱动、简单优化一下什么的,基本上是自己搞定。

应用软件也都是自己装,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再加一遍,直到搞定。玩多了,就拆装笔记本,能把ABCD几个面全拆开,清理完再装回去。后来看别人帮我开过一次CPU后盖,然后没事就自己开,当时开的是I7 6700K,换液金散热,后来自己开了一次,把CPU的顶盖换了一个纯铜的,面积更大,原装的没看出来是啥材质。

5根热管嫌不够,就自己又加了两根,底部散热孔不够,就自己钻孔增加散热面积。什么CPU、显卡、内存、硬盘,没事就拆拆,完了再装回去。指纹模块坏了,没事,网上买一个,自己装上去就行了,没啥大不了的。

简单的拆装已经满足不了我的期望。

笔记本主板散热器测试(工程师都用什么样的笔记本)(3)

我做过一年的产品设计,涉及到曲面建模,逆向工程技术,也就是3D抄数;后来转去做模具,再后来又是设计、CNC加工都一手抓,所以我就想,哪天把D面,也就是后壳给扔了,激光抄数,自己设计一个,不行就两个,一个常规的,用铝来做,表面喷砂后做阳极氧化或做硬氧。

另一个就做水冷底座,材质嘛,就用6063镶紫铜,采用FSW焊接工艺 CNC加工,顺便再镶一组热管进去。紫铜与现有的散热模块贴紧,或干脆就取消掉。

抄完数,先建模,做热仿真,预估一下效果,优化好了就可以开干,另外可以设计一个散热底座,可以采用压缩机制冷或半导体制冷,在上面装9个温度传感器,再开发一个控制模块,可以在手机上控制…..

至少这样玩,才有意思,现在有人把I9 9900K超到7G,我比较实在,6G就好,冷水机组 热管 高导热率的组件,应该可以压住吧,至少可以试试。

设计、仿真、编程、加工自己都可以干,但开发一个控制模块得请人搞。

笔记本主板散热器测试(工程师都用什么样的笔记本)(4)

电脑配置:

  • CPU:I9 9900KF【K,是不锁倍频,F,是没有核显】
  • 8核心16线程,主频3.6,单核可到5GHZ,要是能到12核心,24线程,其它不变,就OK了。
  • 内存:32G 2666 2根,还有2个插槽,什么时候内存占到70%时,我就再加2支32G的。
  • 主硬盘:PM981 1T【平均分了三个区】
  • 次硬盘:PM961 1T【没有分区】
  • 三硬盘:WD的黑盘 7200转 1T【没有分区】
  • 四硬盘:WD的黑盘 7200转 1T【没有分区】
  • 主屏:17.3 72% 1080P IPS
  • 副屏:BENQ 23寸设计专用屏
  • 显卡:MXM接口的RTX 2070【不行就换P5000M】
  • 2304个流处理器,256-bit,8GB GDDR6显内,1410MH基础核心频率,好不好不知道,我还是想用P5000M。
  • 电源:350W

笔记本主板散热器测试(工程师都用什么样的笔记本)(5)

我判断电脑好坏只有一个标准,用起来卡不卡。

  • 在上大学的时候买过一台台式机,后面就再也没有买过了台式机了。
  • 如果再买台式机,就自己设计机箱,做好热设计,空间不用考虑,散热优先,好看第二,实用至上。
  • CPU能挂两块就两块,4块最好,有钱直接上桌面型的P6000,那个有点贵,不行P5000整两块也行。
  • 三重散热设计,同时要解决凝露问题,而且要全自动控温。
  • 配上3块27寸的4K屏
  • 其实我的想法很单纯, 30M大小的图片一次加载100张,秒开;
  • 用CimatronE15,基于剩余毛坯编程,200条程序计算剩余毛坯,用时不超过1分钟,是不是有点想多了,不行3分钟也可以接受。
  • 5000个零件的装配图档,放大缩小等一系列操作跟操作几个零件的装配体一样,不卡;
  • 30分钟的视频渲染时间不超过3分钟;
  • 仿真计算,越快越好!
  • 不是有三块屏么
  • 一块在渲染,一块在仿真,另一块编程或处理大型复杂图档,三者均衡都不卡顿。
  • 毕竟我很注重时间的,就是不知道下一代的CPU行不行,或者说有没没有支持4块CPU的主板。
  • 高频兼顾多核,20核我都不嫌多,基础频率起码4GHZ。
  • 转码、渲染、仿真计算都是计算量大的,就是怕它炸机了。
  • 相比笔记本,台式机的空间可玩性就比较大了。
  • 采用模块化设计,内置制冷模块,好多东西都是非标,那就自己设计,自己加工。

笔记本主板散热器测试(工程师都用什么样的笔记本)(6)

为什么不买移动工作站,它贵啊,而且配置相对保守。如果哪天不差钱了,也可以买一个P73装X一下,其实就是看中它那块显卡,其它没什么的,看它那苗条的身板,散热如何,我就打个问号了。

以前用过IBM T43,带防滚架的,喜欢在屏打开的状态下单手拿着一角,笔记本因自重的原因导致南桥芯片脱焊了,表现就是USB鼠标失灵,作为绘图为第一需求的人来讲,这是实在无法忍受的了。送修,说好是重新BGA焊接,结果飞了一根线,飞线没有问题,但是收费是按BGA收费的。估计他不知道我是喜欢拆电脑的。

后面有一次无意间用到了华硕笔记本,给我的感觉就是配置虽然不是那么强劲,但散热控制的比较不错,用起来很稳。后来我就买了一台华硕的本本,只不过被套路了,配置买低了,搞了个I5低压版的,还好AutoCAD和CimatronE10都能用。

很好看,因为比较薄。但分辨率我实在是受不了。算下来好歹也陪了我6年,至今仍在工作,但是已经面临退休的状态。

之前我就是随便用用或画画平面图,做做模具工装设计。使用3d建模,一般工作量都不很大。模具3D设计相对来说也还好,零件数量没有那么多,也勉强能吃得下来,基本上不卡,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软件的版本也低。

到后来去做产品编程,比较复杂的那种,我也把Cimatron E升到了13,有的程序可能要写到100条。因为是基于毛坯计算,要求CPU够强,这次打死不要I5的,也绝对不要低压的。

直接上图形工作站,我是这么想的。

笔记本主板散热器测试(工程师都用什么样的笔记本)(7)

有一次到客户去做技术交流,看到他们的一个工程师正在改图,笔记本很厚,是dell,然后我就问这是哪个型号的?他告诉我是m6800。

这算是一代神机了,网上有很多人魔改这个机器,更换CPU,改显卡。只是价格一直也没下来。

我又观望了几年。后来跟一个朋友闲聊,他给我推荐。让我弄个准系统。

所谓的准系统就是提供一个笔记本空机。基本上所有的都可以换。Cpu是可以用桌面型的,MXM的显卡支持拆换。内存有4个插槽,可以支持到128g。两个3.5寸的硬盘位,两个m2的固态硬盘位。5根热管。双涡轮风扇。240瓦到350瓦的电源,17.3寸的屏幕。

没有比这更爽的,虽然重,但毕竟还是可以背着到处跑。

我的要求也不高,我就是画画图。

如果只是说画图的话,随便拿一个目前市面主流的笔记本基本上都可以胜任。不管是2D的或者是3D的。

但如果我在打开装配同时需要这个零件数量能支持到2000~5000这个范围内。除了CPU要够猛,显卡也不能落后,内存,数据传输总线都要强才行,最关键的,散热要好,不然很快就熄火了。

用Photoshop时我不喜欢等待,我总是一口气打开四五十张图片,特别是在用light room的时候,每张底片都是30M左右,一口气直接导入50张。

用cimatronE13编程的时候,我总是喜欢选择几十条程序,然后同时预览,同时模拟同时计算。

仿真计算,后期渲染,是不能浪费时间的。时间很贵,我讨厌等待,所以只能指望他很强大很猛。

硬件折腾的路上没有终点

痛苦与快乐并存着!

我是无名,一个自学通才工艺工程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