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

黄思永简介:

黄思永,字慎之,号亦瓢。本籍安徽徽州,寄籍江宁(今南京)。生于清道光22年(1842年),卒于民国3年(1914年)。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状元。

从此先后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后开办北京工艺商局,还投资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组建北京爱国帐烟厂。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商部,黄思永被尚书载振聘为头等顾问,与张謇被时人称为“商部实业两状元”。不久工艺商局停办,黄思永遂南归浦口任商埠督办,辛亥革命以后,卒于上海。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

生平

道光30年(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咸丰3年(1853年)攻入并建都南京。战乱中,黄家人多有罹难,其中即有黄思永父母。黄思永则由其已行聘之金氏的父亲延师教读,直至同治2年(1863年)与金氏完婚。婚后,他以经史书法见长,教书、誊经,得以维持生计。同治12年(1873年),他朝考后任职礼部,继又考入军机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载,光绪6年(1880年),他得中状元。

主要事迹

清朝灭亡五六十年前,共有两波经济改革热潮,朝廷重臣是改革的主力军。黄思永是继李鸿章、曾国藩第一波洋务运动之后,第二波近代改革大家,他的改革行动一直延续到清亡。现代中国的工商业,如多开通商口岸、修建铁路、开采矿藏、发行股票债券,头等功臣都有黄思永。他努力学习,善于接受新思维和新事物,而且教育其子黄中慧学英文,学西方科学技术,并送黄中慧赴美国深造,黄中慧后成为他兴办实业的得力助手。

1898年七月二十七日,鉴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事属创举,开办不易,欲速不能”,因而批难并表彰了日讲起居注官黄思永关于“自行筹款,设立速成学堂,以期收效”的奏请。此时离西太后“戊戌政变”仅有九天。这是黄思永对现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1903年,清政府设立农工商部,特聘黄思永和张謇(江苏通州人,光绪20年(1894年)状元)为顾问。二人共同起草并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会简明章程》与有关铁路、矿务、商标等诸多章程法规,大力扶持民族工商业,吸引众多投资者兴办工厂商行,时人称为“商部两状元。”两位状元更是身体力行,黄思永经营于北,张謇经营于南。黄思永在京城创办工艺局,其产品中尤以景泰蓝铜器最为精巧,曾两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市场价高而供不应求。八国联军中美军多次登门欲以高薪聘请黄思永任职,均遭其严辞拒绝;德国占领军胁迫北京市民悬挂德国国旗,黄思永串联众多街区市民坚决抵制,可见黄思永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黄思永还创立慈善工厂,安排贫民就业,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黄思永是中国兴办债券股票的第一人。黄思永也是收集整理甲骨文的第一人。

状元殿试试卷

“应殿试举人臣黄思永,年三十九岁,江苏江宁县(今南京)人。由拔贡生礼部七品小京官应光绪元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礼部额外主事考取军机章,一应光绪六年会试,恭应殿试。将三代脚色开具于后:曾祖国楹,未仕,故;祖德符,未仕,故;父汝玉,未仕,故……”周道祥指着试卷介绍说,科举考试非常严格,首先要交代考生自己的经历,甚至还要写明祖上三代读书经历,是否入仕等,然后再进入正题。

黄思永的书法: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4)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5)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6)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7)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8)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9)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0)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1)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2)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3)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4)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5)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6)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7)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8)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19)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0)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1)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2)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3)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4)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5)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6)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7)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8)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29)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0)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1)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2)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3)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4)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5)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6)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始,到清未止,沿用了1300多年。科举制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的影响,是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的。它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在古代社会是最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金榜题名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该成语的本义是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

自隋唐创立科举考试以来,读书做官就成了天下士子求取功名的一条正途。据统计,从隋唐到明清的一千三百年间,产生过百万名以上举人,十万名以上进士,七百多名文武状元。“状元”一词,在唐代曾称为“状头”。殿试录取后放榜,位居榜首者就是“状头”。直到明代初年,朝廷才明确规定“状元”为一甲头名进士的专称。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也是最荣耀的一场考试。按清朝规例,殿试之后,新科进士要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立于百官之后候旨。皇上驾临太和殿,宣读考取进士的名次,称作传胪或胪传,其实就是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

以清代为例,读书人在县级考秀才。在省级考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全国(会试)考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笫三名称“探花”。其余叫“进士”,前三名保送进翰林院,其他进士须通过考试选拔后,才能进翰林院再读三年书。进入翰林院和状元是同一待遇。在清朝做大臣、宰相,进士出身还不行,须翰林出身。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四喜“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指称人生最大的四件喜事。

黄思永,字慎之,号亦瓢,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少力学,勤读书。爱新觉罗·载湉君临天下第7年,即光绪六年(1880)三月,黄思永赴京参加在礼部贡院举行的庚辰科会试,榜上有名。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黄思永一举夺魁,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第104名状元。此科进士共329名,后来出了若干名人。如第二甲第17名王懿荣,官至国子监祭酒,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收集甲骨文字的。中状元后,黄思永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累官至侍读学士。侍读学士属于文学侍从一类的官,职司撰著记载等事。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7)

金榜题名诗句配图(金榜题名赏析72)(38)

作者说明:会陆续发表介绍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文章和图片,也请关注和点赞。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