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1948年5月,改建为华北军区第2兵团。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北军区第2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

195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是杨得志,政治委员是李志民 ,郑维山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陈先瑞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1)

19兵团下辖第63军、第64军、第65军,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分别于1951年2月17日、16日、22日,由安东、长甸河口跨出国门,为两个月后发起的第五次战役进行战前机动和各项准备。

跨出国门的第1天,19兵团尚未与敌人在战场上碰面,兵团指挥部就因为一次火车事故,险些集体“光荣”。其后的一次汽车事故,司令员杨得志更是险遭不测。

1951年2月,鸭绿江大桥上,满载兵员和装备的火车,一列又一列地向东疾驰,桥下冰封的江面已经开始解冻,19兵团的官兵们沿着急造浮桥,在嘹亮的歌声中,雄赳赳气昂昂地跨出国门,奔赴朝鲜战场。

其中一趟军列最前面的4节车厢,是19兵团的临时指挥部,车厢里载着包括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在内的兵团指挥机关全体人员。这4节车厢后面,加挂了10余节载满重型装备的平板货运车皮。

此时,第三次战役刚刚结束。30余万中朝军队夺回了汉城,攻占了仁川,将美军和李承晚军队赶过了“三八”线。

“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失败的阴影笼罩下,度过了他作为“联军总司令”的最后一个“感恩节”。

2月17日黎明时分,军列经过一夜疾驰,到达朝鲜平安北道,前面就是定州。为避免沿途军列遭到敌机空袭,先期入朝的志愿军铁道兵部队在定州南面的这段铁路边,专门开挖了两个隐蔽列车的山洞。

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2)

眼看天边泛起鱼肚白,为防天亮后遭到敌机空袭,司令员杨得志命令列车就地停下,把兵团指挥机关乘坐的4节车厢与后面载运装备的平板车皮断开,让火车头把这断开的军列,分别送进两个山洞里隐蔽,等天黑后再走。

果然,中午时分敌机如约而至,随着敌机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位于铁路两旁的我军防空部队高射炮阵地骤然间开始怒吼,天空中布满了密集的弹幕,敌机也呼啸着俯冲下来,洞口落下的炸弹,产生出的巨大气浪,将洞内隐蔽的火车掀得摇摇晃晃……

隐蔽在山洞里的这一个白天,敌人的飞机先后对这一路段轰炸了3次,开火车的铁道兵战士告诉杨得志司令员,这样的情况对于铁道兵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这就是敌人所谓的“绞杀战”,目的就是要切断我军的铁路运输线。

终于熬到了晚上,杨得志命令军列继续前进。隆隆声中,火车头从对面山洞驶出,从后面抵近19兵团指挥部乘坐的这4节车厢。

按以往操纵常规,火车头先要从后往前,将这4节车厢推向山洞另一边的出口,然后在扳道员的配合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扳道,将已经分成两截,藏于两个山洞的两段军列重新连接后,才能够正常行驶。

这样的操作对于火车司机以及扳道员来说,早就驾轻就熟了,完全小菜一碟。但意外却偏偏在今天发生了,而且还发生在19兵团指挥机关乘坐的这4节车厢上……

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3)

“哐当”一声,火车头从后面顶住这4节车厢开始缓缓向前移动,向山洞的另一边出口慢慢驶去。刚出山洞就是一个大下坡,4节车厢的速度突然就开始加快,巨大的惯性将车厢内桌子上的茶缸、水壶等等物件全抛了起来。

4节车厢里,一些还没有坐下来的人,一个个全被甩朝后面,摔在车厢地板上,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搞懵了。

4节车厢顺着坡道疾速滑行,仍在不停地加速中,兵团作战科副科长余震急匆匆地跑到司令员杨得志面前说道:“糟糕,后面的火车头没有挂住我们的车厢!”

杨得志扭头透过车窗向后望去,果然,4节车厢后面,火车头还停在山洞洞口,距离他们却越来越远。

原来,刚才火车头“哐当”一声从后面顶住车厢,不知道什么原因,火车头连接车厢的挂钩却没有挂住车厢,但火车司机却没有发现这个情况。

火车头将这4节车厢推出山洞洞口,却又偏巧是下坡路段。于是,这4节车厢载着整个19兵团指挥机关,像匹脱缰的野马一样,扔下火车头,风驰电掣地往前奔去……

杨得志大喊一声:赶紧扳闸!

一群人呼啦一下子拥向各个车厢尽头,拼命扳动制动闸,但车厢仍然没有丝毫减速的意思,沿着下坡的铁轨奔得越来越快,只见车外模糊的山崖和树木从窗边飞速地往后划过。

这4节车厢里,那可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指挥机关的全体人员啊!正在高速滑行的车厢一旦发生意外,其后果不堪设想,必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节,车厢里的人们看到,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三人头上,渗出的粒粒汗珠,大家心中瞬间都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

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4)

这三位在战火中锤炼了二十余年,经历过九死一生的高级将领,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心里唯一担心的是:万一这一车人真的出事,那整个19兵团的指挥系统就全完了,这必将影响到整个部队,甚至影响到接下来即将发起的第5次战役。

这样的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将会对我军在整个朝鲜战场上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

不少人向司令员杨得志建议:“跳车,组织跳车!”

杨得志否决了这个建议:“不行,太危险,车速太快,跳下去也活不了!”

有人说道:“出国第一天,19兵团的指挥中枢,难道全部折在这里?”

杨得志镇静地说道:“莫慌,下完坡,前面就是定州车站,车站总不会建在坡道上吧?车厢一定会慢慢停下来的。”

说话间,也就过了七、八分钟,随着坡道放缓,列车稍微慢下来一些,大家猜测,前面应该就是定州车站了。

但更糟糕的情况却突然出现了,虽然实施灯火管制,但大家仍然隐隐约约看到几百米外的正前方,同一条铁轨上竟然停着一列火车。

所有人刚刚放下的心,顿时又悬了起来,很多人已经抓紧了椅背,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撞击,那也许就是19兵团指挥部的最后时刻……

4节车厢以很快的速度逼近前面那辆停着的列车,警卫排的战士早已经围在几位首长周围,组成了一道人体盾牌,尽全力护卫首长安全……

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一个影子从月台上窜下,飞奔向铁路,扳下了道岔。19兵团指挥机关全体人员乘坐的这4节车厢,在最后的一刻,驶上了另一条铁轨,呼啸着与停着的列车擦身而过。

进入平路,滑行的车厢在轨道上慢慢减速,终于在一公里外停了下来。

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5)

当杨得志司令员和几位首长走回车站月台时才发现,刚才跳下月台,发疯似地奔向铁路,迅速扳下道岔,救了全车人性命的,居然是一个十四五岁的朝鲜男孩。

男孩背上斜背着一支老掉牙的步枪,嘴里不停地向双手哈着热气,冻得通红的小脸上,一双大眼睛笑意盈盈地看着这群志愿军官兵们。

双方语言不通,杨得志司令员一把抱过小男孩,高高举起,在原地激动地转了几个圈。

政委李志民脱下自己的棉帽和手套给男孩戴上,帽子太大,都快遮住了男孩的眼睛,但从那清澈的眼神中,大家都看到了男孩藏不住的欢喜。

参谋和干事们找出好多吃的东西,放进一个军用挎包,塞到男孩手中。男孩兴奋地把挎包挂在脖子上,马上打开包盖翻看起来。

男孩不知道的是,他今天救下来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的整个指挥机关,这里面包括日后的两位共和国上将和一位中将。

和部队告别时,小男孩不停地向19兵团指挥部的官兵们挥着手。

回到车厢,杨得志司令员长舒一口气说道:“如果不是这个朝鲜小男孩扳开道岔,我们整个兵团指挥部,等于让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就端了“老窝”!”

政治委员李志民皱着眉头说道:“这是对我们的一次警醒,要不这样吧,今后,我们三个人,加上这回没随我们一趟车来的副政委陈先瑞,再不能同时坐同一趟车了,无论火车或者汽车。这次是一个教训啊!”

司令员杨得志、副司令员郑维山都举手赞同,郑维山说道:“政委说的对,咱们几个人不能被一勺烩了,个人生死不重要,但部队在战场上如果失去了指挥,那就是一场大灾难!”

但他们三人没有想到的是,不到两个月,又一场事故接踵而至……

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6)

1951年4月6日晚9时,司令员杨得志和政治委员李志民,在位于君子里的志愿军司令部刚刚开完会,便急匆匆地乘车赶回笃庄洞19兵团指挥部驻地。

自从汲取了2月17日入朝第一天就险些集体“光荣”的教训后,这次杨得志和李志民是分乘两辆吉普车,并没有坐在同一辆车上。

虽然是夜间行车,但杨得志的警惕性很高,因为不少部队都曾在夜间行军时遭遇过美军飞机空袭。他命令司机把吉普车的篷布拆除,让警卫员坐在后排观察天上敌情。

4月的朝鲜仍是寒气袭人,两辆吉普车一前一后闭灯行驶在返回笃庄洞的土路上。杨得志的车在前,李志民的车在后。

突然,杨得志车上担任防空瞭望的警卫员郭长荣和段友荣同时大喊:“有敌机!”

喊声未息,一架敌军已经从后面飞来,司机李根忠猛踩油门,加快车速。杨得志说道:“莫慌,咱们目标小,他不一定看得见。”

敌机果然没有发现这两辆吉普车,却看见了对向驶来的一辆仍然开着大灯的大卡车。幸好这是美军的一架侦察机,只是投下了一颗照明弹。

然而,就在照明弹亮起来的瞬间,车上的众人还在庆幸不是炸弹时,杨得志司令员却突然冲着司机李根忠大喊一声:“快打方向……”

“轰隆”一声,杨得志乘坐的吉普车与对向驶来的那辆开着大灯的大卡车迎头相撞。

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7)

后面另一辆车上坐着的李志民,亲眼看着坐在副驾上的杨得志被从车中甩出去10多米远,面朝下,趴在地上不动弹了。

李志明慌忙跳下车,飞奔到杨得志身前将他身体翻过来,口中不停地呼唤着:“老杨,老杨……”心中万分恐惧,他担心杨得志再也不会醒来。

警卫员段友荣一瘸一拐地过来了,他左手提着卡宾枪,右手揪住那名驾驶大卡车的战士,嘴里嚷嚷着:“你闯大祸啦,你知道这车上坐的是谁吗?老子一枪毙了你!”

吉普车驾驶员李根忠捂着胸口也过来了,李根忠胸部被方向盘狠狠地顶了一下,稍微缓过一口气,便跌跌撞撞地朝司令员这边奔来。

被甩出车外的还有另一名警卫员郭长荣,他躺在不远处,不停地向这边大喊:“司令员怎么样了?司令员怎么样了?”

焦急的情绪溢于言表,但郭长荣却站不起来,也不知道自己的腿断没断掉……

好一会,杨得志才缓过神来,睁开眼睛,先在地上坐了十几分钟,才扶住李志民,慢慢站了起来。

杨得志稍微活动了一下手脚,上下打量着身边的司机李根忠和警卫员段友荣,见他俩似乎没什么大碍,便一瘸一拐地向躺在不远处的警卫员郭长荣走去,边走边喊:“你怎么样了?”

躺在地上的郭长荣见司令员没事,心中顿感宽慰,嘴里念叨着:“你没事就好,你没事就好……”

驾驶卡车的那名战士先是低着头不敢说话,直到看见吉普车上的几个人全都活了下来,这才说道:“敌机的照明弹刚好晃了眼睛,都快撞上了才看见你们,已经来不及避让了。”

杨得志回过头来问他:“你伤着没有?”

卡车驾驶员回答:“没有。”

李志民说道:“夜间行车闭灯驾驶,你不知道这条纪律吗?幸好敌机投的是照明弹。”

抗美援朝里有杨德才这个人吗(杨得志率19兵团赴朝)(8)

卡车司机怯生生地回答:“我原先在工厂开车,厂里的领导说部队缺驾驶员,我就报名参军了,这才刚刚两个多月,没练过闭灯驾驶。”

一直揪着这名驾驶员衣领不放的段友荣,这才把右手松开:“你是哪个部队的?”

“我是19兵团的,首长,你们这是要去哪里?你们的车坏了,我把你们送过去吧!”

杨得志说:“那还真巧了,我们是一个部队的,你赶紧走吧,去完成你的任务。”

这名驾驶员向杨得志敬了个礼:“首长,对不起,”转身上车走了。

警卫员段友荣悻悻地说道:“就这么让他走了?”

司令员杨得志笑呵呵地回答他:“怎么?你还真要把人家给毙了呀?

段友荣把郭长荣抱上政委李志民的车,几个人一起挤在这辆吉普车上继续赶路。

李志民和杨得志在车上开起了玩笑:“火车上没弄死咱们,这次被甩出十几米,你也屁事没有,你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杨得志爽朗地笑道:“到朝鲜这才两个月,仗还没打,如果就这么“光荣”了,也太憋屈了吧?”

车上的人全都笑了起来,李志民说道:“老杨,你放心,不把美国鬼子打服打怕,阎王爷是不会收你的!”

16天后,1951年4月22日,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率19兵团全体将士在临津江南岸与美军、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杀,由此揭开了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的序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