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大类分区和小类区别(SCI到底是如何分区的)

sci大类分区和小类区别(SCI到底是如何分区的)(1)

大家都了解成功发表SCI文章的用途非常大,比如评奖、评职称等,要满足相应的评审标准要求,否则会导致发表的sci论文达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评审标准要求中,不少人对分区和影响因子一头雾水,总的来说,目前常见的存在两种分区标准:JCR分区、以及中科院分区。具体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SCI到底是如何分区的?

1、SCI为什么要分区?期刊的IF每年不断浮动,把IF定值作为学术评价指标不适合,而且不同学科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仅凭IF不能直观地比较不同领域的期刊。于是,把同一学科领域的期刊,按IF大到小做排序后,划分入不同区域。那么,只要是某领域1区的期刊,就是该领域的顶级刊物,直观反映该刊在领域内的水准和大致排位。

2、JCR分区:①影响因子前25%(含25%)的期刊为Q1区;②影响因子位于25-50%(含50%)为Q2区;③影响因子位于50-75%(含75%)为Q3区;④影响因子位于75%之后的期刊为Q4区。

3、中科院分区:中科院版分区将所有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13 大类。然后,将13大类期刊分各自为4 个等级,即4 个区。按照各类期刊影响因子划分,前5% 为该类1 区、6% ~ 20% 为2 区、21% ~ 50% 为3 区,其余的为4 区。显然在中科院的分区中,1区和2区杂志很少,杂志质量相对也高,基本都是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中科院分区中四个区的期刊数量是从1区到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

二、SCI一区好还是二区好?

1、首先,SCI期刊分区是根据影响因子划分的,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所在分区越靠前。一般来说,SCI一区,是国际上知名的学术期刊,这些期刊录用标准非常高,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发表的,对普通作者来说非常困难。SCI二区,是仅次于一区的期刊,但在知名度上或者影响力上是比不上一区的,因而在录用论文标准上,相对一区来说有所降低,但就算降低,也有比较高的门槛,不是三区、四区可以赶得上的。一般来说,在SCI一区发表论文含金量比二区要高。即从期刊所处的地位或影响力上来说,SCI一区比二区要好。

2、总之,判断SCI一区好还是二区好,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虽然从整体上来说,SCI一区比二区好,但并不绝对,有的学科方向的某一期刊,哪怕是在二区,也并不比一区差。因而,作者要根据实际需求,为自己的论文匹配合适的SCI期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