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瘦马落飞花(李贺马诗饥卧骨查牙)

西风瘦马落飞花(李贺马诗饥卧骨查牙)(1)

来自百度图片 侵删

马诗 二十三首其六

唐 李贺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格式】五言诗

【基调】怀才不遇的愤懑

【年龄】不详

【译文】

饥饿的马儿躺卧着,瘦骨嶙峋,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驳的花纹。

鬣毛枯黄,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额发被粗长的麻绳磨断!

【注释】

骨查(zhā)牙:形容马瘦骨嶙峋。查(zhā)牙:意思是错出不齐貌,出自 《马诗》之六。 (骨查脸,读音gǔ zhā liǎn,汉语词语,意思为瘦削的脸。)

粗毛:意喻马瘦则显毛粗。

花:指马儿身上斑驳的毛片,如一片片花朵一般。

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珠:同“朱”,红色。

发:马额头上的毛。

长麻:制作马络头的一种材料。

【创作背景】

李贺的这组组诗创作时间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并非作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有学者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李贺25岁),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李贺远祖是大唐宗室的远支,武则天执政时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清苦贫寒的家庭,怀才不遇的命运,使李贺的内心充满了凄苦、愤懑和牢骚,于是创作了这组《马诗二十三首》。

【赏析】

如果《马诗 其一》是对马的细部刻画(如“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那么《马诗 其六》则是对马的整体形象的描写。

诗人描写了一匹饥饿困顿、瘦骨嶙峋的良马,毛长得粗糙杂乱,朱色的毛也没了光泽,套马的麻绳勒着马头,把马头上的毛都勒断了。此诗刻画的饱受折磨后的良马形象,借以揭示优秀人才受尽摧残的真实状态,抒泄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