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各地的习俗(原来这么多讲究)

今年九九重阳节

恰逢国庆假期

重阳节不仅意味着

回家看望长辈

也是敬老活动的高峰期

其实,除了出游赏秋、登高望远

重阳节还有更多的仪式~

重阳节各地的习俗(原来这么多讲究)(1)

每年重阳节前后

市民喜欢结伴攀登

登高、祈福、敬老

以登高的形式过节

成为健康、祥和、热闹的群众活动

重阳节各地的习俗(原来这么多讲究)(2)

传承重阳

五个传统习俗不能忘

重阳节登高、赏菊、

吃重阳糕、吃长寿面、晒秋,

这5个传统习俗不能忘!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到战国时期,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的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平民为妻,贾氏把重阳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表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节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可见魏晋时期就有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北宋过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摆放万朵菊花,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农历初一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到重阳,皇上要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重阳风俗依旧盛行。

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1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正式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赋予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新内容,开展敬老祝寿和登高望远的活动。

美食重阳

传统美食寓吉祥

菊花酒

重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食菊,古已有之,屈原笔下,便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服食菊花瓣。到汉代,有了菊花酒。

重阳糕

我国南方有些地方至今还留存着这样的风俗:到了重阳时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一般是两个大的,九个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北方农村流传的“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的民谣,正是反映了这个风俗民情。

螃蟹

重阳佳节正值秋菊飘香,螃蟹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是食蟹的大好季节。古人有诗云:“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柿子

吃柿子是重阳节一大食俗。在我国民间有一种传说,说朱元璋在征战途中曾食柿饱腹,后下旨封柿为凌霜侯,令在重阳节吃柿子,以示纪念。

长寿面

重阳节寄托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面条的习俗。面条一直是中国人贺寿的象征,老人过生日吃的面叫“长寿面”,面条做得越长越好,很多地方有卖很长的龙须面,寓意长寿安康。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莲花山旅游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