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教综心理学题海七)

第七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教综心理学题海七)

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 经典性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联结反应

D. 习惯成自然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2.有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学习汉语,会把“银行”错认为“很行”,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现象是( )。

A. 刺激的分化 B. 刺激的泛化

C. 条件反射 D. 记忆术策略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单独呈现条件刺激能引起的反射则叫作条件反射。记忆术策略是学习策略中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用来提高记忆效果。本题中,“银”与“很”是相似的刺激,留学生把“银”与“很”都认作“很”,是一种刺激的泛化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自我强化 D. 替代性强化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自我强化是班杜拉在斯金纳强化理论基础上的重新解释。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4.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 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 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 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参考答案】A

【名师解读】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它也是区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由此可知,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是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

5.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 辨别学习 B. 符号学习

C. 概念学习 D. 规则或原理学习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物理学中的“功=力×距离”这一规则,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选D。

6.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

A. 斯金纳 B. 普莱西 C. 布鲁纳 D. 加涅

【参考答案】A

【名师解读】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7.“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的教学技术。

A. 强调直观教学

B. 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 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8.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同化理论

C. 认知建构理论 D. 顿悟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认知发现理论,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包含着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关系。认知建构学习理论是对一系列学习理论的总称,它的基本观点是:在知识观上,他们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习观上,他们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和主动建构5在学生观上,他们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教学观上提倡采用情境式教学和合作学习。顿悟学习理论是认知理论中比较早期的理论。它认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的突然顿悟的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知题干中强调学习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9.罗杰斯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 )

A. 主导者 B. 参与者 C. 助产士 D.权威者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10.预感到红灯马上要亮了,停止横穿马路,这属于是( )。

A. 强化 B. 惩罚

C. 逃避条件作用 D. 回避条件作用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考查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的区别。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 消退 B. 剌激比较

C. 刺激泛化 D. 刺激分化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在本题中,“蛇”和“绳”是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的事物,在涉及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规律的题目中,当题干中暗示事物相似时,选项一定是在“分化”和“泛化”中选,但具体是选“泛化”还是“分化”,要看后面的结果,如果能够区分,则选择“分化”,如若不能区分,则选“泛化这个地方还需要再次跟大家强调两者的含义,泛化是指对特定的反应扩散到相似刺激上的过程。而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择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本题中个体因为被蛇咬过,所以以后看到绳子之类的事物也会产生恐惧反应,这是一种恐惧反应的扩散。因此本题选C。

12.“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 )的观点

A. 布鲁纳 B. 克伯屈 C. 赞科夫 D. 怀特海

【参考答案】A

【名师解读】是布鲁纳的观点,这句话源自他所著的《教育过程》。

13.下列属于回避条件作用的是( )。

A. 敲击膝盖产生膝跳反射

B. 碰到烫的东西,赶紧缩回手来

C. 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去

D. 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均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负强化条件作用类型,而AB项均属于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人的本能反应,不需要学习,属于无条件反射,据此可排除AB项。C项“人声嘈杂”已经出现,主体逃避,属于逃避条件作用。而D项中为主体“预示”,说明“生人”这一厌恶刺激还未出现,属回避条件作用。故选D。

14.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

A. 顿悟的过程

B. 同化顺应的过程

C. 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 尝试-错误的过程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终于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15.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者是( )。

A. 巴甫洛夫 B. 华生 C. 斯金纳 D. 赫尔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16.小明原来看见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后一个月,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学习的是( )

A. 语言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参考答案】 D

【名师解读】加涅的态度学习是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1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的是( )。

A. 直接强化 B. 自我强化 C. 负强化 D. 替代强化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考查替代强化的含义。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18.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这种现象是( )

A. 同化 B. 条件反射 C. 顺应 D. 无条件反射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发令枪声本是中性刺激,因此该行为现象是条件反射。

19.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

A. 顺应 B. 反思 C. 同化 D. 观察

【参考答案】C

【名师解读】有意义的学习是以同化方式实现的。所谓同化是指学习者头脑中某种认知结构,吸收新的信息,而新的观念被吸收后,使原有的观念发生变化。

20.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刺激律

【参考答案】A

【名师解读】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已经做好上新课的准备,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学习新课,而是进行考试,这不利于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违背了准备律。

21.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 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 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 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 玩走迷宫游戏

【参考答案】A

【名师解读】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 强化说 B. 认知失调论 C. 从众说 D. 观察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榜样的重要作用。

23.下列哪种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 )

A.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B. 克勒的完形——顿悟说

C.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D

【名师解读】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4.( )学习和教育学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成为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

A. 实用主义 B. 人本主义

C. 建构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教学必须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程序化教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基本观点是: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自定步调的小步子,要求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强化,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学科结构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布鲁纳强调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即基本内容、原理、方法等,就可以主动的进行认知—发现学习。

25.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动作技能学习

【参考答案】B

【名师解读】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

二、简答题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3)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助来完成;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