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认识千米毫米(二年级下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认识千米毫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认识千米毫米(二年级下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认识千米毫米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的引入,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较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对今后学习二维(面积)三维(体积)的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迁移、推算,体验“1千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3.将理性精神体现在实践探究中,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知识的系统性,形成有理有据,思维严谨的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难点:通过迁移,推算,感受“1千米”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课前带领学生走一走100米的跑道,感受100米的长度,记录走100米所用的时间。

一、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沿用单元“情境串”,初识单位。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入进甜甜的梦,请看屏幕。 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谈话:在这些信息中,有哪些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

2.联系生活思考,感知单位。 谈话:“千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对于它,你有哪些了解? 谈话: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数学眼睛,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 “千米”通常用来测量比较长(比较远)的距离(路程),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它也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同时回忆学习方法统整起长度单元的学习策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出新的数学概念——千米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研究方法的持续性。

二、分析素材,建立表象

1.迁移学习方法,感知长度单位。 谈话:“千米”能在尺子上找得到吗?我们可以借助“1米”来感受 “1千米”到底有多长?

2.生活中感受,感知“1千米”有多长。 谈话:我们伸开双臂,两臂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咱班一共45人,手拉手站成一排就是45米,想一想,1000米是多少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预设: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大约就是1000米。

小结:1000米很长,可以用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来表示,比较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更简单?这就是数学的简洁美。 指导学生朗读1千米=1000米,注意读出两个不同的单位。

(1)想一想长度 谈话:这段直直的跑道长度大约就是100米,想一想几个这样长的跑道连起来就是1千米? 预设: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谈话:学校跑道一圈是200,你能用这个信息给大家介绍一下1千米吗? 预设:绕着200米的跑道跑5圈,就是跑了1千米。

(2)算一算时间 谈话:走1千米需要用多长时间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谈话:昨天的阳光体育活动课上,同学们走100米大约用了2分钟,照这样算一算,走完1千米需要用多长时间? 预设:走1千米约20分钟。

谈话:同学们有没有步行上学的?说一说你走路上学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引导学生结合步行上学的时间感知1千米的长度。 谈话:同学们,从我们学校到嘉定山公园,大约就是1千米,需要走多长时间?希望同学们多运动,增强体质。

(3)测一测步数 谈话:甜甜也和小伙伴们在健步行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甜甜说“我们走了1000步,正好走了1千米。”他的说法,你们同意吗? 预设:同意或不同意。 谈话:大家的答案不统一,那我们来测一测吧。

谈话:二年级同学们走1米大约用2步,走10米呢?100米呢?走1千米大约要走几步? 预设:走1米大约走2步,走10米大约走20步,走100米大约走200步,1千米大约要走2000步。

小结:同学们,经过刚才的探究体验活动,我们通过想一想长度,算一算时间,数一数步数,感受到了1千米的长度。“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常用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了解进率,认识“几千米”。 谈话:认识了1千米,那 2千米是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因为2千米就是2个1000米,所以就是2000米。 谈话:那5000米又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长度观念的建立离不开实践体验活动,此环节通过鼓励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体会“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到“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感知,想一想长度,算一算时间,测一测步数等,在迁移、推算中再次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

三、整理归纳,引导建构

1.结合具体实际,选择合适长度单位。

谈话: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海拔高度约3700( )。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大运河,全长是1794( )。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干流全长约5464( )。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最深处约6009( )。

小结:海拔高度,山的高度,峡谷的深度通常用“米”作单位;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2. 想一想,在○ 里填上“﹥”、“﹤”或“﹦”。 8千米○6000米 1分米○5厘米 4000米○4千米 5毫米○5厘米

【设计意图】练习题目的呈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与严谨性,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比较大小通过数与量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整理归纳,引导建构

1. 梳理长度单位,建构知识网络。

谈话: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把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预设:“毫米、厘米、分米、米”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是10,“米、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长度单位,测量不同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单位。

2.拓展长度单位,感受数学的魅力 。 谈话:有没有比毫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它们又应用在哪些测量中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谈话: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知识:认识了千米,我知道1千米有多长......

方法:我会用生活中感受、建立关系、实际应用这些方法来认识长度单位......

情感:我知道了测量要准确,思考问题要严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