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思过成语的典故(成语钓而不纲和成语)

成语“钓而不纲”和成语“弋不射宿”的典故

面壁思过成语的典故(成语钓而不纲和成语)(1)

出处:《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解释

翻译:孔子用鱼竿钓鱼而不用渔网捕鱼,意指心怀仁慈,做事留有余地,不一网打尽;夫子用弋射的方式获取猎物,但是从来不射取休息的鸟兽。评述:钓而不纲,不贪,智也;弋不射宿,不杀生,不乘危,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礼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山东通志》、《兖州府志》、《汶上县志》等记载“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以孔子为中都宰”。

孔子宰中都遗址在汶上县次丘镇湖口、朱庄一带。有孔庙、孔子讲堂、钓鱼台、孔子沟、中都故邑碑、夫子履、平陆祠等建筑遗址。

明万历 《汶上县志》记载:

“圣泽书院,旧为讲堂,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开河之东。昔孔子宰中都,政治之暇,与群弟子讲习地也,俗名讲堂,旁有钓鱼台,相传孔子钓鱼于此。”

当年孔子政暇之余在这里钓鱼时,教诲弟子们说: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说不要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因为大网所捞必多,对于鱼类、对于自然会造成伤害;飞鸟归巢,它们也需要栖息繁殖。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在告诉人们“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对动物要心存仁爱,不要滥捕滥杀,影响动物正常繁衍,主张中庸仁道,万物和谐共存,天人合一,至诚、至善。

孔子宰中都,在生活中以身行教,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

孔圣人所经过的地方“过化存神”,人民都能受到他的德行感化,他的精神永存。他的德行与天地万物同运而并行。《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