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未来发展(罗湖再造新罗湖)

在已有的画作上续作,是艺术家不愿挑战的难题;让已充分建设的建成区保持活力考验的则是施政者的功力。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罗湖区“十三五”期间新增产业空间446万平方米,实现从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新罗湖”。

11月24日,2022年罗湖区招商大会登场。现场共洽谈签约优质招商项目60个,意向投资额达1024亿元;吸引了12家世界500强和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签约。

“欢迎回罗湖,用‘新’向未来!”——这是罗湖区招商大会上,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的演讲题目。

更新城市面貌,再造“新罗湖”

与“一张白纸好作图”不同的是,有着“一半山水一半城”生态底色的罗湖区,全域早已基本为建成区,要想完成产业升级换代,只能从城市更新上来下功夫。

打破罗湖没土地、没空间的刻板印象——这成了罗湖区主政官员近三年对外招商引资,对内深挖产业潜力的着力点。

与国内外对标,日本东京都会区的六本木新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中国诸多老城市成为网红打卡点,城市更新后不仅获得新的面貌,产业空间亦将再现。

早在2020年,罗湖招商大会惊艳亮相,打破了外界对于罗湖没土地、没空间的刻板印象。2021年,罗湖招商大会依旧大手笔提供土地和空间。

到了2022年,“过去五年,我们供应土地119万平方米,释放土地资源42万平方米,新增产业空间446万平方米,实现了在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新罗湖’。此次招商大会,罗湖再度拿出50公顷宝地。”范德繁在罗湖招商大会上表示。

“罗湖不缺空间,只要是好企业、好项目,就一定有空间可以落。”范德繁强调。

如何给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罗湖不断“向上”发展,一方面通过京基100、深城投中心、大中华环球经贸中心等高层写字楼为优质产业提供空间;一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在船步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罗湖区从“零”开始,仅用28天完成摸底调查及意愿征集突破95%,15天签约户数、套数和面积达到“三个99.7%”,刷新深圳老旧住宅区棚改速度。

实际上,辖区总面积只有78.75平方千米的罗湖,寸土寸金且极具财富创造力。例如,深南东路总部经济主廊道目前引进持牌金融机构6家,累计推动50个项目落户。其中,有4家综合贡献达到2000万元的总部企业预计全年新增营收将超百亿元税收超1亿元。东门商圈、宝安南商圈和人民南商圈被誉为罗湖的“金三角”,约6.29平方公里的土地,年产出值超过600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值高达100亿元。

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区,罗湖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超30亿元,经济密度位居全市第三。

罗湖区委常委、副区长夏东介绍道,罗湖区今年可提供约50公顷的土地和2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未来,罗湖还将通过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工业园区提质增效等方式提供超60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

在招商大会现场,夏东向大家重点介绍了三个片区:一是清水河总部基地,是全市20大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中位于原特区内、土地整备项目面积最大的区域,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二是笋岗新罗湖会客厅,面积约2.7平方公里,片区拥有宝能环球汇、HALO广场、万象食家、澳康达名车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三是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该片区以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为核心,面积约9.5平方公里,是深圳与香港陆地接壤面积最大的区域。

“罗湖进行大规模城市更新,重塑城市基础面貌的同时,也腾挪出新的产业空间,重新引导科技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助理郑宇劼认为。

“打破罗湖没土地、没空间的刻板印象。”前海纽黑文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总裁刘娇琳表示,寸土寸金的深圳中心城区释放如此多的产业空间,对产业资本和企业拥有“致命”的吸引力。

罗湖未来发展(罗湖再造新罗湖)(1)

罗湖的“再中心化”,新兴产业聚集

11月24日,大湾区首场5D全息XR政务发布会——2022年罗湖区招商大会在银湖会议中心登场。

2022年罗湖招商大会以“新罗湖 向未来”为主题,现场共洽谈签约优质招商项目60个,意向投资额达1024亿元;吸引了实力雄厚的12家世界500强和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来罗湖签约,“大商、优商、好商”纷至沓来;洽谈签约总部型、平台型、流量型项目达53个,占比接近90%,显示出三类经济业态集聚支撑未来发展的显著特点,将成为罗湖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枢纽”“新活力”“新征程”——罗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范德繁用三个全“新”关键词分享新罗湖。

三个全“新”殊为不易。作为改革开放“第一区”,经过40余年发展,城区和产业结构日渐陈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老化也一度困扰罗湖。罗湖最先触碰到城市发展的“天花板”。

但作为曾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诞生了全国第一家证交所、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的改革热土,“先锋精神、奋斗文化”一直是罗湖最深层的城区基因,也是罗湖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动力引擎。面向新的征程,罗湖在全国率先探索回答建成区“再中心化”的时代命题。

想要“二次创业”,要先摸清楚底色,设立新时代的发展目标,然后全力为之,方可成事。去年1月,罗湖区“十四五”规划发布。刀刃内向深度反思不足,中心区优势逐渐减弱、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科技创新驱动支撑不足、城区承载力矛盾凸显等“问题”被写入。

为此,罗湖突出“聚焦”、“聚集”两大关键,以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流量经济为主抓手,以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高标准、高水平打造五大特色消费街区,加快构建更具韧性、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

罗湖区的产业底色具有独特性。罗湖形成了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战新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与深圳多数城区以第二产业为核心不同,罗湖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近年已稳定在93%左右的高位水平。是金融大区、商贸强区、商业旺区。此外创新发展快。罗湖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战新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均实现翻番,企业数量超700家,营收规模超1400亿元;创新载体数量实现翻番,市级及以上创新载体91家,建成各级院士工作站9个,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正在加速形成。

此次招商大会上,罗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左金平表示,罗湖将坚持“错位竞争、弯道超车、瞄准未来”,积极寻找下一个“风口”。“我们要向科技企业释放强烈的信号,罗湖有‘和时间做朋友’的耐心,与大家奋斗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腾飞在一起。”

过去五年罗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00%,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66%,超百亿企业有两家,超10亿元企业有20多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领域。

“发展科技制造业需要长期规划,因此也更需政府下决心推进,罗湖区抢占先机承担了深圳市新材料产业集聚规划大任,体现了罗湖区的决心和力度。”一鸣新材料研发中心创始人聂刚表示,作为此次重点洽谈签约项目,该公司计划在罗湖开展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和新材料研发、销售等。

罗湖未来发展(罗湖再造新罗湖)(2)

资料图

新兴经济不止于“酷”,产业发展能级提升

2020年10月,罗湖区举办“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这是数字人民币第一次向社会公众揭开神秘面纱,也拉开了深圳“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的序幕。

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一举轰动全国,从一个“红包”到百万个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试点走向全国。罗湖对新兴的数字经济不仅玩的“酷”,而且敢于创新勇为第一。

2022年,罗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207.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113.77亿元,增长21.6%;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26.17亿元,增长35%。

“酷”是创新活力的外在表现,本质上意味着创新能级提升,内在则是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业是罗湖经济的压舱石。罗湖完成了全国首发数字人民币红包、发行首单版权ABS、落地粤港澳大湾区首笔碳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成立全国首个场外市场黄金回购平台公司。

罗湖区打造“低碳先锋城区”,到2025年将率先在全市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及应用,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5.5%。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中国燃气、深圳燃气、华润燃气、港华燃气等天然气龙头企业纷纷入驻罗湖,产业聚集之势已初步形成。

商贸业创新上,罗湖要打造顶流“五大商圈”,构建辐射湾区的笋岗新罗湖会客厅。同时,罗湖区将首店作为激发消费的新动能,今年上半年,新开首店17家,位列全市第三,其中新开国际品牌首店7家,位列全市第一。

水贝片区是全国最大的珠宝产业集聚地,独占了深圳70%的市场珠宝产值。经过40余年发展,罗湖珠宝行业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批发零售”,而是充满了科技含量。3D打印、高速织链、激光加工、自动车花、数字控制机床等技术都在珠宝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创新升级之下,罗湖各产业“含金量”不断增加。2021年,罗湖区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超9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6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引进科技企业89家,其中百亿级企业1家、十亿级企业5家,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3个,港商投资重点医疗服务项目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及其他高成长性科技企业27家等。

未来罗湖将继续把握全球产业发展新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金融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商务服务业和商贸业为主导,以黄金珠宝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1+4+2”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一名,人才、企业奔赴而来

如何在众多地市区的招商竞争中脱颖而出,营商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21年,罗湖区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一名。

罗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左金平介绍,罗湖非常重视产业政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原有产业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形成了新的“1 3 N”的产业政策体系。

“1”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是一个管总的办法。

“3”是3个实施细则,分别是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细则,是产业政策中一些最为重要的共性条款。

在“1 3”的基础上,罗湖制定了“N”个专项政策,突出对罗湖优势产业和“7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针对性支持。目前,共出台了8个专项政策,还将不断丰富。

新的“1+3+N”政策体系,层次更清晰、板块更合理、“合力”更凸显,也让企业家看得更清楚、拿得更明白。

本次招商大会,罗湖更是拿出10亿元大力度兑现产业政策支持。

“一是水贝市场在全国黄金零售端的重要地位,二是罗湖区政府对企业发展提供的最优质的服务。”谈及罗湖区的吸引力,山东金控(深圳)黄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娄士朋表示。

他表示,罗湖区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大,设立了包括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在内大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配套服务举措强,出台了人才发展专项政策,让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专注经营发展;政府日常服务好,建立了多方位多维度的服务体系,营商环境一流。

“罗湖区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政府提供的服务,确实给我们印象很深刻。打造全国文创交易科技的高地,这一块符合罗湖区的产业地位。”广东国际拍卖资产运营中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罗湖区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每周定期来帮助项目与混改方进行沟通。未来,项目将从罗湖出发,以深圳为基地拓展到整个广东省,然后辐射全国甚至全世界。

为了让人才在罗湖安居乐业,罗湖打造“1 10 N”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全生命全周期支持。

“老城区先向外拓展,之后对老城区的回归,重新发现老城区的价值。”北京大学教授陈可石认为,很多城市,包括我们今天熟悉的伦敦、纽约、东京都有这样的城市发展规律。罗湖具有作为深圳商贸中心的价值、山水格局的价值、城市人文传统的价值以及口岸特殊地理区位价值。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动和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服务业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一个老城区焕新城市发展活力的标本正在形成。

“2020年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罗湖位列全国第四,深圳第一;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罗湖人口密度位居深圳市第二,全区各领域人才总量达到36.78万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位居全市第三。充足且高素质的人口,正成为罗湖重塑“中心繁荣”的底气所在。今年以来,罗湖累计挖掘对接市外重点项目161个、引进市外优质项目43个,两项数据均为全市各区第一;1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罗湖。作为营商环境的“高地”和营商成本的“洼地”,罗湖正成为深圳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区和投资兴业的最佳目的地。

就如范德繁在罗湖招商大会现场总结,“人才、企业奔赴而来,罗湖中心城区价值日益凸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