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

屈原生活的时代,大约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楚威王、楚怀王和楚襄王时代,屈原《离骚》自序身世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据《史记·楚世家》,楚先祖出于帝颛顼高阳,高阳后人重黎曾任帝喾高辛火正,帝喾命名曰祝融。重黎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羋姓。周文王时,季连苗裔曰鬻熊,事文王。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受封楚。楚武王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屈原的先祖名叫伯庸,其出生正逢太岁在寅之摄提格正月始春庚寅之日。其生活之时代,大约在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之间,是时楚国先后有威王、怀王、顷襄王在位。

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1)

当代 傅抱石 屈子行吟图

有人认为正则和灵均是屈原的小名或者小字,郭沫若认为,这是不准确的,而应该是“屈原的化名”。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屈原除了有好的生辰以外,还有好的名字,这些构成了屈原非凡“内美”,而后天的培养则是所谓“修能”,屈原内外兼修,所以才能才华出众。屈原在楚国曾担任重要官职,后受诬陷,放逐,自杀。

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2)

当代 傅抱石 湘君图

屈愿曾官“左徒”。而《楚辞·渔父》提到屈原时称为“三闾大夫”。王逸《楚辞章句》曰:“屈原与楚同姓,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土。人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谋行职修,王甚珍之。”三闾大夫为管理宗族事务,教育、督导宗族子弟的官员。左徒,依《史记正义》的说法,“盖今左右拾遗之类”。屈原受过良好的教育,也一度很受楚信任。后因受同僚上官大夫,以及令尹子兰的诬陷,先是被疏,后又遭流放,最后在郁郁之中,终至于沉江而死。屈原在被谗放逐过程中,曾以其作品发泄他的不满,并以此感悟君主,表现自己眷顾楚国,心系怀王之忠君、爱国之情。

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3)

当代 傅抱石 东君图

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4)

傅抱石 九歌图——东皇太乙

左徒之职,今人郭沫若、姜亮夫等,都曾认为其地位甚高。郭沫若《屈原研究》说:“‘左徒’的官职在令尹之下,颇不低贱,看《楚世家》说‘考烈王以左徒为令尹,封以吴,号春申君’,便可知道”。又郭沫若《人民诗人屈原》云:“据司马迁所著的《屈原列传》,说他做过楚怀王的左徒。这左徒的官职是相当高的,在屈原之后的有名的春申君是由左徒升为柱国,柱国就是宰相。可见左徒的位置离宰相不会太远。”

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5)

傅抱石 九歌图——云中君

姜亮夫《史记·屈原列传疏证》曰:“自左徒晋为令尹,则左徒之职甚崇,……惟左徒一名,楚在春秋前无可考,即战国一代,亦仅一春申君为之。细绎《原传》,并参《左传》,余疑即春秋以来之所谓莫敖也。何以言之?按襄十五及二十三年左氏叙楚命官之次,莫敖仅亚令尹。”俞平伯在《屈原作品撰述》一文,也说左徒“再升上去便可以做楚国的宰相‘令尹’了”。他们的根据是黄歇的经历,以及司马迁关于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此言。案所谓“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之职能,不独副相可行使,上至令尹,下至朝庭负责某一事务之普通大夫,事实上都可与王图议国事,通过与君王协商,而出号令,并受君王委任,接待宾客,出访邻国。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被疏后,不复在位,仍然使于齐,这说明即使无有职位之大夫,应可以代表国家应对诸侯,出使邻邦,图议国事。

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6)

当代 傅抱石 湘夫人图

“左徒”一职,在史传中仅两见,若其地位确如“副相”之重,必定要参与重大事件的处理,其出现必定频繁。根据黄歇和屈原的情况,左徒的职能,应该属于行人之类的官职。郭沫若等人极力主张左徒官大,大约缘于热爱屈原的原因,认为屈原这样一个杰出的人才,只有大官,才能显示出他才能的出众。实际上,这样的推崇是大可不必的。

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7)

当代 傅抱石 渔父图

以上文字均来自高高国际尚未出版新书——刘向 编、方铭 注《楚辞新注》

屈原不姓屈姓芈(端午祭敬屈原屈原居然姓)(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