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微尘三千大千世界(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一颗微尘三千大千世界(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1)

一颗微尘三千大千世界(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2)

《瀑布》,山元春挙 [日本]北青萝


作者: [唐代] 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注:崦:yān)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漫卷诗书》,收听完整节目。- 关于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一颗微尘三千大千世界(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3)

 “北青萝” 李商隐曾在玉阳山中潜心修行过两三年。这首诗正是他在山中寻访僧人的途中,忽然领悟禅理后写下的。“北青萝”这个题目很有意思。通常解释为山名,在玉阳山中。玉阳山属于王屋山脉,在河南境内,据传玉真公主就在玉阳山中修行。有人考证“青萝”出自《高僧传》。李商隐在《四证堂碑》一文里也用了这个典故:“陇右沙门,尚餐松叶,奚求往哲,度青萝之猎客。” 日落永远是令人伤感的 无论是“残“字,还是“孤”字,无一不向我们渲染一种萧瑟、清寂的氛围。日落永远是令人感伤的,李商隐晚年也曾在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上看过夕照,他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之时,应当归家,在充满温馨和天伦之乐的人世间紧紧感受爱与被爱,而不是只身一人在空无人烟的山道上寻访一位隐居山林的修道僧人。落叶、寒云,如果习惯独自散步的朋友,大约能体会到这种心境。萧瑟的秋风扑面而来,枯黄的叶子悠悠荡荡在空中飘零,诗人也许伸手裹紧了领口,脚下踏在铺叠起的层层落叶上,在这空寂的山间,发出簌簌声响。他不知道他想探访的这位孤僧到底在何方,毕竟山中这么大,他只知道他住在一间茅屋里。  探访与修行,达到了某种统一寻寻觅觅,已经是初夜时分。长安城里大约早就华灯初上,而在这座仿佛被人遗忘的山中,唯一的亮光可能就来自头顶的月亮。如果我们孤身一人夜晚停留在荒无人烟的山里,无论如何心里还是有些不安的,但是李商隐没有,甚至他还很享受这种时刻。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就从他用的这个词:“闲倚”。兴许此时还有一阵风,他束发的缎带舒展地在空中飘荡,宽大的衣袍猎猎翻飞,他倚靠在门边,已经轻叩过门扉。就在孤僧还没来开门的这短暂时刻,他的神思达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明状态:天地间独我一人,滚滚红尘,都在身外,内心与外在的交融达到某种神秘的结点——而往往,顿悟就发生在这一瞬间。 三千世界,全在微生中 《法华经》里说:“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佛家有一套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解释,简单来说,时间与空间都是可以无限大无限小的。例如芥子纳须弥,一粒小小的尘埃里都可能有大千世界。意在告诫人们,戒骄戒躁,谦卑修行。天地广大,众生不过是三千世界里的微尘。就像诗人孤身立在山中,他与周遭的一切,云、月、风、树,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区别的。那么何必苦苦执着于心底里那点点微末而可笑的爱与恨呢?大道三千,无非就是破除执念。我们常常说“色即是空”,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无心”。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