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

万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88年,在这一年间发生了许多事情。顺着时间的发展一件件的来看那些过去发生的故事。

十六年春三月壬辰,诏改《景皇帝实录》,去郕戾王号,不果行。 ——《明史》

景皇帝,就是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次子,明英宗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1449年―1457年,年号景泰。前段时间播出了一个电视剧《女医明妃传》讲的就是他和他兄弟的故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年号并不是一个有很确切映像的东西,但是这里景泰也就是常说的瓷器中的“景泰蓝”所代表的年号,它是一种用蓝色珐琅釉作为瓷器烧制的添加料的工艺,其在景泰年间发展到了巅峰,所以被称为“景泰蓝”。代宗在位期间,最为著名的事件就是击败了瓦剌,也就是著名的“北京保卫战”,然而在英宗回朝后又被英宗发起“夺门之变”,从而终结统治。

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1)

郕(chéng)戾王,是代宗死后被明英宗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加上他登基前的封号郕王,称为“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景帝终身为恶,死不悔改。英宗朱祁镇

按亲王礼将其葬在北京西山,即为“景泰陵”,也是明代迁都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由于其父并未正式称帝,明世宗嘉靖追封其父为恭睿献皇帝并葬于湖北钟祥的明显陵除外)

从代宗被赐谥号(1457)到万历十六年(1588)已经过去了131年,经过了五位皇帝,才被下诏改正,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的实施。万历,也就是神宗,是嘉靖的孙子,嘉靖又是英宗的重孙,英宗是代宗的弟弟,也就是说神宗皇帝实际上还是英宗这一派血脉中的子孙,为何他要在这个时候去将自己的祖宗的皇帝实录修改呢?而且这样的一个举动却没有被执行,只是下达了诏书,并被记录,其中必有蹊跷。

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2)

先往前看,景皇帝第一次被正名还是宪宗来完成的,宪宗作为英宗的儿子,还在景泰三年被废过,然而他登基后三年,也就是成化(2个多亿的鸡缸杯诞生的时候)三年说到: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当言。也就是说,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我也不想计较了,你们这些臣子也不要多纠结。八年后的成化十一年十二月复郕王帝号。宪宗为景皇帝的名号恢复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毕竟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反对自己的祖先订立的事物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虽然宪宗做这些事情更多的为了笼络当时的臣子的心,但至少通过他的行动,为景帝有了一个正名的机会。

宪宗之后一直到世宗也就是嘉靖帝在位期间,才有正式的记录皇帝去拜谒恭让章皇后景皇帝陵(即代宗及胡皇后陵),也是因为这样景泰陵才第一次得到了修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完全的达到帝陵的规格,直到明亡,景泰陵再也没有太多的变动。嘉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个人认为嘉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皇帝,别人不要做的他一定要做,何况他和宪宗都是藩王即位,临危受命,想必有一点同病相怜的感觉才让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嘉靖年间,发生了太多事情,各位可以看一部被推为神剧的电视剧来了解这段和他有关的历史,就是《大明王朝1566》。

作为嘉靖皇帝的孙子,万历从小就被定为皇储,被嘉靖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在其在位期间对景皇帝认可的一个原因。

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3)

剧中幼年万历

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会是那么简单,那么还会有什么原因促使万历去下达这样的一个诏书呢?

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明朝皇帝的谥号纠葛)(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