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

在开往乌鲁木齐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乘客在自拍留念(4月29日摄)。

在“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密成型的今天,慢悠悠的绿皮火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我国仍保留了81对公益性“慢火车”,覆盖20余个省区市。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境内唯一一对公益性“慢火车”已运行11年,因为票价便宜、覆盖南疆主要城镇,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2011年6月,首趟“和田玉龙号”旅客列车正式开行,结束了新疆和田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2016年底,这趟列车又再次调整,增加套跑次数,方便群众出行。

如今,往返于乌鲁木齐站和和田站的7556/7次、7558/5次“和田玉龙号”列车途经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等21个车站,66个停车站点,全程1960公里,平均30分钟经停一站。

虽然是公益性“慢火车”,服务却不减。新疆铁路部门针对南疆风沙大、夏季高温等实际情况,将车体更换为空调车,票价保持不变。在喀什至和田间还增开了短途慢火车,让南疆百姓乘坐火车出行享受“公交化”便利。

赶集求医、探亲上学、外出务工……这趟公益性“慢火车”不仅是连接南北疆的“便民车”,也是周围沿线百姓的“致富车”。火车上的“流动巴扎”为当地农户搭建了销售平台,保障当地特色产品“走出去”。

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公益性“慢火车”已不单是交通工具,更包含着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浓浓温情。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2)

拼版照片:上图为乘坐“和田玉龙号”列车的旅客在和田火车站上车(4月28日摄);下图为“和田玉龙号”列车抵达乌鲁木齐,乘客走出站房(4月29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3)

“和田玉龙号”列车员在休息间隙练习维、汉双语服务用语(4月29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4)

手工艺人在“和田玉龙号”列车的“流动巴扎”推销手工木制品(4月28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5)

“和田玉龙号”列车的列车员在开往和田方向的列车旁立岗等待旅客(4月27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6)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7)

旅客乘坐“和田玉龙号”列车到达新疆和田火车站(4月27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8)

拼版照片:上图为“和田玉龙号”列车经过风沙区,车厢连接处落满沙土(4月27日摄);下图为“和田玉龙号”列车员在清扫车厢连接处的沙土(4月27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9)

乘客在“和田玉龙号”列车的“流动巴扎”挑选手工木制品(4月28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0)

在开往乌鲁木齐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乘客望向窗外欣赏风景(4月28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1)

在开往乌鲁木齐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乘客在拍摄沿途风景(4月29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2)

在开往和田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乘客在车厢内休息(4月27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3)

在开往乌鲁木齐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列车员为旅客摆放行李(4月28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4)

在开往和田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列车长坡拉提汗询问特殊重点旅客身体状况(4月27日摄)。列车员会在每一位特殊重点旅客座位上做标记,方便为其服务。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5)

在开往和田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老人和孩子聊天(4月27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6)

在新疆和田火车站,乘坐“和田玉龙号”列车的乘客检票进站(4月28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7)

在开往和田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两名小朋友在车厢硬卧上玩耍(4月27日摄)。

新时代新征程新华网(快时代里温暖的)(18)

在开往和田方向的“和田玉龙号”列车上,乘客在唱歌弹琴(4月27日摄)。

来源: 新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