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路人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有成就感的父亲,可以通过对子女成长过程中诸多“第一次”手把手的教导,累积男人出演父亲角色是否成功的高度。

父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路人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1)

父亲也曾经是孩子,他一定会记得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挨揍,第一次经历长途旅行,第一次接触崭新的世界等等。如果这些“第一次”都来自于父亲,必然带着呼啸的风和巨大的烈度,长期影响伴随你的一生。

这不是说母亲对子女的“第一次”影响不重要,相对于吃奶、抚摸、食物和冷暖等生活细节的关爱,母爱总是温馨的,带着给予的满足感,充满了叮咛的安全提示;而父爱绝对不是这样,他必然是挑战性的,猎奇的,带着游戏法则的,付出代价的。

写这篇文章时,我总觉着有些底气不足。因为,我三岁就没有了父亲。

不是他故去,而是他离开了幼小的我,从部队转业到北大荒去了。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爱,回到老家和母亲分手。

那年我五岁,至今还残存着一点点父亲的印象:一个穿着黄大衣男人,把我抱起来举举。此后,在我的人生词汇里,“爸爸”成了一个极其陌生拗口的称谓。

大概,恰恰是从小缺少父爱的原因,我很看重父亲的角色。我记得,当女儿第一次用稚嫩的语气叫我“爸爸”的时候,还不能够规范发出两个音节: Ba Ba ,而是发出了一连串的 BaBaBaBa ......,这已经让我激动万分了。

父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路人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2)

我多次校正女儿的发音:是爸爸,不是爸爸爸爸。直到我清晰地听到了那两个陌生又亲切的称呼:爸爸!

从发音学上分析,这是双唇爆破音,气流聚集到双唇后,必须形成瞬间的力量冲出后才能形成“爸爸”的音节,否则,就是柔和的 Ma Ma 了。

上小学时,我经常遭到同学们说我没有爸爸的奚落,也从没有发出过爸爸这两个音节,便一个人偷偷在屋子里对着镜子叫“爸爸”。连续叫了多次,我才悟出了这个发音的秘密。不信?你试着发发这两个音节。

事实上,我在做父亲之前和当了父亲之后并没有考虑这么多的角色感。我和很多男人一样,大多都是糊里糊涂就做了一个二十几岁的爸爸。然后,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进入父亲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女儿教会了我怎样做父亲。

现在才体会到,在一个小小生命的面前,我等于也让自己重新回到了童年。在教会女儿每一样新本事的时候,让她开眼界的时候,我也是怀着一颗童心,强烈感受到了曾经有过的拒绝的恐惧和熟悉的喜悦。所以,父母在自己孩子的面前,第一要务,是不要忘记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当你认为你的孩子如此笨拙愚蠢的时候,那恰恰就是你小时候的影子。

父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路人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3)

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多少个“第一次”是和我这个父亲有关的?我开始回想。

第一次挣脱搀扶学会走路,第一次摔倒后自己再站起来,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看小人书,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登泰山看黄河,第一次到曲阜看孔庙,第一次吃巧克力,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到动物园,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挨打,第一次下乡,第一次化妆,第一次出国,第一次下馆子,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喝酒,第一次经历挫折后的谈心,第一次考试后见到成绩单的人,第一次指导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打针吃药,第一次发脾气而又能让大人屈服显示了意志的力量,第一次……

可以这么说,孩子的第一次与父亲的联系越多,这个生命中父亲的

一次与父亲的联系越多,这个生命中父亲的性格基因就越多。此后,孩子人生的历程,基本会重复或者超越父辈的模式,家族的生命和希望,就这样轮回往复。

令我宽慰的是,上面所有的第一次,都是我这个父亲给的。我至今还记得女儿很多“第一次”的场景。第一次学游泳,我托着她的腮帮子,从泳池的这头走到那头;而在家里,我用一个凳子垫在她腰间,让她学蛙泳的姿势;第一次骑自行车,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我抓着车的后座位,锻炼她平衡的技巧;第一次写稿子,我在台灯下给她讲了好多诸如开头、标题、文体、语言的问题,直到她的心血变成了报纸上铅字;第一次因赌气离家出走,我偷偷跟在她身后,一直追踪到西门桥,才把她拦住强拉回家。

在女儿的诸多的“第一次”中,有这样几件事让我难以忘怀。当我把这几件事情贯穿起来以后,我发现了这就是一个意志不断聚集的力量。如同我从童年懵懂的初始,到少年的勃发,再到青年的壮怀,竟是如此的相似和熟悉。

女儿三岁半的时候,要送到幼儿园了。那天早上,我抱着女儿出门的时候,她还以为我又要带她去公园呢,满脸高兴的样子。路上,我不断说这个地方有很多小朋友,能和她一起玩捉迷藏、玩摆积木的游戏。

待女儿在幼儿园小屋里冲我挥舞着小手,并不知道他那狠心的爹,要让她一个人留在那个陌生的小屋子里了。将孩子带到幼儿园后我没有立刻离去,而是陪伴着女儿和那些孩子们一起玩。很快,阿姨就给我使眼色,让我离开。趁孩子不注意,我偷偷溜走了。

傍晚,我去接孩子,还没进院门就听到了熟悉的哭声。急匆匆跨进大门,看见我女儿一个人坐在屋外的小凳子上嚎啕大哭,鼻子眼泪一踏糊涂,阿姨也不理会。

孩子见到我,哭声嘎然而止,随即爆发出一连串撕心裂肺的爸爸爸爸的叫声,随即跌跌撞撞扑向我的怀抱。那一刻,我满眼泪水,搂着女儿,哽咽地安慰她:爸爸在这儿,有爸爸就不哭了。

我突然强烈感受到,一个人的孤独和一个陌生的环境,永远是人生最可怕的挑战。而父亲,就是帮助你战胜这些的那个人。我也突然联想到当年父亲举起我的那一刻,当时,我就像我女儿这么大,但却没有父亲温暖的怀抱和有力臂膀的呵护。

大概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女儿从幼儿园小班一直哭到中班,时间长达近一年,这期间几乎都是我亲自接送,安慰,威胁,疏导,用好吃的东西奖励,讲集体生活的好处。渐渐地,女儿的哭声变弱了。

我清楚地记得,每次分手她都哭泣着对我说:爸爸,快来接我啊。而后来几次,女儿只是忍着泪花看了我一眼,就独自一个人走进教室。一个男人,一个父亲的职责和使命感,就通过女儿的这一幕幕让我牢牢记住了。

父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路人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4)

有一年我去北京出差,正值学校暑假,便带着女儿和我一起小住几天。我带着她逛故宫,看颐和园,到王府井大吃一顿烤鸭。那天正好是她十八岁的生日,我特意带着女儿到宾馆的美发剪头发。我对美发师说,今天是我女儿成年的日子,我希望你能把她打扮得像一个漂亮的女人。

于是,女儿第一次画眉毛,涂口红,打粉底,头发吹风造型。待收,装扮一番后,我简直不敢相信,女儿竟是如此漂亮,如此有女人味。那天,我给女儿拍摄了很多相片,我对她说:今天的你,格外成熟,也格外漂亮。女儿的脸上充满了幸福和好奇,镜头里的她显得成熟端庄。

晚上,她一个人躲到卫生间很长时间不出来。我这个爹知道,女儿一定是对着镜子舍不得褪妆。但是,我有必要提醒她尽快“出画”,便敲门催促立刻卸妆休息。我记得,同样是十八岁的时候,我也曾经在省城一家叫奇美理发店里第一次吹风,为的是参加一次学校的会演。当时,理发师在我头上抹了不少头油,镜子里的我容光焕发,全然不是少年的模样。晚上,我舍不得我的发型,但还是被母亲揪下床来逼着洗了头。一个人扮演的角色既要按时“入画”又要及时“出画”,其中的留恋犹豫就是人生的大敌。所以,我等于和女儿一起重新受到了一次人生的历练。

女儿出国的时候,已经二十一岁了。那一刻,她在北京机场入口和我紧紧拥抱了一下,就毅然推着一大车行李走了。从入口到安检大概有几十米的距离,这期间,我和她妈妈目不转盯地追着她的身影,希望她能停下来朝我们招招手,毕竟是到法国啊。但是,女儿没有停步,也没有回头看我们一眼,她的步伐坚定而又轻松,不管他爹娘那

牵肠挂肚的泪眼婆娑,就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