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

郭德纲先生曾经说过,一生有四不吃:一是不吃牛肉;二是不吃乌鱼;三是不吃鸿雁;四是不吃狗肉。

小的时候我不懂这些人生的大道理。

但是,小时候却见证了一次真实的事情。也是这一次,我看到郭德纲先生的四不吃后,决定写下这份故事。

(篇一)

1995年的夏天,我刚好7岁。

一大早爷爷就把我叫起来,说要带我去集市上买牛。

因为那个时候农村还是非常的贫穷,家里男丁少,到我这里一直是一脉单传。

男丁少,就代表着劳动力少。面对家里的几亩地,就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劳动力。

记得小时候,农民种地都是看天吃饭的。事实上到了今天,基本上种地也是靠着天吃饭的。旱灾基本上不是很多了,但是水灾还是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

所以,一旦收割完上一个成熟的庄稼后,需要赶着时间把土地忙完,好赶在节气前面,把下一个需要种植的庄稼播种到地里。

那个时候小孩子嘛,一听说去集市上,肯定想到的就是能够哄着爷爷给我买吃的。

所以,也不管还有没有困意,一咕噜地爬起来,早饭也没有吃,跟着爷爷就往集市上赶去。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1)

那个时候,农村的集市还是非常的热闹的。

我们来的还算早,但是已经能看到每个品类的售卖摊位,都已经坐满了卖货的人。

爷爷把自行车停在了看车的地方,把领的停车牌放在了手提包里后,笑眯眯的问我:“孙,你是喝碗丸子汤,还是吃点包子喝点粥?”

“爷爷我不喝丸子汤,上次俺爹带我卖菜,喝了一次丸子汤,里面都是羊油,我不喜欢喝。我想吃肉盒子。”我一听丸子汤,不吃羊肉的我立马改变爷爷的想法。

“好,那爷爷就带你去买肉盒去。”爷爷摸摸我头,笑着拉着我手往集市里面走去。

一手拿着肉盒,一手拉着爷爷,不知不觉从集市上绕了一个圈,跟着爷爷来到了牲畜的集市区。

爷爷怕我走丢了,让我抓着他的衣角,就开始看起牛来。

摸摸这个牛身躯,掰开看看那个牛的牙齿,虽然那个时候小,但是我能清晰地感觉到爷爷看得非常的兴奋。

整整两个多小时,把我晒得都有些待不住了,爷爷才挑选好了一头牛。

这头牛比我高一头,一身黄毛,我捡起来一片叶子,用树叶子引诱它,它还冲我叫了几声。

用爷爷的话说,这头公牛两岁左右,回家后好好地饲养一番,到了秋收的时候,牛可以下地干活了。

第一次和买牛的人讲价格,爷爷想让他把零头抹去,买牛的十分坚决,一点不让。

爷爷就象征似的说不让一点那就再看看别家的去。

可爷爷转身一走,牛就“牟牟”的叫起来。

爷爷转了下身,牛就试探着往前来,似乎要跟着爷爷走。

来回两三次,买牛的给爷爷说:“老哥哥,我卖了这么多年的牛,还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看来这买卖不做也不成了,让100有点多,给你让个50,合适你就把牛牵走。”

爷爷那个时候也觉得非常惊奇,所以也就同意了牛贩子的说法,一手交钱,一手牵牛。

等我们牵着牛去推车子的时,牛一直都是在前面走。

刚好走到停车的地方,牛也停了下来。

我清晰地记着爷爷当时哈哈大笑,调侃着给我说:“这头牛和我有缘,我属牛,它也是牛,我越看这头牛越和我对脾气。”

爷爷把牛绳子绑到车子上,慢慢地出了集市。

一路上爷爷都是推着车子,我坐在前面,后面用绳子牵着牛,爷爷则跑着。

现在看来,那一刻,可能牛的做法,已经入了爷爷的心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吧,这头牛和爷爷的缘分就开始喽。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2)

(篇二)

回到家后,奶奶和爹娘都来到院子里看牛。

看着买回来的牛,一家人皆是欢笑不断。

爷爷放下车子后,迫不及待地爬上了家门口的树,说是这是牛来到家里的第一口饭,得好好给它准备准备。

又让我爹去把院墙外的玉米秸搬过来两捆,让娘去邻居家借铡刀,给牛铡些精料吃。

树叶、玉米秸、玉米糊糊粥,爷爷还怕牛吃不饱,还拿出来一些玉米粒倒在了牛槽子里面。

接连几天,爷爷基本上忙活的事情都是放在了牛的身上。

牛刷子、牛圈、牛棚、牛套、牛车等等,爷爷说买的不但贵,而且还不合适,都是自己做的新的。

就这样,牛幸福地在我们家过了一个多月。

农村也到了收玉米的季节。

爷爷把所有家伙什给牛套好,笑眯眯的还对牛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以后咱家里的重活,就压在你身上了。今天干完活,给你加一碗玉米粒,再加一碗黄豆。”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坐着牛车下地开始掰玉米。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3)

都说六月天孩子脸,可已是秋天的季节,这雨还是说下就想下。

上午的时候天气还是好好的,下午的时候天气突然转变,大片乌云从西南边缓缓飘过来,预示着过不多久就会有雨了。

上午掰完的玉米没有拉走完,下午掰的玉米都在地里,需要马上停下来手里的活,赶紧把玉米拉回家里。

爷爷说,看这天气,西南雨一般比较大,云层又黑又厚。

这雨要是下下来,好几天都没有办法进地,掰下来的玉米如果放在地里,这几天就有可能发霉变质,到时候长出来了牙子,可就坏了。

一家人装袋子的装袋子,装车的装车,我也跟着娘后边捡玉米。

刚拉走了两车,第三车还没有装完的时候,雨就下下来了。

和爷爷说的一样,天气变得非常的昏暗,厚厚的乌云感觉把天与地的距离都拉近了好多米。

雨点打在玉米叶子上,整片地里能听到的都是“刷刷”的击打声。

大片雨点打在脸上、头上,都能感觉到又凉又有痛感。

大黄牛似乎也感觉到了事情不对,“牟牟”不停地叫。

雨下得急,一分钟后,地里就有些积水了。

急忙装满车,用雨蓬盖上玉米,爷爷就牵着牛车开始往外走。

快走出地头时,有浇水的时候留下的土陇,一下子垫住了牛车的行走。

一家人开始用手推,车轮还是没有过去。

由于雨水已经浸湿了土地,来回几下牛车轱辘就陷进去了。

眼看着只能从车上卸一部分玉米下来,牛车才能过去。

爷爷着急中对着牛说道:“牛娃牛娃你使使劲,别让人为难。”

大黄牛好似听懂了似的,“牟”地叫了一声,猛一使劲,车轱辘一下子走了出来。

爷爷猝不及防,顺着牛车的势头,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可看着牛车轱辘出来了,立马高兴地站了起来,抚摸着牛的脑袋一句话没说。

我跟在后面,一路上看着爷爷抚摸了牛的脸庞不下十次。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大黄牛来到家后,第一次被爷爷深深地装在了心里。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4)

回到家后,爷爷和奶奶把玉米卸在了搭好的雨蓬下面。

正当爷爷牵着牛车再次往地里装玉米的时候,我看到大黄牛脊梁的地方露出了鲜血。

“爷爷爷爷,你看大黄牛受伤了!”我立马喊住正要出门的爷爷。

爷爷顺着我指的方向,慌忙地把牛套解了下来。

原来是牛套上面的木质东西卡破了包裹住的布,深深地刮开了牛的脊背。

(事后我听爷爷自责自己,要不是自己给牛说了那句话,要是能卸下来几袋子玉米,牛没有用猛力拉扯,也不会造成这样子的伤口。)

爷爷心疼的看着牛背上的伤口,用手把刮开的皮毛抚平,拿自己的袖子一下又一下的擦拭上面的血水。

喊来奶奶,让奶奶看着牛,顺便给它拿些吃的草料。

给奶奶说道:“不能再让牛下地了,雨下的大,牛背上如果淋了雨水,伤口不容易好。如果化了脓,还容易伤着牛。”

说着就准备去推地排车去啦玉米。

没等奶奶反应过来,大黄牛“牟牟”叫了几声,径直拉着没有套好牛套的车子就往外走。

爷爷慌忙放下地排车,跑出去追牛。

一个往家里拽,一个往外头走。

终究爷爷没有扭过大黄牛,跟着大黄牛往地里走。

眼看着雨水淋湿在牛背上的伤口上,爷爷脱下了自己的上衣,用手抚平牛背上的伤口,将衣服盖在牛背上,又撕下来车上的一片雨蓬,盖在了衣服上,给牛套上了牛套。

我也是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发生,好奇的我没有听奶奶的喊,跟着爷爷往地里走去。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5)

雨下的急,也停的快。

还没到地里,暴雨就慢慢变成了小雨。

到了地里,爹娘已经把玉米装在了袋子里,扛到了地头边上。

一家人开始装车,爷爷把这个事情给爹娘说了一遍,爹娘也各自称奇,说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只是听老一辈人说过,牛身上一些忠诚的事情。

(篇三)

拉完玉米后的第二天,大黄牛就生病了。

爷爷一早起来饭都没吃就去看牛。

结果发现,晚上给牛槽子里面放的草料和豆子,牛都没有吃。

翻开牛背上的伤口,看着有些红肿,还有些白色的东西黏连在上面。

爷爷给我爹说,牛背上的伤口应该是感染了。

可附近方圆十几里都没有一个兽医,想给牛买点药都没有地方去买。

爷爷着急忙慌地去找村里的老人问,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给牛治伤。

村里的年纪大写的老人给爷爷说了好几个法子,现在这个季节,地里面也有不少的植物可以给牛治伤。

爷爷按照村里老人说的,不知道钻了多少玉米地和坟堆,忙活了大半天才找齐了所有的植物。

回到家后,爷爷饭也没吃,水也没喝。

没有合适的捣碎工具,爷爷就自己用嘴嚼碎了,和在一起,用酒给牛背伤口消毒后,敷在上面。

我现在叫不出那些草的名字了,但是我知道有一种草非常的苦涩。一般人尝一点就舌头发涩、发木。

爷爷忙完草药的事后,整个舌头都是墨绿色,舌头僵硬地说不出一句话来。

连着十来天,爷爷每天用同样的法子给牛治伤,每天爷爷都得有大半天说不出话来,饭吃到嘴里都难以下咽,因为舌头麻木到一定程度,连吞咽都是费劲的。

终于牛背上的伤口开始结痂,爷爷也不用再天天嚼草药了。

牛背上的伤口能好得这么快,草药对牛的伤口起了主要作用,爷爷的用心照顾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牛背上的伤是好了,爷爷的腰疼病也犯了。

早年间参军打仗时候,腰部被弹片伤到过,阴雨天气基本上都会有一些不适。

十多天没有吃好睡好,还要掰玉米、拉玉米、扒玉米、晒玉米,就算是铁打的人也会受不了的。

可即使那几天爷爷只能躺着休息,还是让我爹把躺椅搬到了牛棚里,吃饭、休息都是和牛待在一起。

因为从那以后,家里从来没有栓过大黄牛,在院里都是解开缰绳的。

所以,爷爷看着大黄牛的同时,大黄牛也是不是把脑袋伸到爷爷怀里,打着响鼻、喘息着粗重的气息。

每当这时,奶奶都会调侃爷爷,说除了在我身上看到过爷爷这个样子,剩下的就是在大黄牛身上看到过这么用心。

就算是我爹和姑姑们小的时候,爷爷都没有这么用心过。

等到爷爷腰伤好了后,地里的活也开始忙了,秋收后,就需要再次播撒小麦种子,并且这个时候是要抢时间的,必须在节气到来前播种到地里。要不然过了节气后,下一茬庄稼肯定就会影响生长、也会影响到来年的收成。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6)

(篇四)

转眼间大黄牛到我们家已经整整一年了。

这一年我八岁,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上学的地方也不远,有个一里路,就在邻村。

除了第一天上学的时候是我爹把我送去,第二天开始后都是爷爷接我放学。

这个时候的草基本上开始停止了生长,正好还能让大黄牛吃一番新鲜的草料。

爷爷就在我上学的时候,牵着牛,沿着路旁的沟壑,一边让牛吃草,同时还能看着我进入到学校院内。

一直到我上三年级,四年的时间(一年级因为学校穷,试卷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我们用白纸抄下来后,再在上面填写作答,然后再上交上去。我直接抄完题后就交了上去,数学最好的我考了个0分,一年级只能复读了一年。哈哈。)

所以,那四年时间,是爷爷和大黄牛陪着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不幸的是,这一年冬天爷爷真的病倒了。

年轻时候打仗落下的病根,加上农村的劳动繁重,长期积累下来,爷爷患上了肺气肿。

这个毛病放在现在可能没有多大问题,可在那个年代,也是可以要人命的。

那个时候虽然家里有几亩地,但是缴纳了公粮后,家里一般剩下不太多的粮食。

除了打些零工,基本上家里收入都是靠着粮食、种些蔬菜来维持。

爷爷生病后,家里人都非常的着急。

可去了医院后,医生说治疗需要不少的钱,而且这个病需要静养,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爹和娘找人借了钱,也不够看病的。

无奈之下,家里人商量,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先把大黄牛卖了,先给爷爷看病。毕竟生病这个事情不能等着。

没有敢给爷爷说,找了附近邻村的熟人,谈好了价钱就把牛让人牵走了。

大黄牛被牵走的时候,我和爷爷都不知道。可能家里人怕爷爷知道不愿意,也怕我知道了会说给爷爷。

在医院住着的时候,爷爷天天都会问大黄牛怎么样,有没有牵着出去散一散,喂养牛的玉米秸和晒干的草要多翻腾翻腾,不能发了霉,要不然牛吃了会生病的。

爷爷还开玩笑地和我说,让我监督好我爹。

“孙啊,你得帮爷爷看好大黄牛,让你爹勤给草料翻腾翻腾,发了霉后,牛吃了就会和爷爷一样,会生病的。”

我信誓旦旦地给爷爷保证,绝对会监督好我爹的工作。

做完作业也会牵着大黄牛去树林里逛逛。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7)

可事情就是这样,越是想着掩藏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就越掩藏不住。

有一次爷爷问大黄牛问的多了,奶奶的回答有些遮掩,爷爷听出来了话语。

住院的费用爷爷一直都问家里人花费多少钱了,家里人从来没有说过实话,就说花费不多。

可奶奶的遮掩,让爷爷感觉到不是那么回事。

爷爷用出院后带我去买肉盒、买麻花哄我,让我说出了实情。

爷爷听说大黄牛给卖了,说啥也不住院了,非得让我爹把大黄牛买回来去。

“小,我嘞身体我知道,我活不那么长时间了,老牛是我的另一个心思,它还能多活好几年。我不在了,它还能代替我帮着你还有你媳妇多出份力气。你把老牛卖了,给我看病,这病就是看好了,没了大黄牛,我嘞命都丢一半了,还有啥用!”

生平第一次看到爷爷流泪和我爹说话。

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总是乐呵呵的,无论是对家里人还是街坊邻居,都是和蔼的。

可对家里的生活,爷爷一直都是坚强的。

就算是他腰疼犯病了,也是咬牙坚持,实在忍不住了才会吃个止疼片。

拗不过爷爷,一家人只好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家里。

今天是大雪季节,雪下的特别大。

我和爷爷坐在地排车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爷爷一遍一遍看着天空,看着回家的路,盯着路上厚厚的积雪,笑眯眯的不语。

一只手抄在怀里,一只手揽着我在怀里。

到今天我还认为,待在爷爷的怀里,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候,没有之一。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8)

刚到家门口,爷爷就迫不及待的让奶奶扶着下来。

没等我爹把地排车放下,就催促着我爹去把大黄牛牵回来。

刚要进门,爷爷突然停下了脚步。

朝着院子前面的树林看去。

“小,你看看那个是咱家的老牛不?”爷爷朝着我爹喊道。

一家人都朝着树林看去,还真是我家的大黄牛。

爷爷三步并作两步走,嘴里唤着大黄牛。

大黄牛也看到了我们,“哞哞”地叫着朝我们跑来。

来到跟前,大黄牛一头扎进爷爷怀里,不断的用头蹭爷爷的身子。

“你咋着还回来了,你也想家了是不。看来你也舍不得这个家,舍不得我啊。我也舍不得你老伙计。”爷爷乐呵呵的摸着大黄牛的脑袋说道

“看到你回来,我这病就好一大半了。”

正说着邻居出门来,说买牛的人来我家来了好几次,说刚买回去第二天,牛就挣开缰绳,自己跑了。让邻居帮忙留意下,如果老黄牛回来了,告诉他一声。

见状,爷爷赶紧让我爹把钱给别人送回去了,顺便给别人赔个不是。

就这样,大黄牛又回到了家里。

自从大黄牛失而复得,爷爷的身体反而渐渐好转了起来,吃饭也比平时多了起来。

(篇五)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多,大黄牛来到家里已经六年多了,按照年龄,大黄牛也八岁多了。

这一年我上五年级了,需要到三里多以外的学校去上学了。

期间爷爷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一个放养大黄牛的地方,继续陪着我上学。

大地刚刚解冻,我们学校也要开始准备上晚自习了。

回到家后,爷爷还是坚持晚上等我七点多放学后,一块回家。

家里人都觉得爷爷身体不好,不愿意,可爷爷一再坚持。

说自己干不动活了,牵着大黄牛接我放学就是他的活了,要不然真的成了没用的人了。

那天我放完晚自习比平时晚了半小时,因为需要值日。

村里的小伙伴等着我一起回家。

知道我走到了村口,也没有见到爷爷接我。

回到家后看着家里好多人,我心里也顿时觉得出什么事情了。

进到屋里,就听到爷爷说:“我没事,我没事,还把嫩都惊动了,都那么忙,回去早点歇着吧。”

后来才知道,原来爷爷在等我的时候突然犯病了,一下子躺倒在了地上。

是大黄牛自己跑回了家里,家里人只看到了大黄牛没有看到爷爷,才知道爷爷可能出事了。

于是就沿着爷爷放牛的地方找,在桥的沟边,找到了爷爷。

还好救治及时,爷爷才缓了过来。

自此后,爷爷见人都说,自己的命是大黄牛救的,大黄牛是他的恩人。

大黄牛买来的日子,也被爷爷定为了大黄牛的生日,每当大黄牛生日的时候爷爷都会拿出来玉米和豆子磨成的面,给大黄牛煮食物吃。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9)

五年后,春暖花开的日子,爷爷的身体终于挺不住了。

用他临终的话说,他等不到给大黄牛过生日了,让我们一定在大黄牛生日的时候,给它煮一锅食物吃。

并且一再嘱托家人,不要在他走后,再有卖牛的想法。

“它能来到咱家,是一种缘分。把它当成个人看,不要把它当成个动物看。这个牛有灵性,我要是身体好好的,再过个十来年,它死了我还准备给它找个好地方埋了它嘞。”

反反复复,爷爷嘱托最多的就是不能卖牛。

爷爷走后的那天,大黄牛被牵到了院子前的树林里,放到了堆放玉米秸的地方。

大黄牛只是牛,可能它比一般牛更通人性,可人不知道它会有什么样的思维。

牵走牛的时候,院里都是来帮忙的人,大黄牛在院里“哞哞”地叫了好几声。

有邻居说,大黄牛这是给爷爷道别的,一番话让家里好不伤心。

爷爷走后的好几天,大黄牛很少吃喝,一直是反复的嚼着嘴里的东西。

牵回院子里后,撒开缰绳,大黄牛看起来比平时安静太多。

以前都是不断叫几声,偶尔还会离开牛棚,在院子里逛逛。看到家里人都会跑上去蹭一蹭。

一连十来天,大黄牛都没有之前的样子。有时候和人有心事似的,一动不动的注视着架子上的东西。

上面有爷爷亲手制作的牛套、牛刷子、牛刀等等物品。

(篇尾)

我上大二的时候,有一天我爹给我打电话,说大黄牛死了。

当时我正在食堂吃饭,刚吃了一半,听到这再也吃不下去了。

大黄牛死的时候没有一点动静,死的时候两条前腿是弯曲跪着的,安静的趴在那里。牛前面就是爷爷在的时候常常坐在那里看牛的躺椅。

给它添草料的时候还没有发现,以为它在睡觉,到了下午的时候才发现大黄牛已经一动不动了。

家里人把它埋在了前面的树林里,遵从爷爷说的话,再也不让卖牛的事情发生。

民间小故事买牛(一头卖不掉的牛)(10)

写在最后:

用郭德纲先生的话讲,牛这一生是忠诚的,也是任劳任怨的。

它传承给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来不像别的动物一样伤及到人,因为它善。

老牛,种地干活一辈子了,等到老牛干不动活了,等来的却是被杀,还被做成了菜,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于心属于不忍。

虽然说这话会被很多人奉为圣母婊,但是我还是非常同意上面的话语。

我想表达的不是装模作样的怜悯心,而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就像世界上那么多的人,会有人喜欢牛的忠诚,也会有人喜欢狗的忠实。还会有人喜欢猫、喜欢鱼一样。

很多时候是人把身边的动物当做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毕竟你用心对待了。

它陪着人类的时候,是真实的代入进了生活中去的。

多少年以后,每一次的回忆,那个美好的时间段中,它都陪伴着你走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