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放假的(古时主要朝代一年放假多少天)

2018年已经到来,放假的公告早已经出来了。

古代是如何放假的(古时主要朝代一年放假多少天)(1)

当然会是老样子。不过也有吐槽“春节太可怜”的。

从2014年开始到明年,已经第四个年头,节日是“老样子”也属正常。

那就是说,全体工作的公民放假节日的颁布,除了周六周日之外的法定节假日。

总共有七个固定的放假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1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3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1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1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1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1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3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如此一瞧,每年的法定假日,一共有11天。

早在西汉时期,就确立了制度,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说,朝廷机关的官员和吏员,每五天之中,其中有一天可以休沐,就是放假一日。这个休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星期六、星期天这样的常规休息。按照这样的计算,如果以现代的年来计算,每年放假的天数是73天。

除了平常的休息外,还有类似“法定假日”的休息,那就是每年冬至(相当于过年)、夏至也各放5天假。遇到特殊假日,比如皇帝诞辰的时候,还可以加放假3天。别的还有一些随意性的假期。这些估计在13天以上。

除此之外,官员的丧假和探亲,也是要给假的,不过,由于古代交通的限制,这样的假期是要根据官员的家的远近来定天数,各自的家路程有长有短,不能够一概而论。

总而言之,汉代的假期还是比较长的,每年如果按照365天来对比,怎么也有86天以上。

虽然不错,但比起当今来,汉代还是不如当今的假期休息时间长……

次看:唐代“十日休沐”及其相关放假日——

虽然历史上称大唐为盛世,不过,也是大家干出来的,不是耍出来的吧。李世民虽然还是按照老规矩办,“五日一休沐”。不过,到了他儿子李治统治的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估计是献殷勤的人多了,官员们觉得要为盛世“永徽之治”贡献力量了;于是,将休沐的时间狠狠的拦腰一斩,改为了“十日休沐”,也称为旬休。此事记载于《古今事务考》:“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

古代是如何放假的(古时主要朝代一年放假多少天)(2)

此时的朝廷官员,上“九天”班,“休沐”一天。一个月分为“上中下”旬,各休沐一天。据《问奇类林》记载:“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旬休”又称作“浣休”。于是,平时的休息在一年之中,似乎看上去是减少了一半。

虽然,平时的休息少了;但是,增加了三个“黄金周”。唐朝规定,每年每逢“春季”、“冬至”、“清明”三个时令节气,每一次休7天。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小长假,一个是“中秋”,一个是“夏至”,分别是休3天假。另外,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等等,差不多每逢节气都要休假1天。此处又有了至少六天以上的假期。当然,休假对于三品以上官员,要求会严苛一些,手续多一些,每次的休假前,要去衙门有关部门“告假”,在假期满后要到那儿去销假,即是所谓的“报到”。唐朝对品位高的官员,管理会更多一些。

平常的休沐,加上以上三大块放假,一年如果对应360多天,总的放假日约在70多天。

不过并没有完。唐代的婚假、丧假、探亲假等等,其制度已经完备,还是有假期的。比如,探亲假,相当一部分人都有,那是因为,如果父母在3000里以外者,每年有35天假(旅程除外),父母在500里以外者,每年有15天假。儿子行冠礼3天假,子女婚事有9天假,其他近亲的婚假为5天、3天、1天。5月份有15天的田假,9月份有15天备制寒衣假,病假最长不能超过100天。授业老师去世有3天假。遇到特殊的日子也放假,比如皇帝的诞辰放假3天。

古代是如何放假的(古时主要朝代一年放假多少天)(3)

这些假日就很让现代人羡慕了,因为一计算下来发现,这些假期如果比较高的,估计得有人还要在通假上加上100多天。如此一来,这一年下来,有的人有一半的时间都可能都在休假。这个时候,方才让我们明白了,如果唐朝不将“五日休沐”改成“十日休沐”,恐怕一年就上不了几天班了。

还有一项假期是最长的。那就是“丁忧”。文官强行退职3年,武官为100天。

唐朝的假期,真的是太长了。不愧为盛世,不愧为盛唐!

而当时放假外出旅游的盛况,其实不亚于现代的“黄金周”。看看当时大诗人的诗句就知道了。元稹的《寒食日》中写到:“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杜甫的《清明》中则有“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的描述。

现在明白又一个道理了吧:唐朝为什么出了许多诗人?

假期太多太长,这可是诗人的福音。文人的培养不是就得有闲功夫么!

再看:历史上放假最长的宋代休沐——

之后,到了宋代,实行的仍然是唐代的“十日休沐”。

不过,宋的假期在唐代假期的基础上,并没有减少,应该有所增加。之前计算的唐代的节假日,有些不太平衡,比如探亲假,有的官员35天,有的15天(除去路途),越远的假日越多,似乎不太公平。而在宋代,合计每年假期,正儿八经的,大家都能够享受到的,就有一百二十多天,占了全年天数的三分之一。

具体的说,据宋人庞元英的《文昌杂录》记载,宋代的类似法定假日的固定节假日,一年有七十六天。其中元日、寒食、冬至各七天,这是传统的三大节。天庆节、上元节也是各七天。一共有5个“黄金周”了。另外,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日各三天,共7个“小长假”。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春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授衣、重阳、立冬各一天。这儿又是20天了。这76天,加上前面的休沐日36天,共计112天。

此外,还有皇帝、皇太后的生日,皇帝、皇后们崩薨的忌日等等,也都有天数不等的休假。当时的忌日假,大忌十五天,小忌四天。宋代大致的公休假日,超过全年的三分之一。

古代是如何放假的(古时主要朝代一年放假多少天)(4)

所以,宋代的官员,一年间普遍能够享受到120天左右的“休沐”和“法定休假”。

此外,官方还有一些随机的假期,以及对官员赴外任时的赴任假和任期内的年头休假等(相当于公休日),还有婚假、丧假、探亲假等,都是继承的唐朝休假制度。丁忧制度同样存在。以上是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祠部对休假制度的厘定,虽然在整个北宋时期,节假日的公休天数在不同的时期有所调整,但主体部分的变化不是很大。到了南宋时期,节假日比北宋元丰五年祠部的规定减少了十天。天庆节、上元节也都改为三天,由此看出,南宋的公休假比北宋有所紧缩,而大忌日的休假也是如此。但是,南宋休假一年也应该在一百天以上。

可以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放假最多的朝代。几乎是逢节必休!

假期的增加,当然成就了文人。宋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文化高峰。其中的苏轼等宋代文人大家,借着那个时代的“黄金周”长假,游玩天下,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同时,也出现了沈括的《梦溪笔谈》等伟大的科学著作。

回望整个古代社会,如果只从公共休假的角度来看,在历朝历代中,身为宋人,比之于唐人,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盛世的出现,效率其实是很重要的一环,不在于工作要多守时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黄金时期,而其对于公休规定的宽弛,在中国的休假史上也登上了峰巅!

最后看一看:元明清的所谓休沐——

元代统治者,估计对休沐并不太理解,觉得应该多干活,拉长时间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元朝的休沐,全年只有16天。平均差不多工作23天才休息一天!

古代是如何放假的(古时主要朝代一年放假多少天)(5)

如果将16天分配在几个大节日上,那么,全年几乎没有休沐日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人是个工作狂,而且,是一个不近情理的家伙。

他要求自己严格,对待他人也很刻薄。每年的假期,只比元朝多了2天。

古代是如何放假的(古时主要朝代一年放假多少天)(6)

明朝休沐的分配是:元旦休五日,冬至休3日,元宵节休10日。三个假期一共休18天。平时是没有休沐的。朱元璋死掉之后,后来的皇帝也只增加了月休沐3天,加上原来的18天,每年休假只有54天,跟一副扑克牌的张数一样。

这样的休假制度后来受到质疑,因而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那就是在三个假日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寒假,并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大约增加了二十多天。但是,这样的休假是有条件的——长假期间,官员仍要不时地到其官署处理必办的公务,涉及司法的事务更是不能停止。这个就有点儿假打了。

到了清朝,其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的,也就是那么些天数。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进人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因而时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不过,第二年清朝就灭亡了……

所以,历史学家们,不得不最终将唐宋奉为“盛世”。

古代是如何放假的(古时主要朝代一年放假多少天)(7)

中国的唐宋时代,在全世界非常了不起,包括休假制度,都是最先进的!

富裕又比较休闲,这不正是各国人民向往的一种幸福生活吗?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

————————————————————————————————————

悬疑大师(东方玄),历史作家,出版人,曾出版小说、传记、历史读物数十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