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咳嗽的症状和危害(咳嗽对人体的危害和治疗)

长期咳嗽的症状和危害(咳嗽对人体的危害和治疗)(1)

一般来说,轻度咳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很大的影响。剧烈而持久的咳嗽可能会造成胸壁软组织的损伤,出现胸痛。剧烈的咳嗽还可引起胸膜腔内压明显增加,偶尔可以因为循环系统血流受阻,影响脑部供血而引起咳嗽性晕厥。这种情况以男性患者多见,一般在剧烈阵咳数秒后出现,表现为意识短暂丧失、跌倒,咳嗽停止后可自行好转。

对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剧烈咳嗽可使肺泡壁弹性减弱,最终导致肺泡破裂,形成肺气肿、肺大疱。咳嗽本身的危害并不是很多,但引起咳嗽的疾病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发展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儿童时期的“百日咳”,可能导致成年期的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轻度的肺气肿,以及长期未能控制的哮喘,可能导致严重的肺功能障碍,甚至右心功能衰竭。长期咳嗽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于慢性咳嗽可能影响患者参加正常的社交或娱乐活动,使其失去应有的快乐,而逐渐郁郁寡欢。因此,建议咳嗽的人要及早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出现咳嗽要马上使用止咳药吗?出现咳嗽不要马上使用止咳药。轻度的咳嗽,只要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自行缓解,不需进行镇咳治疗。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具有排痰和清洁气道的重要作用,如果在病因未得到控制时就盲目镇咳,气道内大量的分泌物难以排出,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在需排痰时单独应用镇咳药有害无益,应与祛痰药联用。

对大多数可引起咳嗽的疾病来说,止咳只能起到短暂缓解症状的作用,针对病因的治疗更为重要。例如,多数感染引起的咳嗽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可自然好转,止咳药并不能缩短病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引起的咳嗽,停药后也可自行好转;吸烟引起的咳嗽,戒烟后即可得以改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控制反流后咳嗽也会随之好转。另外,盲目镇咳还可能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但是,对于严重的咳嗽,如剧烈干咳或频繁咳嗽,在影响休息或睡眠时,可适当给予镇咳治疗。

止咳药物可分为哪几类?一般根据药理作用机制,可将镇咳药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两大类。(1)中枢性镇咳药:该类药物对延脑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前者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具有十分明显的镇咳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镇静和镇痛作用,由于具有成瘾性,建议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后者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如喷托维林、右美沙芬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药店可以自行购买。(2)外周性镇咳药:也称为末梢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如那可定、苯丙哌林、莫吉司坦、苯佐那酯等。

常用的止咳药物有哪些?常用的止咳药物有以下几种:(1)中枢依赖性镇咳药可待因(codeine):直接抑制延脑中枢,止咳作用强而迅速,同时亦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用法为口服或皮下注射,每次15~30毫克,每天用量可为30~90毫克。福尔可定(pholcodine):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成瘾性较之为弱。用法为口服每次5~10毫克。

(2)中枢非依赖性镇咳药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其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催眠作用,使用治疗剂量时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药物均含有本品。用法为口服每次15~30毫克,每天3~4次。喷托维林(pentoxyverine):国内使用较久的镇咳药,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3,同时具有抗惊厥和解痉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用法为口服每次25毫克,每天3次。右啡烷(dextrophan):为右美沙芬的代谢产物,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今后可能取代右美沙芬而用于临床治疗。

(3)外周性镇咳药那可丁(narcodine):为阿片所含的异哇琳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用法为口服每次15~30毫克,每天3~4次。苯丙哌林(benproperine):非麻醉性镇咳药可抑制外周传入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用法为口服每次20~40毫克,每天3次。莫吉司坦(moguisteine):外周性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较强。用法为口服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苯佐那酯(benzonatate):丁卡因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局部麻醉作用,抑制咳嗽反射的传入神经。用法为口服每次50~100毫克,每天3次。

使用中枢性镇咳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枢性镇咳药是一类特殊药品,有严格的适应证,只适用于无痰的剧烈性干咳。它虽然有立竿见影的镇咳效果,但对咳嗽中枢会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时间服用后还会成瘾,所以不可擅自服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少量、短时间使用,在咳嗽症状转轻后尽快停药。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咳嗽,尤其是有其他伴随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切忌盲目长时间滥用镇咳药。

老年人、孕妇、小儿都不应服用中枢性镇咳药。严重干咳患者可选用同样作用于咳嗽中枢的非依赖性药物,如右美沙芬。对于痰多的患者,更应当注意,中枢性镇咳药镇咳需要与祛痰或化痰的药物搭配使用,禁止单独使用,否则可能会因抑制咳嗽反射而引起痰液阻塞,加重病情,甚至发生窒息。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止咳药时更要谨慎。用药期间还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戒烟,忌食刺激性食物。

咳嗽伴有黏稠痰时如何使用止咳药 痰多或痰液黏稠时,镇咳药物尤其是中枢性镇咳药会因抑制咳嗽反射而引起痰液阻塞,加重病情,甚至发生窒息风险,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这种风险更大。因此,痰多或痰液黏稠的患者不能单独使用止咳药,需要与祛痰或化痰的药物搭配使用,使浓痰变稀,从而较易咳出。对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感染的患者,还需要加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否则镇咳只是徒劳,反而还会加重病情或增加窒息的风险。

止咳药物治疗的疗程是怎样的呢?止咳药的疗程长短应根据疾病来决定。例如,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可在7天内治愈,此后无需继续应用止咳药;对于肺部感染患者,则在症状和体征消失后即可停药。止咳药物不应长时间服用,尤其是中枢镇咳药,长时间服用会导致成瘾,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少量、短时间使用(一般来说不超过2周),咳嗽症状转轻后即可停药,不可擅自长期服用。对持续2周以上并伴有反复发热、皮疹、喘息等症状的持续性咳嗽,应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接受相应的治疗,切忌盲目长时间滥用镇咳药。

什么情况下在止咳治疗的同时需要加用抗菌药物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如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尤其是咳嗽伴有痰液多或痰液黏稠时,在使用止咳药时需要加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果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因而盲目使用镇咳药物镇咳,不但痰液不能排出,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窒息的风险。但是,对于病毒、真菌等其他病原感染所致的咳嗽,抗菌药物治疗是没有意义的,反而容易延误病情,增加耐药菌株产生的机会。因此,咳嗽尤其是伴有发热、咳痰、胸痛等其他伴随症状时,应该及时就诊,接受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根据医生的建议应用恰当的药物治疗。

什么情况下在止咳治疗的同时需要加用抗过敏药物 有过敏因素参与导致的咳嗽需要加用抗过敏药物。由于空气污染等原因,过敏因素引起的咳嗽越来越多见,如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等。需要注意,只有过敏因素引起的咳嗽才能使用此类药物,且不能长期使用,因为此类药物易引起嗜睡、口干等,严重者还可诱发癫痫,需要注意力集中工作者如司机等应尽量避免应用该类药物。

常用止咳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常用止咳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对呼吸中枢的抑制或引起支气管痉挛。其中,可待因可引起恶心、呕吐、便秘、眩晕等不良反应,大剂量用药可明显抑制呼吸中枢,还可引起烦躁不安等中枢神经兴奋症状,长期用药还可成瘾。福尔可定的不良反应较少,儿童也容易耐受,仅偶见恶心、嗜睡等。

右美沙芬偶有头晕、头痛、困倦、便秘、食欲不振、恶心、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因为属于中枢镇咳药,过量用药也会产生呼吸抑制。喷托维林偶有便秘,或轻度头痛、头晕、口干、恶心和腹泻反应,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伴有肺淤血的患者慎用。右啡烷是右美沙芬的代谢产物,患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那可丁偶有恶心反应,大剂量使用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苯丙哌林偶有口干、乏力、头晕、嗜睡、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药疹等不良反应。苯佐那酯可引起嗜睡、恶心、眩晕、胸部紧迫感和麻木感、皮疹等不良反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