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知道不对还是要去做(明知道跟孩子忆苦思甜非常讨厌)

源自说说咱家娃

橙子作为一个童年记忆特别清晰的人,我曾经发誓我绝对不和自己的孩子忆苦思甜。

因为我小时候妈就特别爱做这件事,动不动就讲她小时候那苦大仇深的故事:

从小父母重男轻女,四五岁就开始干家务,六岁背弟弟妹妹,平日要挑水劈柴喂猪喂鸡洗衣服做饭……

好吧,确实很可怜,一开始我听的时候也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可是架不住她动不动就来一遍啊,我都快背下来了,时间长了,就产生了祥林嫂的效应,每次她刚开个头,我心中就已经翻了一万个白眼:又来了又来了,有完没完,还要说多少遍啊!?你小时候是很可怜,可是那又不是我害的,你总和我说干嘛……

最后的结果就是,天生嘴残星的我居然发明出了一句可以把我那伶牙俐齿的亲娘怼到哑口无言的话——谁让你生那么早的!

这一怼,总算终结了这个让我神烦无比的话题。

孩子明知道不对还是要去做(明知道跟孩子忆苦思甜非常讨厌)(1)

亲身经历让我体会到,为人父母的真的需要克制,那些“过去的事情”,无论多么悲惨或者励志,讲个一两遍就行了,讲太多真的非常招人烦……

可是出来混,总是要打脸的,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这阵子总是有强烈和孩子忆苦思甜的冲动,怎么忍都忍不住啊!

最近一次没忍住就在前两天,果果不是生病发烧嘛,我给她倒好了退烧药端到面前,大小姐却一脸嫌弃,撇嘴拒绝,好说歹说勉强喝了半口,还一副被恶心到了要吐了的表情。

看她这个态度我真的是很崩溃的——这可是儿童版的布洛芬啊,简直就和浓缩糖浆没什么两样,齁甜齁甜的不说,还是泡泡糖口味儿的,大小姐还想要怎样啊你!

你知不知道你妈妈小的时候,吃的药都是成人的片剂或者胶囊,咽不下去,只好碾碎了吃,苦到很想把舌头吐地上,还是要强忍着往下咽有木有?!就为了让你姥姥说我勇敢。

你知不知道你姥姥小的时候,生病根本没药可吃嘛!要听天由命有木有?!

你的生活完美成这样,连药都是甜的!有什么资格抱怨啊!!

再上一次忆苦思甜是跟毛头,臭小子做作业哼哼唧唧各种不爽,拖拖拉拉磨磨蹭蹭,10分钟的事情要搞快一个小时,我又崩溃了。

孩子明知道不对还是要去做(明知道跟孩子忆苦思甜非常讨厌)(2)

你知不知道加拿大学校的作业有多轻松?每天朗读一本薄薄的书,再根据书的内容画一幅画,涂上五种颜色,齐活!这也好意思自称homework?!这不就是玩嘛!

你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就要不停的写写写,写到手指变形,一分钟玩的时间都没有!

你姥姥小时候更惨,读书要偷偷摸摸,如果被大人发现了还要挨揍,因为耽误干活儿。

你现在环境宽松成这样,老师家长团团转的围着你伺候你寓教于乐,你有什么资格嫌弃作业?!!!

这种憋不住的时刻真的是越来越多:

当这俩活祖宗挑剔衣服这不穿那不穿的时候,嫌弃饭菜不好吃往外吐的时候,喊无聊却什么都不想玩的时候,还有莫名其妙生气发脾气吼叫的时候……

我就嘴巴痒得受不了,想和他们好好讲讲,我和你爸爸小时候自要是胆敢作到你们现在的三成,屁股就已经被打开花了。现在我们当了父母,不但抖不了威风,却要控制情绪跟你这熊孩子搞共情,搞沟通,搞温柔坚定,而不是一耳刮子扇过去让你闭嘴,你知不知道你上辈子攒了多少人品啊?

你们当孩子已经当得很爽了,从没有一个时代的孩子可以像你们这么爽的,可不可以给我知足一点啊!

可是娃们呢,浑然不觉自己投胎技术有多好,依然在叽叽哇哇的闹意见!

一代又一代,好像总是在周而复始的循环,当我成了父母,才终于懂得了当年我妈为什么那么喜欢反反复复的忆苦思甜。

当爹妈的都很郁闷啊,为什么现在的熊孩子们就是意识不到,他们习以为常的童年生活,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在天堂一样,为什么他们感受不到这种幸福呢?

不得不承认,忆苦思甜终究是为人父母的一厢情愿。

孩子明知道不对还是要去做(明知道跟孩子忆苦思甜非常讨厌)(3)

你的描述再生动再细致,也统统都是苍白无力的,孩子听再多遍也不会懂。很多事,不亲身经历,是无法得知其中的感受的,营养过剩的孩子,怎么能够理解饥饿的困顿和无助?在爱与自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能体会暴力下的痛苦和恐惧?

难不成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幸福,故意把他们饿半死或者暴揍一顿不成?

这就很扭曲了吧……

我们当父母的前半辈子努力奋斗,殚精竭虑,养个娃出来,为了啥呀?难道是为了虐他让他感受人间疾苦的嘛?没有谁这么变态吧?

我们无一不希望,自己曾经经历的那些快乐,一定要让孩子加量加倍的重复一遍,而我们小时候受过的伤害,一定不能传递到下一代!

可是我们却一方面在行为上极力的避免孩子受苦受罪,一方面又忍不住一遍一遍的讲述,指望孩子能够理解那些苦那些罪,真的是南辕北辙,有够精分的!

当父母的总是喜欢和孩子忆苦思甜,是因为有一种妄念:我们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想以此换取孩子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但我们总是会发现,我们孩子的幸福感,好像并没有比预想的那么多,我们就会觉得好像哪里出错了。

不可能是我们的错,因为我们已经付出全部了!那一定就是孩子的错,一定是孩子太不知足,才会导致了他没有感受到那么多幸福!

但事实上,孩子也很委屈:

果果讨厌吃药,那是真实的感受,因为她知道各种“甜”的差别,能品尝出药里的怪味道。

毛头讨厌课业的压力,也是真实的感受,因为毕竟他在此之前,从来没有遭受过类似的压力……

他们真的就是有理由不爽啊,不爽了表现出来,那又有什么错?

每一代人判断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从他们的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举个栗子,生活在资源匮乏年代的老一辈,觉得省吃俭用、压缩欲望是美德;但是在富足环境下长大的新一代,就会讲究生活品质,更乐于花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这两种生活态度有谁不对嘛?其实没谁不对,只有谁更适应时代和环境。

因为不同时代的生活经历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孩子的标准和父母的标准必定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代沟。

我们不可能强行用“忆苦思甜”这个道德绑架工具,强行把孩子带到自己的标准框架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各种需求是有层次的,当人类满足低等级别的需求之后,他并不会就此满足,而是会出现更高级别的需求。

孩子明知道不对还是要去做(明知道跟孩子忆苦思甜非常讨厌)(4)

▲看看这张图吧

我们的上一辈的童年,应该绝大多数被困在生理需求的层次。

我们这一辈的童年,可能大都停留在追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的层次。

但是我们的孩子,注定起点比我们更高,他们可能小小年纪,前三个层次的需求就都已经被满足了,于是他们很早就开始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希望被大人尊重,甚至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所以我们的孩子,注定会比我们这一代更加挑剔,更加矫情,更加敏感,需要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生活在比我们更加好的环境里,需求自然就比我们高啊!

让孩子成长在这样一个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丰饶无比的环境下,难道不正是我们的目标不是嘛?

又怎么能用什么“忆苦思甜”的方式,把孩子拉回到低级需求的层次里呢?

这篇文章,写给你,也写给我自己,当下次我们又嘴贱的想要跟孩子的历数老黄历的时候,悠着点儿,讲个故事就好,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强行输出给孩子,其结果一定是悲剧:第一,没有用,第二,招人烦。

我们的孩子,注定是要和我们有不同的想法和感受,长大之后,才不至于重复我们的轨迹,才能最终成就一种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人生啊!

所以,还是尽早放弃和孩子忆苦思甜吧。

说说咱家娃

作者|橙子

教育硕士,旅居北美

曾经是学理科的女文青

现在是爱码字的全职妈妈

6岁大宝毛头难养难搞

3岁二宝果果天使乖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