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郑和的船队先后航行了七次。是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在七次航行中,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表面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展朝贡贸易,迎佛牙以及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然而,关于郑和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仍存在着争议。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影响之巨,船只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罕有其匹的。他们的航海成就显然丝毫不比西方人逊色,甚至在航海时间,船队规模以及航海技术诸方面,均是哥伦布等人的航海活动所望尘莫及的。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

明建文帝四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朱允炆下令火烧皇宫,朱棣在皇宫中寻找了三天也没有找到建文帝的身影,只找到了马皇后和朱文奎的尸骨。侍卫们找了一具被火烧的面目全非的尸骨说是建文帝,也无法辨别真伪,朱棣只能下令将其下葬,关于建文帝,民间留有一些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下令火烧皇宫后从密道逃出,乘船前往寺庙做了和尚。而后的明成祖一直相信建文帝还在世,认为他可能逃到了海外。于是派正和下西洋,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建文帝已经葬身于火海。

明建文帝即位后不久,燕王朱棣就发动政变夺取了皇位,叛兵攻入皇宫时,皇宫已经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后,民间流传的建文帝已经出逃的传闻也越来越多。明成祖朱棣对此心悸不已。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3)

当时民间传说建文帝乘舟去了南洋,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岛屿中过着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也有人考证,建文帝去了泉州的开元寺避难,最终出海隐居苏门答腊岛东海岛。

据说明成祖非常担心建文帝哪天会卷土重来,担心他正在招兵买马,准备翻身。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仅仅是宣扬国威,还为了寻找建文帝。在郑和的船队里,有一部分人员是专门负责侦查的,但是否是为了侦查建文帝就不太清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