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伟学郭德纲说相声(相声本门唱之争)

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非遗相声大会上,何云伟应邀出席,他和武宾合作了一段《说唱说来宝》, 不仅向观众展示并科普了快板王、高、李三派的区别,同时还用数来宝为工具说了一个搞笑的段子,其相声基本功可谓相当瓷实。

在这段相声的开头,何云伟使了一个“后台包袱”,也就是后台同行都能听懂,大部分观众不一定能听懂的包袱。

何云伟学郭德纲说相声(相声本门唱之争)(1)

他是这么说的:相声的本门唱包括太平歌词和数来宝,要说哪个难度更高呢?当然还是数来宝。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后台包袱,当然是跟相声界另外一位和何云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有关,那就是郭德纲,因为郭德纲坚持认为相声的本门唱是太平歌词,没提数来宝。这两位曾经的师徒后来的冤家在相声本门唱这个问题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郭德纲说相声本门唱是太平歌词,何云伟当着现场观众面在相声里强调相声本门唱是太平歌词和数来宝,而且数来宝难度比太平歌词大,这就有点儿“隔空打擂台”叫板的味道。

当然,何云伟是不是真的叫板我们没法确定,但可以认定的一件事是,在相声本门唱的解释上,何云伟的观点显然要比郭德纲更为全面。

何云伟学郭德纲说相声(相声本门唱之争)(2)

首先,太平歌词和数来宝确实是相声行业重要的技艺组成部分,有一些相声段子干脆就是以这两个技艺命名的,比如《歪唱太平歌词》、《对坐数来宝》和《说唱数来宝》等等。

其次,相声行业里会这两个技艺的演员也是大有人在,比如刘文步、佟守本、王双福、郭德纲、张云雷等人都比较擅长太平歌词,这玩意难度很小,一般人三五分钟就能学会调,半个小时就能会唱一段。

而会数来宝的相声演员同样很多,几乎是车载斗量。同时又会太平歌词又会数来宝的相声演员也是大有人在。

何云伟学郭德纲说相声(相声本门唱之争)(3)

当然,何云伟说数来宝的难度大于太平歌词也没有问题,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太平歌词的调调太简单,基本上会背词就会唱,跟《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难度有一拼。

数来宝难度就大太多了,不仅要会唱,关键是要会打板,为什么郭德纲不强调相声本门唱包括数来宝呢?原因之一就是郭德纲不怎么会打板,他曾在相声里说过因为数来宝是要饭的乞丐唱的,所以他不愿意学。这话显然没有道理,因为丐帮同样也唱简单的太平歌词混饭吃,可郭德纲依然力捧太平歌词。

数来宝还有一个更高境界,那就是现编词,眼睛看到,心里编好,嘴里马上合着板唱出来,这就是本事,和说唱歌手的“freestyle”差不多。话剧《茶馆》里的大傻杨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因此,如果说相声本门唱就是数来宝和太平歌词,从各方面来说,显然要比郭德纲坚持的相声本门唱只是太平歌词更为全面也更为科学,这个观点也被很多相声同行所接受。

何云伟学郭德纲说相声(相声本门唱之争)(4)

但是,这中间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声“说学逗唱”的“唱”到底是什么呢?

郭德纲认为所谓“说学逗唱”的“唱”就是太平歌词,相声里所有的唱戏、唱小曲和唱歌都属于“学”。

笔者认为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也不合理。

举一个例子,有的相声演员喜欢模仿秀,比如侯宝林模仿周信芳是一绝,现代的年轻相声演员则喜欢模仿杨坤、刘德华等声线比较特殊的歌手,这可以叫“学”,学周信芳,学杨坤,学刘德华嘛。相声演员在表演时也会对观众说,我给大家学一段周信芳啊,我给大家学一下杨坤啊。

如果相声演员不模仿别人的嗓音,而是用自己的嗓子唱歌唱戏,那算学谁呢?这时候相声演员一般都会对观众说,我给大家唱一段XX戏,我给大家唱一首XX歌,没听过说我给大家学一首歌吧。

再极端一点,岳云鹏在台上唱《五环之歌》,这首歌是他首唱的,他唱的时候又算“学”谁呢?岳云鹏在表演时也只能说,我给大家唱一首《五环之歌》吧,也没听说过“我给大家学一首《五环之歌》吧。

何云伟学郭德纲说相声(相声本门唱之争)(5)

因此,笔者一直坚持的观点是,关于唱,在相声里应该这么分。

歪唱,也就是故意跑调或换词达到搞笑目的,不论是歪唱太平歌词还是歪唱戏还是歪唱歌,都应该算“逗”,逗大家开心嘛。

学唱,学某位明星唱戏唱歌的嗓音或方式,比如模仿周信芳、杨坤的嗓子,或者模仿刘欢唱歌的动作,这都可以算“学”,也就是模仿。

正唱,用自己的嗓子唱戏或唱歌,不论是唱别人的歌还是唱自己的歌,正儿八经唱,不模仿也不歪唱,这应该都属于“唱”。

当然,这也是笔者的一家之言,虽然在相声行业里持有类似观点的演员也大有人在,

但也确实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何云伟学郭德纲说相声(相声本门唱之争)(6)

其实,相声行业最原始的拆唱八角鼓时期的“说学逗唱”和现代人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原始的解释中,唱是指唱太平歌词、戏曲和各种小调,等到后来数来宝和快板艺人大量加入相声行业,数来宝也加入了相声本门唱的行列,等到现代流行歌曲诞生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因此,对于相声里的本门唱和说学逗唱里的唱到底是什么,出现多种解释也就不足为奇,至于该以哪个版本为标准,起码目前在行业内还没有定论。

也许,搁置争议各自发展求同存异是比较好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