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作家精神病(她是强迫症患者)

德国女作家精神病(她是强迫症患者)(1)

“想要变身为狼人,必须在月圆之夜饮下一种由乌头、鸦片和蝙蝠血在铜锅中配制而成的药水。用黑色的肥皂刷洗身体之后,在全身涂上这种有魔力的混合物并仔细搓洗每一寸皮肤,最后在身上披上刚死的狼的毛皮,这时,他的手上就会长出钢爪。”——《野变奏》第二章

6岁时,她着魔于把身体弄出伤口。7岁,学习钢琴,感觉到自己“飞了起来”。18岁,自学成才拿到了戛纳古典音乐奖。22岁,邂逅一头母狼,从此投身野狼保护事业,并为此过上了长达数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现在,她是全球最著名的古典音乐家之一。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你们讲述的埃莱娜·格里莫的故事。

德国女作家精神病(她是强迫症患者)(2)

埃莱娜·格里莫

一位强迫症患者、音乐疯子和天才、天蝎座占星术爱好者、野兽派美女子——离经叛道的一生。当然,她也是一名桀骜不驯的犹太作家,如果你还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可以搜索《野变奏》和《女钢琴家的心灵之旅》这两部笔记式自传体作品。如果要问我的读后感,我想到一句话:天使和魔鬼间最近的距离,其实只相隔一头狼。

音乐是生命密码

“我丝毫不怀念我的童年。”

德国女作家精神病(她是强迫症患者)(3)

1969年,格里莫生于普罗旺斯,父亲是非洲裔犹太人,母亲是科西嘉裔犹太人。从小,格里莫就显现出与众不同。6岁,她着魔于弄伤自己,凝视髌骨上的伤疤,摩挲伤疤上凝结的褐色痂盖。她轻轻地掀开它,欣赏下面那粉红色的新皮;或是猛地揭掉,看它再度流血。每当左手被划破,她立即会把右手也划破,为了保持平衡,她需要弄伤自己身体的另一侧。她必须在书的两边摆放同样数量的铅笔。她没有真正的朋友,除了书籍,《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布拉热洛纳子爵》……

格里莫的童年,无论在精神还是身体上,都出现了一种偏差。很难说清,这究竟是一种病态,还是上帝为了塑造精灵而刻意营造的魔性。父母曾带她去学舞蹈、柔道、网球,但这种自愿的受伤和强迫性的平衡都没有消失,直到7岁她的手指触摸到了钢琴。

“练琴的时刻是我一周中最快乐的时光,我两只手的演奏手法并不对称,然而奏出的音符却产生了完美的和谐,在最后一个和音之后的全休止期间,我清楚地感觉到,一切终于以愉快幸福的方式在我周围回响起来。”在钢琴上,格里莫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密码,“我飞了”。

于是格里莫投身乐谱,就像当初投身阅读那样狼吞虎咽。在没有乐器时,她甚至凭借想象,在大脑中勾画出一架钢琴,用意念设想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按键盘上的哪一个键。这种疯狂的热情让她一连跳了好几级。13岁时,格里莫只身一人前往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却因为无法忍受狭隘局限的教育制度,拒绝聆听任何钢琴老师的死板教诲,毅然退学。她在自传中写道,“14岁,我敢作敢为,毫无顾忌,第二天,我就回到了曾培育我4年的埃克斯音乐学院”。

格里莫可以说是自学成才,18岁那年,她在国际音响博览会上赢得了戛纳古典音乐奖,逐渐引来丹尼尔-巴伦博伊姆、阿格里奇、基顿-克莱曼等名家的注意和点拨。格里莫写道:“阿格里奇是乐曲之女,是生命冲动的权威,有她在,事情就不是发生在词语中,而是发生在词语里的沉默中。”而克莱曼则教导她说:“在演奏一首作品前,理智的准备是必需的。你需要剖析一切,然后将其重构、连接。”

母狼解放了她的野性

德国女作家精神病(她是强迫症患者)(4)

天性叛逆,精力过剩,讨厌别人把她当成女性,穿着无袖T恤衣冠不整地登上舞台,在巴黎和亲友断绝往来,在纽约刻意让自己陷于孤独流浪的颠簸状态。直到她与母狼阿拉瓦目光交错的那一天,她获得了新生。从文字角度看,《野变奏》有着独特的野性的味道。不过这本登上德法畅销书榜的作品更大的亮点在于,不仅是她个人生平传略,而且也是一部野狼的传奇。

1991 年,格里莫移居美国。有一天深夜,她在遛狗时偶遇了独居的邻居丹尼斯,这一天改变了格里莫的命运,因为丹尼斯牵的是一头母狼。“它脚步很轻,朝我走了过来,它靠近我的左手,嗅了嗅。它先用头,然后用肩胛骨蹭我的手掌,我感到一阵闪电般的火花,全身为之一颤,一种特殊的触感,在我身上激发了一种神秘的歌声,唤起了一种莫名的原始力量。”(《野变奏》)

德国女作家精神病(她是强迫症患者)(5)

从那之后,格里莫全力投身建立野狼保护中心。她搬去纽约,平均每3 个月搬一次家,没有绿卡,没有美国的银行户头,除了工作签证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合法证明,还经常非法占用空屋。“我换了15 个住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位于名声欠佳的贫民区。那儿有人大叫、打架、酗酒。从搬进新住处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寻找下一个住处,因为如果住3 个月以上,房东就要求提供银行担保。我几乎从不清空那只小旅行箱,它被我当作了衣橱。除了演出服外,我只有一套平时穿的便服。我的工作环境从未如此艰苦,因为我没有钢琴,只能通过思索、形象的组合以及心理投射在头脑中练琴。我拜访业主,把所有的演出报酬攒起来,用来购买一处地产养我的狼群。我与美国管理当局谈了几十次,希望成立基金会的请求能获得批准。”

直到2002 年,格里莫的音乐事业才真正渐入佳境,而此时,她已为野狼保护中心付出了整整10 年的努力。如今,格里莫的基金会已经拥有超过700 头狼,每年都组织上万名孩子前去参观。

离经叛道演绎巴赫

2002年“狼女”成为鼎鼎大名的德国DG公司签约音乐家,出版过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和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其中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还荣获当年法国“唱片协会”大奖。“狼才女貌”成了古典音乐界的中生代核心人物。

她的野性与神秘在钢琴演奏上同样演绎到了淋漓尽致。譬如被称为音乐中“圣经”的巴赫的赋格,是许多钢琴家晚年才敢尝试录音的作品。阿什肯纳奇70 岁才录制巴赫,波利尼67岁刚刚发布巴赫唱片,而格里莫从9岁开始弹奏巴赫,40岁就录制完成了一张巴赫专辑。

她演奏巴赫毫不顾及人们对巴赫习惯的聆听方式,用完全浪漫化的方式处理了7 首平均律作品,使平均律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似乎穿上了五光十色的外套,展现出了一种魔幻的色彩。“巴赫的C 小调是黑色的,D 小调与我本人最接近,是蓝色的。”作为为数不多的拥有“通感”能力的人,格里莫显得坚定而执拗。

她写道:“也许没有人,能够将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中每一个微小的组成都用这样内在而深刻的感情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巴赫,用最真实的情感,俘获了空间,让它成为一条无限的曲线,他掌握着时间,使未来的一切成为可能,他选择一段舞蹈,使之成为神圣的庆典。”

如果说巴赫是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一个世界,那么到了格里莫的指尖,就上升为光明与痛苦的和解。在她看来,如果过度地纠结在技术问题上,就等于放弃了音乐的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巴赫音乐的精髓,就在于信仰、爱和同情,是一个寻找真理的过程。

演出信息:

埃莱娜·格里莫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15.10.19 20:00

场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

票价:VIP580/380/280/180/80元

钢琴:埃莱娜·格里莫

曲目:

贝里奥:《水之钢琴》

武满徹:《雨树素描之二》

福雷:升f小调第五船歌,作品66

拉威尔:《水之嬉戏》

阿尔贝尼斯:《阿尔梅里亚》,选自《伊比利亚》

李斯特:《埃斯德庄园的喷泉》,选自《旅行岁月》第三集

雅纳切克:《在雾中》(第一乐章)

德彪西:《沉默的大教堂》,选自《前奏曲》第一册

勃拉姆斯:升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2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曲目以当天为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