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精神虐待怎么反击(这不叫心理咨询叫)

反应性精神虐待怎么反击(这不叫心理咨询叫)(1)

资料图。图为合一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都知道,心理咨询目的是对心理适应方面问题提供援助,可在呼和浩特,一家名叫“合一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机构,却酿出了生命悲剧。

据媒体报道,呼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受理这起案件时,牵出了该心理咨询机构,死者正是该机构的学员。事发时学员们正进行“藤条疗法”——即互相放倒,然后请别人用藤条抽打自己大腿、臀部。一女学员在被抽打后当场倒下,此后不治身亡。如今,12名涉事人员已被刑拘。

心理咨询,怎么还玩起暴力了?据介绍:传授“藤条疗法”的“老师”,自称中医世家,他解释称:“这种类似体罚的行为是由表及里的治疗手段,可以用来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

看到这里,我大致懂了,所谓的“藤条疗法”不就是暴力发泄吗?很显然,用伤害身体的方式来达到治愈心理的目的,不被医学伦理所允许,若构成伤情,恐怕也难为法律允许。

不只是疗法欠妥。按照我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也就是说,心理咨询机构的服务半径,只能局限于咨询,不能给心理或精神障碍患者疗诊。

而从这起案例看,“藤条疗法”科学性暂且不谈,它在合法性上就已经失去了前提。

无独有偶,前不久,央视财经起底报道了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很多心理咨询从业者,简历上均注明持有“统考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但人社部工作人员称“没有这个考试”;有访客为心理咨询4年花费40万元,没收到“聊效”后要求退费,却被威胁公开隐私录音。

一边是某些“心理咨询”机构挂羊头卖狗肉,提供咨询之外的服务,甚至连资质都是伪造得来;另一边却是十分简单明确的法律规定,及“无此证书”、“无此考试”的结论。是非这么简单,为何乱象频发?究其原委,还是纸面上的规定没有落实到现实中去。

鉴于此,有关方面显然需要多些前端治理,别等到命案发生了才发现一系列的不合规问题。那些资质粗糙的心理咨询机构杂草般丛生,损害的是具体的患者或访客权益,还会伤害整个心理咨询行业。

事实上,考虑到很多“心理咨询”机构乱象杂陈,完全可以顺藤摸瓜、由此及彼,由其已浮现的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切入,将其更多问题连根端起,也以典型案例去带动行业整治。

拿此事来说,据涉案学员家属透露,其妻原本因有抑郁症而开始心理疏导课程,后来不仅买了5万的年课,还投入了50万元的入股分红资金,至今已投入了70余万元。这里面若有诱骗,那就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该家属称,其妻子“那段时间她谁的话都不听,只听从老师的”,因而,对该机构是否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显然也该纳入调查序列。

在此事上,对学员之死,涉案者及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该负何种责任,显然仍需调查。但一条人命及多人涉案的代价,已足够沉重,这给心理咨询行业性自净机制敲响了警钟,也给监管部门提了醒:应变被动为主动,尽职做好资质审核和日常监管,也完善投诉反馈机制,及时对“带病”的心理咨询机构加以治理。

□与归(媒体人)

编辑 陈静 校对 何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