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

前言多疑的危害
  •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谚语,意思是怀疑行动就不会有成就,怀疑事情就不会有功效。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颐天下之议之也。”

《战国策·赵策二》:“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

如何对“怀疑精神”趋利避害?
  • 多疑的人都很聪明,聪明的人大多都很多疑。但是人太多疑了,容易被人利用!我们既需要有怀疑精神,但又要防止怀疑带来的危害。
  • 做学问我们要有怀疑精神,同样要有对圣人之言的“信”心。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故而做学问要“于不疑处有疑,方为进矣。” 无论对人对事还是读书治学,都有一个“疑”字,有时不能疑,有时又当疑。当疑与不当疑,唯义所在,唯利民所止,唯圣人之心所变!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2)

古人因为多疑所致的失败
  • 一代枭雄曹操就因为多疑,屡次被敌人利用,两次充当了诸葛亮的背景板。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
  • 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招之所以成功,就成功在曹操多疑上面。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3)

  • 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4)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 却说徐晃逃回见操,说:“王平反去降刘备矣!”操大怒,亲统大军来夺汉水寨栅。赵云恐孤军难立,遂退于汉水之西。两军隔水相拒。玄德与孔明来观形势。
  • 孔明见汉水上流头,有一带土山,可伏千馀人;乃回到营中,唤赵云吩咐:“汝可引五百人,皆带鼓角,伏于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黄昏,只听我营中炮响:炮响一番,擂鼓一番。——只不要出战。”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5)

  • 子龙受计去了。孔明却在高山上暗窥。次日,曹兵到来搦战,蜀营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发。曹兵自回。当夜更深,孔明见曹营灯火方息,军士歇定,遂放号炮。子龙听得,令鼓角齐鸣。曹兵惊慌,只疑劫寨。及至出营,不见一军。方才回营欲歇,号炮又响,鼓角又鸣,呐喊震地,山谷应声。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6)

  • 曹兵彻夜不安。一连三夜,如此惊疑,操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扎营。孔明笑曰:“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遂请玄德亲渡汉水,背水结营。玄德问计,孔明曰:“可如此如此。”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7)

安民已毕,玄德问孔明曰:“曹操此来,何败之速也?”孔明曰:“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吾以疑兵胜之。”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8)

古往今来的改革与征伐,要用人不疑!
  • 自古以来,主上多疑,必为小人所利用!凡是重要的人事任命,切忌多疑,多疑多败,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古今中外,无论是大的改革还是重大的军事行动,最忌讳的是君主对臣下的猜忌。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9)

文章言论越被重视得罪的利益团体就越多
  • 越是上流社会,涉及到的利益因素越多,如果你的言论越被重视,那你得罪的人也就越多,因为你要建言献策解决社会问题,那必然会涉及重大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得罪一帮人,故而你的小人也会越多。有的人的文章内容涉及到了多少利益团体,实际上可以分析一下,这又得罪了多少的人,又有多少人看你不惯。小人想通过把你打倒来证明你的文章内容全部是错的,是别有用心的。小人打倒一个人有的时候仅仅是为了打倒他的主张,维护自己的私利。我们应该好好思考这里面的道理,要学会用利益关系来分析有些人的意图!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0)

现代职场要注意防范小人常用的伎俩
  • 第一、挑拨离间,小人通过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来挑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夸张,添油加醋的手段来歪曲事物的真相,使两人关系出现裂痕。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1)

  • 第二、混水摸鱼,小人不能成事,但是能坏事,小人专门坏人好事,比如:在现代社会,小人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地去栽赃陷害一个人。另外如果没有深仇大恨,小人也不愿冒这个风险。但是小人就是做不到陷害你,但他可以把水搅混,找准机会向领导旁敲侧击,隐喻暗示的进点谗言。有意让领导注意一些小人已经精心设计好的文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用这些文章旁敲侧击暗示领导一些事情,利用领导的多疑,去把水搅浑,这样即使陷害不了你,也让领导不敢用你。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2)

小人进谗言就是为了打倒而打倒,绝不是他嘴中的“高尚”。
  • 这种行为是当领导不识数,用一些很幼稚,明显不可能,不合逻辑的事情,在精心设计以后便成为了政治诬陷政敌的工具!假话听多了就成了真的,不合逻辑、旁敲侧击的文章看多了就成了合理的。小人巧妙地利用了心理学,抓住了领导多疑的特点。职场人员要注意这一点,不中小人的圈套,准确预判小人的意图,小人的谗言是把双刃剑,伤害不到你,就会伤害到他自己,所以他不会让自己受伤害,就要一条路走到黑,说你的坏话说到底,否则就打了他自己的脸。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3)

小人进谗言从不依靠证据,而是依靠所谓的迹象
  • 小人通过制造一些假象,夸大一些所谓的迹象来歪曲事实的原貌!因为小人不可能拿出任何真正的事实证据来。白就是白,黑就是黑,怎么考验白的也不能变为黑的。所以小人真正可用的招数是有限的,明朝吕坤曰:正大之心,孚人有素;光明之行,无所掩覆也。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4)

  • 在当今这个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的时代,偶尔购买任何国家的商品,与任何国家的文化有涉及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小人就会拿着这个东西说事,他们会先设一个圈套,引诱你进去,比如利用大数据推荐商品、视频等等,你一旦进了这个圈套,他就掌握了他口中所谓的“迹象”。
  • 小人会通过一些小细节,用很奇怪的思维逻辑,夸张渲染一些假象,引入历史案例来歪曲事实的真相。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5)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作者: 明代 于谦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6)

案件调查往往都是“倒果寻因”,以事实证据为根本的!
  • 所有的案件调查都要以事实依据为根本,绝不是以所谓的迹象为主观臆测的。但我们看到迹象也对断案有重要作用,其原因是“倒果寻因”在掌握了一定的证据的前提下,确定了这个人是坏人的情况下,此时再根据迹象查案,会很准确。但是断案绝不能盲目地“以因寻果”,因为所谓的迹象,十个人中有八、九个都有这种迹象,以此来查案会造成十之八九的冤假错案。故而以迹象查案一定是先以证据为前提,倒果寻因。在毫无事实依据的前提下,以自己强烈的主观臆断,盲目地以细节、迹象去钻牛角尖式的断案,必然会歪曲了客观事物的原貌,造成“冤案”!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7)

谗言之所以会进入,一定是两人之间首先出现了隔阂

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范增伦》苏轼

  • 小人的谗言之所以会成功,还是因为两个人首先出现了猜忌,比如:在某些方面因沟通不畅而产生了误会,又或者是出现了意见分歧,又或者是两人在平时交往中有了不好的感受等等。
人在社会上要行正大光明之道,同样也要有高深莫测的智慧!
  • 人一旦进入上流社会,就要始终朝乾夕惕,不要说什么上流社会人捧人,都是假象,浮华背后暗藏着尔虞我诈!如果上流社会是部电视剧的话,一个人只有善良,但没有计谋与智慧也绝不可能混的下去,早就被人打压下去了。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8)

结语: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本章为《论语》:述而篇

  • 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经过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桓魋想杀孔子,砍掉大树,孔子于是离去。弟子催他快跑,孔子便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19)

解读:

仁者无畏

  • 面对威胁,孔子相当自信。他认为,自己怀仁行德,自有上天护佑,坏人对自己是无可奈何的。孔子的这句话看似不合逻辑,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三国中谋略致胜的故事简介(如何识别小人伎俩)(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