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训练操作流程(关节松动操作方法及应用)

一般手法或大幅度活动时,节律约为每秒1次;强手法或小幅度活动时,节律约为每秒2-3次一个部位每次一般治疗30~60秒后,间歇1分钟左右,重复2-3次然后进行重要症状和体征的复查,评价疗效通常再重复1-2遍上述治疗若治疗后病情明显加重,则需调整治疗技术次日治疗前复查主要阳性临床表现,评价效果,以此为根据进行治疗技术选择关节松动术一般见效较快,若数天治疗无效,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治疗手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节松动训练操作流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节松动训练操作流程(关节松动操作方法及应用)

关节松动训练操作流程

一般手法或大幅度活动时,节律约为每秒1次;强手法或小幅度活动时,节律约为每秒2-3次。一个部位每次一般治疗30~60秒后,间歇1分钟左右,重复2-3次。然后进行重要症状和体征的复查,评价疗效。通常再重复1-2遍上述治疗。若治疗后病情明显加重,则需调整治疗技术。次日治疗前复查主要阳性临床表现,评价效果,以此为根据进行治疗技术选择。关节松动术一般见效较快,若数天治疗无效,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治疗手段。

【基本方法】

1.摆动

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端做往返运动。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180°、60%≈100°),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为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为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

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4.旋转

旋转是指移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旋转时,移动表面的同一点作园周运动。

旋转常与滑动,滚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

分离和牵拉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称长轴牵引。

区别分离—外力与关节面垂直,两关节必须分开。

牵拉—外力与骨长轴平行,关节向可以不分开。

【手法分级】

1.Matland分级标准

Ⅰ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

Ⅱ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Ⅳ—治疗者在病人关节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2.手法应用选择

ⅠⅡ级—疼痛 Ⅲ—疼痛 关节僵硬

Ⅳ—粘连,挛缩,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附属运动—Ⅰ—Ⅳ均可用。生理运动—ROM>正常60%才可应用,多用Ⅲ—Ⅳ级,极少用Ⅰ级。分级范围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变化。【禁忌症】

骨质疏松,感染性关节炎,不稳定关节,未愈合骨折,关节肿胀,急性发炎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过度疼痛,恶性肿瘤,关节活动度变大,关节液渗出。

书店展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