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

普洱生茶是绿茶吗?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惑?或者说也被多次问到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集中探讨一下普洱生茶是不是绿茶这个问题。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1)

绿茶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地广、产量大、深受中国消费者和部分国外消费者喜爱。

根据茶叶品质的系统性和制法的系统性,茶叶可以分别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又称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类。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2)

六大茶类分类法是由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1989年《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制茶方法的系统性和茶叶品质系统性分类的新观点,由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译成英文,在法国杂志上发表。此后在茶叶行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下面我们先看看国标《GB/T 30766-2014 茶叶分类》关于绿茶的相关描述。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3)

[微风]绿茶的定义

以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微风]类别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4)

炒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炒或滚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烘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烘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晒青绿茶

干燥工艺主要采用日晒的方式制成的产品。

蒸青绿茶

杀青工艺采用蒸汽导热方式制成的产品。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5)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简称生普,是普洱茶的一种。由于其独特的风味以及随着存储时间所赋有的品质变化,使其深受广大茶友及市场喜爱。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6)

下面我们先看看国标《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的相关描述。

​[微风]普洱茶的定义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微风]类别

按加工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按外观形态分普洱茶(熟茶)散茶、普洱茶 熟茶)紧压茶。


​[微风]制作方法

晒青茶

鲜叶摊放→杀青蹂捻→解块→日光干燥→包装。

普洱茶(生茶)

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7)

普洱茶(熟茶)散茶

晒青茶后发酵→干燥→精制→包装。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

普洱茶(熟茶)散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

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后发酵一普洱茶(熟茶)紧压茶→包装。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8)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9)

绿茶与普洱生茶的关系

普洱生茶是属于绿茶,是绿茶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绿茶。

普洱茶本质是一种再加工类茶,他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再次加工的。

根据陈椽在《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讲到“再加工茶叶的分类,应以毛茶为依据,茶叶品质的形成主要决定于鲜叶加工。”“再制后,内质虽然有所变化,但品质仍然以毛茶为主的,那一类毛茶加工就归那一类”“再制后,内质变化很大,与原来的毛茶品质不同,则以变成靠近那个茶类,改属那个茶类。”

普洱生茶(云南沱茶、饼茶和小圆饼茶)是属晒青绿茶加工的,不经过堆积和“发花”过程,色香味变化不大,制法和品质靠近绿茶,应归入绿茶类。

云南的紧茶、大圆饼茶是晒青绿茶加工,但是压造前必先堆积促进变色,在干燥过程中“发花”,色香味变化大,与绿茶不同。从再制方法到品质都靠近黑茶,应归入黑茶类。


​[微风]普洱生茶为什么可以长期存放,而大多数绿茶不行?

普洱生茶可以长时间存放的原因。

1.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杀青采用低温杀青,钝化酶活性。

2.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干燥方式采用日光干燥,且含水量为10%以内。

3. 大叶种茶树鲜叶丰富的内质。

大多数绿茶不能长时间存放的原因。

1. 杀青采用高温杀青高破坏、钝化的酶活性,抑制叶绿素的酶促氧化。

2. 干燥方式主要采取烘干或炒干,含水最多在7%以内。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10)

蔎茗说

茶叶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六大茶类只是众多划分中被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划分标准得以一致,会导致结果的不一致。我们在尊重划分标准多样化的基础上,需要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来减少人们认知的成本,统一的划分标准对茶叶的发展是有利的。

普洱茶是会随仓储时间的变化,品质发生改变。但是需要注意品质可能也会劣变,另外仓储时间也不是无穷尽的。藏茶当做爱好可以,当投资那真的需要谨慎。

点个【[赞]】,让我知道,我写这些内容是对你有用的。

普洱生茶和普通绿茶区别(普洱生茶是绿茶吗)(11)

相关文章推荐:

100篇茶叶入门知识普及第三篇:世界各国茶叶基础分类

100篇茶叶入门知识普及第四篇:《茶叶分类》国家标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