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情感经历(鲁迅幸福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是鲁迅在1924年写的短篇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彷徨》里。

鲁迅的情感经历(鲁迅幸福的家庭)(1)

它主要讲述了一个青年作家想写一篇小说《幸福的家庭》来赚取稿费。

可是在他一次次构思中,现实生活中的嘈杂,家庭里的鸡零狗碎,扰得他无法静下心来。

他不得不我一次次打断思绪,处理现实问题。最终他还是没有写完这篇小说,只写了个题目而已。

这篇小说虽然是鲁迅先生写于1924年,距离现在快100年了,但至今读起来还是让人感慨万分,生活从来就没有变过。

关于《幸福的家庭》,这个青年作家是这样构思的:

这是一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夫妻,优雅高尚,他们读的书是大学教授们都推崇的《理想之良人》。

他们住的地方没有战乱,房租不贵,气候宜人,交通便利。作家在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地方,便用了一个虚拟的地方A城来代替。

当然,这个家庭非常富裕,房间很大,饭桌还铺有雪白的晕布,上的第一道菜还是作家都没吃过的贵重菜“龙虎斗”。

还有这对夫妻,没有孩子,或者是挽一点要孩子。相敬如宾的两个人,悠闲自在地讨论文艺。

这完全是照着作家的现实家庭反着来的:

他的房间乱糟糟,床底下要塞满一堆堆柴火,书架边是叠的满满堆堆的大白菜。

他生活拮据,妻子要为一分一毫和卖柴的贩子讨价还价,要心疼孩子打碎的煤油灯,要精打细算紧巴巴地过日子。

他有一个三岁的女儿,时常会用嘹亮的哭声打断他,而放下手中的笔去哄孩子。

他的伴侣也不是一个举止优雅的妇人,更像是叉着腰骂街的泼妇。妻子对着他的不再是婚前的温柔的通红嘴唇,变成了一对阴凄凄的眼睛。

是的,很显然,这个青年作家的理想家庭,与现实家庭是截然相反的。

鲁迅的情感经历(鲁迅幸福的家庭)(2)

这个家庭不幸福的最本质原因是:贫穷。

物质上的困顿,是时时刻刻压在作家心上的一块大石头。

他要养家糊口,这样的大山压在背上,却一刻也不能停下来。他在创作的时候,还要计算柴火的价钱,还要去哄闹腾的孩子。

生活中的不如意,像锤子一样,一锤一锤打下来,不重但是却一锤都没落下。

生活里的琐碎,像一块橡皮擦,也一点一点磨去了生活和婚姻的光彩,攃去了眼里的笑意。

尽管现实跟理想有诸多差距,但生活还得继续。好在这个作家,热爱这个家庭。

鲁迅的情感经历(鲁迅幸福的家庭)(3)

他爱孩子,他会小心地抱起被妻子骂哭的女儿,耐心安抚,把她哄得开心大笑。他会为了孩子空落落的背影,而内疚没时间陪孩子。

他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曾经的妻子的影子。我想,他是爱着他的妻子的。虽然妻子在他创作的时候,跑过来让他劈柴;虽然妻子不再笑意盈盈看他,

谁的家庭不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琐事,大到生老病死,小到一日三餐。

两个人在一起,怎么会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如果再多加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孩子,那么不稳定的家庭更是摇摇欲坠了。

幸福的家庭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还有彼此的包容作壁垒。最终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