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学原则口诀(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理论之)

一、实验在斯金纳箱内设有特殊装置——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在箱内放进一只饥饿的白鼠或鸽子,动物可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食物掉进箱子里的盘中,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学原则口诀?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学原则口诀(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理论之)

教育知识教育能力教学原则口诀

一、实验

在斯金纳箱内设有特殊装置——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在箱内放进一只饥饿的白鼠或鸽子,动物可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食物掉进箱子里的盘中,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偶然一次压杠杆得到食物,就会导致动物压杠杆或啄键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某一操作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二、结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条件作用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应答性行为是由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如眼睛遇强光时,瞳孔是马上收缩等,是经典条件作用论中研究的对象。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通过对人或有机体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而发生的行为。其基本原则是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发生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1)强化

①正强化: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②负强化:负强化通过消除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2)消退

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

(3)惩罚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消除一个喜欢的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三、真题

1.小马上课时总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的后排?(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延退强化 D.替代强化

【答案】B

【解析】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愉快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题干中小马坐后排的行为增加了,属于强化,但其行为的增加是因为让小马害怕的教师提问次数的减少来实现的,故属于通过减少厌恶刺激(被提问)使行为增加(坐后排),是负强化。故本题选B。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