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上海的感觉和多年后感受(泪奔这样的上海)

刚来上海的感觉和多年后感受(泪奔这样的上海)(1)

历经百年沧桑

上海早已成为繁华的所在

在魔都快速发展的今天

你是否还会想起老底子上海

那弯弯绕绕的弄堂、热热闹闹的老城厢

那时的上海,总有说不出的味道……

刚来上海的感觉和多年后感受(泪奔这样的上海)(2)

那年的上海,好久不见!

刚来上海的感觉和多年后感受(泪奔这样的上海)(3)

这些地名已经消失

但你还记得自己是哪里人吗?

南市区 | 310102

南市区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已整整18年,曾经的南市区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区。2000年并入黄浦,只留下310102这串数字和记忆中的文庙、红房子医院、蓬莱影院……

卢湾区 | 310103

虽然在2011年,卢湾区结束使命,并入黄浦。但在所有人心里,卢湾区一直都在。旧日的卢湾区是上海的精髓,最时髦有腔调的淮海路,名人扎堆的法式里弄可都是卢湾人引以为傲的坐标。

上海县 | 310221

很多人还不知道,从前上海市内还有上海县吧,1992年上海县并入闵行。现在上海1号线起点莘庄就是曾经的上海县县镇府哦~

闸北区 | 310108

以前的“赤膊区”闸北,是上海人眼中的“下只角”,2015年,闸北区并入静安,火力全开一跃成为“白富美”。但不管繁华还是落魄,它都是闸北人心中无法割舍的记忆。

没有直逼天际的高楼大厦

却有最市井的生活气息

石库门

老底子上海宁最标志性的住处一定就是石库门里弄建筑了,80年代后,约14万的石库门被拆除,时代滚滚向前必然要告别一些东西,那份住在石库门的温暖好想再感受一次!

弄堂

没有弄堂的上海总是缺了点什么,也许是那早已深烙在上海人心中的烟火气。那时邻居爱聚在弄堂口乘风凉,小孩则在弄堂东奔西跑,阿婆弄好绿豆汤后总不忘多盛一碗给乡邻……就是这些平常的温情惬意,反而让人珍贵。

公用电话

刚来上海的感觉和多年后感受(泪奔这样的上海)(4)

老弄堂口还有公用电话,当年想打个电话可是要排队的,在人们向往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年代,谁能想到互联网将以非一般的速度发展,而那时渴望的电话却已经快“消失”了呢?

老虎灶

刚来上海的感觉和多年后感受(泪奔这样的上海)(5)

还记得大家一起打热水的地方吗?就是在老虎灶,在这里总能碰到乡里乡亲,顺道嘎嘎讪胡,有趣的事情就从腾腾的热气中冒了出来~

混堂

刚来上海的感觉和多年后感受(泪奔这样的上海)(6)

早习惯独卫独浴的年轻人,应该很难想象往日被叫做“混堂”的浴室了,不熟悉的人聚在一起冲澡的场景,在当时却也不觉得那么尴尬。

刚来上海的感觉和多年后感受(泪奔这样的上海)(7)

80年代的自行车可是穿行大街小巷最重要的工具,一个个都是骑车带风的少年,回看现在,要不是共享单车“拯救”了自行车,骑行的画面可能都快“绝迹”了。

曾经这里是全上海的根,是上海人生活的底色。邻居间只隔一堵墙,弄堂老街弯弯绕绕里,总是传来源源不断的饭菜香。

囡囡在弄堂里跑跑跳跳,不用担心车辆横冲直撞,如今都成了回不去的过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