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致良知(致良知)

现在的中国,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在一流强国的行列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现在传承下来的仅有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的人物有很多,像老子,孔子,孟子,王阳明在这些人物中王阳明被称作完人,是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在德行上致良知传承至现在;在功绩也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更是丢下一部王阳明心学供后人学习传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知行合一致良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知行合一致良知(致良知)

知行合一致良知

现在的中国,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在一流强国的行列。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现在传承下来的仅有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的人物有很多,像老子,孔子,孟子,王阳明。在这些人物中王阳明被称作完人,是一个立德立功立言的圣人。在德行上致良知传承至现在;在功绩也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更是丢下一部王阳明心学供后人学习传承。

天赋异禀。有的人生而知之,有的人学而知之,有的人困而知之。王阳明算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在八岁的时候就立志成圣成贤,让其他人只能望其项背。立志之说也是现代人需要考虑重视的一等大事。一句圣人之道,悟性自足,圣人必可学而至,是他的经典归纳,也给后人指明了方向,给凡凡是人带来了希望。

圣人之路。王阳明八岁立志成圣成贤,也不是把这句话喊出来就成为了圣人。是经历了一段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的自我觉醒之路。儿时的王阳明也是天真烂漫的,曾经格竹子格到饿晕,新婚之夜不进洞房进了道观 ,跟每个人的童年一样滑稽可笑。壮年时也经历了奸人迫害,差点丢掉性命。也正是这些成就了一位千古圣人。在仕途中创立十家牌坊杀伐决断,不得已杀掉一帮暴徒也痛苦流泪,大局观之中有不失细节,在随从灰心丧气的情况下也能安抚下属。这也许就是圣人跟凡人的不同,他手里有刀,心中有佛。一部阳明心学更是名扬海内外,造福无数人。

良知启蒙。因为致良知平台才更多地认知到阳明心学。为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为以后的发展定立方向。每个人的学校生活是天真烂漫的,跟是同学又是朋友的人在一起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享受着无限的美好。步入社会经历了一些事情才知道人情世故,尔虞我诈,世态炎凉,所谓朋友的定义悄然发生着变化,认识的人不是良师益友,成了人脉关系。想随波逐流学习各种生存技能游走于生意场,又觉得哪里不对。直到遇到了阳明心学。知道要守其本心,要立正志,走正道,走自己笃定的路。

知行合一。世以不第为耻,吾以不第动心为耻。这句话应是执行是否知行合一最恰当的参照。按照常理,人就是知行合一的。小孩子的童言无忌算是知行合一,是人本来就有,可以说是吾性自足。面对小孩子的童言无忌大人往往是哈哈一笑,没有评判,不管对错,非常自然。可如果一个大人说话像小孩子那样直白,往往就会得到异样的眼光,会觉得这个人缺心眼。同一件事情人的反应就这么大相径庭。是小孩子对了还是大人错了?在西方的观念里一定是有的,在中国的智慧里并没有确切答案。或者说人应该是像小孩子一样直白地表达自己看到的知行合一,还是以一个成人的判断就当下的情境做出回应。这里应该是内方外圆,自己的心要正,碍于面子可能不像小孩子那样直白的表达,也不能因为面子问题做出敷衍离谱的回应,不说都比谄媚要好。又或者说:为什么小孩子能知行合一,大人却不能了,难道知行合一是错的?这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遮蔽。每个人的良知是与生俱来的,就是一个贼也不希望别人叫他是贼。只是人的现状让他不能无所顾忌地表达,甚至是做出一些伤害社会的事情,甚至被社会惯性遮蔽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一个做错事的人要宽容,不要一棒子打死,要明白他有改过自新的可能。我们也见过好多起步是做不利于社会的事情做起来,后来有走向正道的人。当然也有顽固不化一生都在跟这个社会作对的,这只能说是他的命运,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也就催生了法律,大家要共同恪守的底线。这里要注意,合法不等于合理。法律可以白纸黑字罗列出来,道理并不是,是发散性的,是要体会的。到这里有人会说既然是致良知,那触犯法律也就没有什么用了。其实不然,因为每个人手里还有一项独有的权利,那就是选择的权利。做错了事,可以选择破罐子破摔,也可以选择亡羊补牢;触犯了底线,可以鱼死网破,拼命一搏,也可以选择臣服接纳,收获一个高尚的灵魂,给后人有所启发。希望每个人不管处于何时何地何种境况,都要用好自己选择的权利。还有人会讲:知道要知行合一,但就是做不到。首先左右人的成长的因素是随机的,想把事情做好不一定是事情就一定能做好,大家要理解接受。即使无法左右结果,也要有一个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态度。要保留可能性,做就有希望,向往知行合一就有希望。其次,不能知行合一是未真知,像纸上谈兵一样只是理论上的知道,实战中一定会一败涂地。好多人高尚的词语只是口号,给他人洗洗脑,时间久了也成了给自己洗脑,默认自己成了知行合一的人而已。要知行合一就得做一个真人。现在好多人无法做一个真人,考虑的是面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成了一个面具人。要做一个真人光靠学习是不够的,需要思想的跃迁,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让这个问题不再是一个问题。比如小时候尿床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害怕担忧各种纠结。时过境迁,现在想想有什么呢。这个过程又需要学习,只有前面99%的学习才能出现后面那1%的成功,这是大多数人要经历的旅程,毕竟生而知之的人还是少的。再往下就是灵活运用了。中西方的文化不同,西方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中国文化就是阴阳辩证的了,同样的话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我们不能直来直去又不能谄媚蒙骗,看似矛盾其实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怎么说怎么做没有一个可量化的标准,只能运用孔子的中庸之道。做出决定的时候回到那颗良知之心,在衡量一下不同决定的孰重孰轻,两害相权取其轻嘛,做出一个合法合理的动作就已经超过绝大部分人了。去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使命,相信每个人一定会知行合一,致得良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