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治大国若烹小鲜)

为什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论中国人的信仰究竟是什么?

作者 范子盛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治大国若烹小鲜)(1)

有很多朋友都问我,“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对于这句话传统的解释是说治理大国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不要轻易地扰动,免得让鱼破碎,要以安牧民、以静治国,让人民休养生息。这样的解释究竟对不对呢?我认为也是对的。因为老子确实主张清净为天下正,以无为治天下。

但是,我在这里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一下“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含义。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贯通这一段的全文,我们也可以理解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小虾一样的容易,是小菜一碟。

凡是有过做家务经验的人就知道,做一盘小鱼确实很容易,并不难。可是治理一个大的国家也会这么容易吗?不可能吧!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应该是很难的,千头万绪,千斤重担,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非常难处理。

如何让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变得容易呢?这里面有一个法宝,那就是“道”。“道”就是真理,就是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只要以“道”来莅临天下,以“道”来统御天下,以“道”来管理天下,那我们来治理一个大的国家也就变得容易了。

“道”就像太阳。太阳出来了,阳光普照,一切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也就束手就擒,无法兴风作浪、作威作福了!

毛泽东主席说过:“世界上有许多鬼,也有许多人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毛主席说啊,“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里面也写了一个不怕鬼的故事。有一个狂生夜坐,结果来了个披头散发、面黑似漆的鬼张嘴吐舌吓唬他。但是狂生不怕鬼。他笑着研墨,把墨涂在脸上,涂得像鬼一样黑,也伸出舌头,目光如炬和鬼大眼瞪小眼。就这样对视了几个小时。那个鬼没有吓倒狂生,反而自己逃跑了。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历来不信鬼呢?因为我们信的是道!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历来不怕鬼呢?因为我们心中有道!

治理大国确实很难,但是只要相信科学、实事求是,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难事就会变得简单容易。

如何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以道莅天下”——用道来管理天下。没有道就治不了大国,甚至寸步难行,有倾覆之忧。这就是其中的因果关系。孔子也有一个论断,叫做“道,不可须臾离也。”老子和孔子,《道德经》和《论语》也是统一的。

无数历史表明,如果我们不相信科学,不搞实事求是,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把自己孤立起来,把自己搞的迷信昏聩,然后再去拜这个鬼、怕那个鬼,想依靠鬼来显灵,那么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无法得到解决,最终会一事无成、一败涂地。

鬼从来就显不了灵,只有道才能贯通天地。无数拜鬼乞灵的人都失败了。只有走康庄大道才有出路。

所以,老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告诉了我们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句话虽然很古老,但是是不是充满了青春蓬勃的朝气!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道。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不是鬼。

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众志成城。

道教是尊道贵德、取法于自然的思想体系。道教不信鬼、不拜鬼,也不怕鬼,这是我们这个道教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文明长盛不衰的密码早就写在了《道德经》这部五千字的书里面,这是不是很神奇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