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当兵归来仍少年(从你的国防生时代)

“国防部明确今年起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也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陈先生,这条消息让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看到你在朋友圈里写下的《再见,我们的时代》,提及你的战友、老师,还有专属我俩的过往,我便知道你心中戚戚、百感交集。

脑海中,浮现出2006年的秋天。母校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招了10名国防生,分到我们班两名。莺莺燕燕的女生堆中突然来了几个兵哥哥,仿若杀入几道“刀光剑影”,教室里的脂粉气和书卷气亦阳刚了几分——毕竟班里42个人仅有5名男生啊!不瞒你说,包围着你们国防生这个群体的都是猎奇的眼光,当时我还诧异兵哥哥居然还要学文学。

我们的故事也没有走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恋爱套路:偶遇、拌嘴、萌生好感、相知、相恋……记得那天我和你牵手走在校园里,迎面走来的05级师姐大声惊呼:“天哪,你们竟然在一起了!”在周围“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围观中,我正式成为文学院的第一位准军嫂。

我爱看出完早操的你,踩碎一地朝阳走下操场;爱听队伍中的你喊着嘹亮的口号,穿过湿寒冬日里依旧茂密的树丛,直抵宿舍。我知道,你以“奔北京、迎奥运”的名义,在芒果飘香的季节里不知疲倦地狂奔5公里;我还知道,毕业那天,你和战友在北亭村的大排档聚餐,喝光了几十箱啤酒,大声喊着:“携笔从戎志在沙场,此去一别长歌当哭……”

最终,你被分配到桂林山沟蹲山守库,而我在深圳当了光荣的人民教师——本是眉眼下的你侬我侬,转眼是屏幕里的天各一方。

时间的沙漏在掰着指头数日子的节奏中不断翻转倒腾。终于,你用努力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从桂林调到广州,和深圳就差最后的150公里!

面对现实中此岸彼岸难以逾越的空间,鲁迅和许广平用一封封书信集聚而成的《两地书》见证爱情与牵念,而我和你的“两地书”,却是一张张往返广深的高铁车票。在这趟不知何时是终点的列车中,我们结婚了,并且有了可爱的女儿橦橦。

一家三口的生活刚刚开始1个多月,你休假结束,再次步入了周末广深奔波的正轨,而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每天除了工作,我几乎用尽了所有的能量来哺育我们的孩子。什么“含辛茹苦”“拉扯养大”“养儿方知父母恩”之类的话,如今我算是体会到了其真正的含义。不过我总想着:累点没事,再扛过几天,周末你就回来了。

现实有时候可真无情。2016年8月,孩子才5个月,由于军队改革,你接到了重回桂林的一纸调令。军令有多急,我和孩子的不舍就有多浓,但是家国大义、服从改革的道理不用赘叙。在你迈出家门前往桂林的时候,女儿依旧酣睡,我别无他想,只是希望下次开门能看到你背着行囊,顶着走廊筒灯的逆光,站在门口说:“我回来了。”

陈先生,你去桂林快1年了。时间就是这样,将我们的青春年华浓缩在这1000多字里,读完即止,但日子却是每天24小时一分一秒都少不了的经历。待经历久了,我们的爱,一定更醇厚了吧?

愿你当兵归来仍少年(从你的国防生时代)(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