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省博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没想到省博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

8月26日19时,“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武汉都市圈探访团走进有着“荆楚文化殿堂”之称的湖北省博物馆。省博物馆除了收藏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虎座鸟架鼓、云梦睡虎地秦简等国宝级文物,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还通过直播给探访团和网友讲解了许多有趣的馆藏文物。

楚国女人竟然戴假发

没想到省博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没想到省博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1)

探访团队员在馆长方勤带领下探访湖北省博物馆。 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在“楚国八百年”展厅,一副假发吸引了探访团成员的目光。“这是从一个女子墓葬中出土的假发,有梳子、有假发,说明古人很爱美。”方勤的讲解,令大家分外惊奇。

据介绍,古代贵族男女皆有戴假发为美的传统,所谓“鬒发如云,不屑髢也”,“髢”即假发。《周礼》记载,王后假发有专职官员“追师”掌管。考古发现已出土有30余例假发,著名的江陵马山一号墓楚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均出土有假发。

■ 男人用梳妆盒

没想到省博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没想到省博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2)

楚国男子墓中出土的梳妆盒。吕诗文 摄

更令人称奇的是,楚人已经有可以出行携带的化妆盒。“这个东西你想象不到,这是从男子墓中出土的,说明那时楚国男子也很爱美。”方勤说道。

这个化妆盒是从九连墩出土的木胎漆奁。漆奁大约出现于战国中后期,主要作为盛妆器。最初的奁,除了用来盛装梳妆用具之外,还用来盛放食物和其他用品。

这个漆奁的制作者巧妙构思,因材就势,在器身与器盖上设计出不同形状的孔,如圆形、椭圆形等,用以盛放铜镜、木篦、刮刀、脂盒等梳妆用具。因为设计者充分利用了空间,所以在长35厘米、宽11.2厘米、厚4厘米的漆奁内盛放着两盒脂油、一把木篦子、一把刮刀、一面铜镜。最具匠心设计的是奁内中下部上下各装可伸缩的支撑件,支撑件与器身关联部为青铜制成,它们上下对接不仅可以在使用时支撑漆奁呈60°夹角打开,同时又可以承镜,这个角度使人照容颜时感觉舒适。

中国最早的连环画

“这是中国最早的连环画。”方勤在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前,向大家讲解道。

这件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妆奁。在发现时,里面还装有花椒、铜镜等梳妆用具。漆奁盖的外壁一周就是这幅精美的漆画,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战国时期人物车马出行的场景。虽然两千多年了,依然能够看到鲜艳的色彩。

“连起来看,这就是一副连环画。”方勤讲解道,画面以树木分隔为五段。墓主人坐着3匹马出行,仆人跪在地上送行,主人马后面跟着随从,接着是夫人乘坐的两匹马的车,展现出贵族出行的盛大场面。随后,出行队伍奔跑起来了,天空加了两只大雁,表示动态。接下来,中间有个过渡,两棵树中间是猪、狗,表示欢乐的气氛。紧接着,墓主人到了目的地,一群人在迎接他的到来。“五幅连环画表现墓主人出行的场面,巧妙地用树隔离几个画面,用大雁飞翔、猪狗跳跃来烘托气氛,展现动态的画面,艺术水平很高。”方勤说。

楚人通过虎座鸟架鼓“沟通天地”

没想到省博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没想到省博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3)

2022年8月26日,湖北省博物馆,《楚国八百年》展览展存的战国时期“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长江日报记者邱焰 摄

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2号墓,年代为战国中晚期。

“虎座鸟架鼓是楚文化独有的,是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方勤向探访团讲解,凤凰是天上的神鸟,也是楚人的图腾,代表和天的沟通;老虎是百兽之王,是地上神力的代表,两只活泼的小老虎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它们组合在一起,展现出气宇轩昂的气势。楚人敲击虎座鸟架鼓祭祀,是想通过凤鸟和老虎沟通天地。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凤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有网友在长江日报、长江网直播平台留言:没想到省博还收藏了这么多有趣的文物!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通讯员张玉姗)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