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为什么算运动项目比赛(以格斗项目为例)

想要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格斗选手,除了需要有过硬的实力外,嘴炮功力也非常重要。拿UFC举例,素有“大嘴”之称的切尔-松恩,可以靠着一流的嘴炮狂吸关注度,当年在输给“蜘蛛人”后还能直接升级挑战冠军。而相对老实的麦克斯-荷洛威在UFC奋战数年,10连胜后才得到冠军挑战权。这极不公平,但赛事方考虑的是谁能吸引关注和票房,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康纳-麦格雷戈敢为所欲为的原因。

格斗为什么算运动项目比赛(以格斗项目为例)(1)

要做一名能吸睛的格斗选手,语言表达能力是第一利器。当然,不善言辞的性格存在于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在欧美国家并不普遍。而在国内的格斗圈中,找不出几个善于表达的选手,像“刘老板”刘文擘、邱建良等,都属于百年一遇的宝贝,深得赛事方的宠爱。

格斗为什么算运动项目比赛(以格斗项目为例)(2)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跟国内培养运动员的体系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我国有一套成熟且管用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数年来,这套体系培养出了大批奥运冠军,让中国凭借奥运金牌数量成为了所谓的“体育大国”。这种培养体系大概是这样的:一些自愿或遵从家长意愿的儿童、青少年,从小在寄宿式的体校内生活,他们被学校集中管理、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体育运动高校,专项突出的会被选入省、市专业队,从而参加各种比赛,成绩优异者进入国家队。

这个培养体系看似完美,毕竟“冠军要从小抓起”,但实际有一个巨大bug。曾看过一篇报道,说中国的文化教育和体育运动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教育部门不管学生的体育,体育部门不管学生的文化,造成畸形发展。因此在常规学校中,为了文化考试可以取消体育课;而在体校,为了比赛可以让学生全天候训练。一面是运动能力极差,一面是文化程度不高,两者形成极端。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运动员说:“我是个练体育的粗人,不太会说话...”“我从小练拳,没怎么读过书...”

格斗为什么算运动项目比赛(以格斗项目为例)(3)

体育行业是极其残酷的,在这种培养体系下的运动员,如果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没有拿到过冠军头衔,退役后很快就被大众遗忘。而他们大多只受过二流教育,在社会上很难谋生,一些人生活落魄穷困潦倒,一些人则误入歧途。

从事竞技格斗项目的运动员稍微好些,因为目前国内格斗行业的商业氛围很浓,近年来各种比赛层出不穷。尤其是MMA的兴起,这个集踢、打、摔、拿于一身的项目,让散打、摔跤、柔道等运动员退役后都可轻松转型,以打比赛为生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能打归能打,很多选手身上都带着体教分离体系所留下的弊病,那就是表达能力的欠缺。选手大可用一句“我是粗人,不太会说话”来避免尴尬,但这种情况在外界看来,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更何况,在体育 娱乐的模式之下,赛事方必定更加喜爱“会说话”的选手。

国内大多数格斗选手不会表现自己,面对镜头时语无伦次,接受采访时吞吞吐吐,只能用尬来形容。

记得某著名MMA运动员,在赢下一场比赛后,面对全世界的观众对着话筒喊出了赵本山的经典台词:“谢谢主持人!”引得一阵哄笑。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国内著名重量级MMA选手刘文擘,拿到话筒如果不说几句相声是绝对不会罢休的,经常在比赛发布会上语出惊人,为自己和比赛造势,深得赛事方喜爱

其实,恩波格斗早前遭遇的风波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恩波格斗不在这种培养体系的范围,但当大家看到上百名儿童全职训练格斗,除了那些对格斗带有偏见的脑残群众的评论,更多人关心的是,这些缺少文化教育的格斗儿童,对于善恶、法律的认知程度如何,长大后到底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在他们看来,武校、体校至少是个学校,而恩波格斗,是个民办俱乐部,如果前者是体教分离,后者就是“有体无教”。

格斗为什么算运动项目比赛(以格斗项目为例)(4)

曾拜访过登封的几所武校,这些武校规模惊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人数都在一万以上。其中最小的学生4、5岁,大的也不过20岁左右,每天有一半的时间用来训练,另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文化课。这些学生半年或一年回一次家,在学校不能使用手机,甚至不能看电视。这与古时候的闭关修行没有区别,而当今社会发展的实在太快,完全封闭的管理会使学生与社会脱节,这样真的好吗?

据了解,美国发展体育的主要方法是培养兴趣,大多数学生都是自愿在课余时间练习体育项目。除了学校的体育课外,还有很多人会选择花钱在俱乐部训练,因此运动水平很高。美国的学校体育是十分发达的,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队,许多大学为了提升自家校队的水平,会设置体育奖学金。而校队制度也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方法,高中和大学校队甚至成了培养奥运冠军的摇篮,因此美国的运动员大多都有大学学历。

我国的体教结合已经喊了数年,但仅仅在大学勉强实现,在中小学仍然严重分离,不仅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也缺乏体育后备人才。要想从“金牌大国”变成“体育大国”,必须真正实现体教结合,这样才能从下到上的把群众基础发展牢固。

正如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先行者何振梁先生的一句名言:失去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