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张姓的来源(张姓得姓考)

我国谱牒,历史悠远,早在殷商甲骨文辞中已可窥见其端绪,正式谱牒肇始周朝。《世本》被尊称为谱牒之鼻祖。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虽有谱乘和史籍记载,但风雨沧桑,社会制度变革,谱籍废失,失而复修,修而复失。到了清代,联修寄修之谱增多,同名同号的支祖也有,加之交通不便,资料不全,有的仅凭残篇缺简或传说资料,或有小宗依附大宗,小祠依附大祠者,以致出现昭穆混乱,世系搞错。这种现象,就是在今天条件比以前优越、交通方便、海内外可沟通,资料也比以前充足,要把数千年的“渊源世系”搞个水落石出,一处不错,也不可能。但我们想方设法,追根溯源,认真查阅《张氏源流》、《张氏公谱世系表》、《张氏宗支考》、《张氏世居地考》、《曲江集考》、《中华姓氏通史》、《元和姓纂》、《张氏谱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谱》、《国语·晋语》、《大戴礼记》、《左传》、《溯考》、《史记》、《辞源》等。将不懂的问题,或多谱记载不一而又有争议的问题记述下来,诸如:张姓得姓始祖究竟是谁(有挥公说、汤王之子说、解张说、诸葛亮赐姓说……)?挥公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张姓最早源于河北冀州(清河)?山西太原?还是河南濮阳?便致函请问张森霖和张焕书两位宗亲。张森霖宗亲是福建省张氏委员会《张氏源流》的主编,是著名的谱学专家,对张姓渊源的研究很有成就。张焕书宗亲是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会长。为了搞清张氏祖根在濮阳这个问题,该会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行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究会,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史实,确认中华张姓始祖是挥公,挥公得姓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帝丘是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张姓源于濮阳。其他地方只能是流、是支脉。

挥公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国语·晋语》载:“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史记·五帝本记·注释》、《世本》、《大戴礼记》等文献,均有同样的记载,黄帝子所得十二姓中(十四人其中二人为姬姓,二人为己姓)没有张姓,说明张姓非黄帝所赐,挥公非黄帝之子,是黄帝之孙。至于挥公是黄帝哪个儿子所生?经反复考证,确认挥公是玄嚣(号清阳)之子,和帝颛顼同是黄帝之孙。《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即帝颛顼也。帝颛顼建都帝丘,挥公在帝丘辅佐帝颛顼。挥负责观天象,由弧矢星受到启发,折枝弯条,发明了弓箭,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为帝”的共工部族,使共工“怒触不周山而死”,使帝颛顼统治的疆域扩大了。帝颛顼嘉其功,封挥为弓正,亦称弓长,并以职为姓,组字赐姓张。挥公是中华张姓始祖。帝丘是挥公生长地、官居地、受封地、得姓地。今日帝颛顼的陵墓、颛顼之后的帝喾的陵墓、挥公的陵墓均在濮阳,所以说张姓始祖根在濮阳。至于“解张说”,那是到了春秋时代,晋国解张在晋齐鞍地之战中表现英武,立了大功,子孙以其字为姓,改解姓为张姓。“汤王之子张罗得姓为始祖”,想是后人牵强附会之词,不可置信;还有三国时期张辽本姓聂,为避仇改姓张;南蛮酋长龙佑那,诸葛亮赐他姓张等等,这只能是外姓人士改姓张,是流,而不是源。史书上除宋代郑樵《通志》和明代宋濂《张氏图谱序》中认同“解张说”以外,绝大多数史学家都认同挥公为中华张姓得姓始祖,本支张姓奉行“挥公说”。

现在的张姓的来源(张姓得姓考)(1)

中国人姓氏之得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明·张浚等纂《张氏统宗世谱》卷三《得姓郡望》就说:“夫姓者,有五音以分同异,有郡望以别类从,此古帝王赐姓封郡之所由也。三代以降,称姓者,或以国,或以族,或以地,或以官,子孙多本其祖不可改也。”姓氏命名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国、邑、乡、地、亭为据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国符、技、事、谥、谥氏、邑系、邑谥、族、族系等等为据的。张姓始祖挥之得姓亦基于上述原则。尽管在张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这一问题上,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但具体到张挥本人的情况,则无大的分歧,都承认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这一基本事实。然则,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我们前引文献中发现,记张挥之得姓,有“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和“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等微小区别。据此,我们可以说,挥之得姓为张,是以技即职业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或者记作以职官为姓。

现在的张姓的来源(张姓得姓考)(2)

说文解字:“张”。张,繁体字作張,由弓和長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于“张”字实在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张字,但金文及石刻文中却有很多,其写法也不相同(举例略)。

现在的张姓的来源(张姓得姓考)(3)

这些张字虽然写法多异,但却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与弓、矢、长,尤其是与弓分不开,可以说没有弓就没有张。弓有弦,弦则常以绳、丝做成,因而又有义云章、华岳碑的写法。从字形的演变来看,张最早是弓与矢的联合体。弓矢是自然而然联用的,有弓就必然会有矢,不必再强调,因此后来矢就渐渐退出,而让位于长,最后稳定为长弓的联合体。张弓则表示这弓比一般的弓还要厉害,更有威力。

张是一个象形字,整个样子就像一个张弓欲射的人。

张字的意义很多,新版的《汉语大字典》计有二十一义,一般的字典皆作十余种,如夸张、张开、强、盛、张贴、看、望、扩大、布置等等,但这大多是后人引用而来的,最早的字书所记义项不多。《说文解字》说:“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广雅·释诂三》:“张,施也。”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见于《周礼·秋官》:“罗取鸟兽曰张。”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七年》:“劳勤张捕,非优恤之本也”时也说:“张,设也,设为机阱,以伺鸟兽曰张。”

如上所述,张字无论是以字形分析,还是从字义分析,都与弓矢、长弓或施设这些器具有关。张姓的始祖挥任弓正,所主之职为监造弓矢,又善结罗纲,故其得姓为张实是自然贴切,顺理成章。弓、矢在原始社会的地位的重要是可想而知的,它在生产中可以猎射飞禽走兽,解决生活的来源,在战争中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则是极为先进、厉害的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和部落的存亡。弓矢则可使其威力更大。因此,可以说始作并主管制造弓矢的张挥,也即张姓的得姓祖,对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作者张恩庭,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人,男,1937年生,曾任宁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正处调研员。现为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名誉会长,宁化县客家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三明学院客家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三明客家联谊会顾问,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理事,文化部华夏文化促进会客家研究所顾问,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执行会长。本文摘选自宁化《张公君政总谱》,标题为编者所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