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挑一个好的爸爸(做个好爸爸让孩子信赖你)

要成为好爸爸,应学会信赖孩子。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甚至在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以后,父母还是没有办法摆脱这种不信赖感。更严重的是,如果父母对孩子已经形成了偏见,就很难再改变。他们习惯用同样的话语抱怨孩子,从同样的角度去看孩子,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家长的不幸。因为爸爸并没有学会摆脱偏见,更不会不断地给予孩子信赖,即使这是孩子前进和改变的动力。于是孩子就会以为自己真的是他人所认为的那种类型,更不求改变了。

有很多家长说,他们非常想和孩子做朋友,想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但孩子却有话不和家长说,这让家长更难了解孩子。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侦查”,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让孩子产生敌意和反抗情绪,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最终导致与孩子的关系恶化,得不到孩子的信赖。

尊重孩子的隐私,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但并非放任自流。对孩子的隐私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这是最理智的做法。

首先,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谈。父母可以多谈一谈父母在与孩子同龄时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甚至谈一些当初的隐私,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这样父母就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教育。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里,即使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父母也不必大惊失色,更不能殴打辱骂孩子,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孩子拥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后,面对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便可以自己解决。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比较注意教育方法,与孩子的关系也算亲密,但常常弄不懂,为什么孩子对老师的话都奉为“圣旨”,而对父母的要求却往往当作耳旁风,甚至充耳不闻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保持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严和威信是很重要的,但是许多父母却对这一点存在错误的认识。

为孩子挑一个好的爸爸(做个好爸爸让孩子信赖你)(1)

1.信守承诺对孩子做出承诺后,要及时兑现。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对孩子失信了,应该及时向孩子解释说明,不能敷衍了事,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弥补的办法。

2.有事业心 为 要告诉孩子你工作的重要性。不管你从事怎样的职业,你都 的 应该为之自豪。有些爸爸没有职业,也应该努力参与社会性活动,一个与世隔绝的爸爸很难持久地获得孩子的尊敬。

3.有宽容心宽容孩子的错误,并不是指对孩子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指孩子犯了错误后,应允许他有一个认识、反省自身的时间和机会。

为孩子挑一个好的爸爸(做个好爸爸让孩子信赖你)(2)

4.重视生活细节孩子对父母的信服源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源于一些你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的习惯。如有主见--做决定的果断性,有勇气--敢于出来说话,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乐观--避免唠叨和抱怨等。

5.善于妥协向孩子妥协并不会降低爸爸的威信,相反,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孩子妥协,孩子会感觉到爸爸可亲可敬。但是在妥协前,要让孩子清楚地说出自己的要求以及理由,并和孩子讨论要求的合理性。如果向孩子做出一定让步,孩子必须承担某种责任。当孩子把理由说得很清楚并做出承诺,爸爸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但一定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其实孩子是喜欢沟通也需要沟通的,关键是爸爸应当努力成为孩子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如果孩子把心里话告诉你之后,得到的不是真诚理解和有效指点,而是“授人以柄”的尴尬与被动,下次他还怎么信任你呢?与孩子无法进行“亲子互动”式的沟通,父母的“主动”得不到孩子的积极响应,多半是家长方面的原因,比如时机不对、场合不宜、态度不好、方法不当等。

亲子互动的前提是深厚的感情基础,亲子关系的最佳状态是“心有灵犀”。如果父母要取得亲子互动的最佳效果,并终身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要在这些根本问题上下功夫。

为孩子挑一个好的爸爸(做个好爸爸让孩子信赖你)(3)

亲子互动的基本条件是要有“亲子共享时间”,也就是大人和孩子都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来“共同享用”。为什么要用“挤”这个字呢?因为如今的大人和孩子,尤其是大人们,常常是各忙各的,不懂得家人在一起“共享时间”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做爸爸的总是喜欢在孩子面前端着架子,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动不动就呵斥一番,教训一顿,令孩子敬而远之。原以为这样才有威信,其实是大错特错。放下架子,平等交流,给予孩子必要的尊重和理解,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