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

1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若想摆脱孤独感,不要试图在世俗社会里“瞎折腾”,而是要深度地切入到另一个人的灵魂。

所以,我相信阅读名人的传记是消解孤独的良方。

于是,林语堂遇见了苏东坡,我遇见了《苏东坡传》。

众多传记作品中,我认为这本不说是第一,但也绝对是诚意之作。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1)

因为他走入了苏东坡的内心。

作者林语堂曾说:“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爱他。”

文人敬文人,英雄惜英雄。作者通读了苏东坡的札记、苏东坡的七百首诗, 还有苏东坡的八百通私人书简后,像一个热情的粉丝般,为偶像写了一份追思录。

只不过这个粉丝太特别了,他同苏东坡一样,是各自时代的文字大师。他让这本传记插上了文学的翅膀,以充满想象力的笔触刻画了那个与众不同的时代,那个与众不同的苏东坡。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2)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岁月。详细地记述了这位宋朝达人早年生活、宦海浮沉及暮年四方流落的苦乐。恰如人生四色四季的交响乐:

翠绿的春日,万物萌发,生机勃勃;

火红的夏日,热浪奔腾,豪迈炽烈;

金黄的秋日,天高气爽,圆熟达观;

深蓝的冬日,风雪同航,宁静致远。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3)

2

《苏东坡传》让苏诗与苏词焕发了新生命。

如果说这本书是一串美丽的项链,那林语堂甄选的苏诗与苏词便是一颗颗璀璨生辉的珍珠,穿插在主人公的生命时光中。

苏轼的作品不只属于他那个时代,更属于每个世纪,时至今日,他的诗词也从未远离过我们的生活。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4)

甚至他高雅的诗词遇上现代通俗的流行歌曲,播种出雅俗共赏的花田。

且不说邓丽君、王菲两人先后演绎并传唱的《明月几时有》风行数十年。张碧晨、杨宗纬合唱的《凉凉》、张学友演唱的《定风波》、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阿兰演唱电影《赤壁》的主题曲《大江东去》……这些优秀的作品中都有苏词的影子。

“香港词坛教父”林夕更是直言,苏轼是他词作生涯上的指路明灯。王菲的《开到荼蘼》《邮差》,陈奕迅的《不来也不去》,杨千嬅的《如果东京不快乐》……都是林夕吸收苏轼诗词精华的二度创作。他让这些古风古韵穿越千年,破土重生,浮动在你我的耳边。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5)

我的一位领导很喜欢唐诗宋词,尤其是苏轼的作品,他平日喜欢吟诵并临摹。他认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打打古文底子,多读诗词。他说这对写文案、写剧本、甚至是写公文都大有帮助。读得多了,表达出的文字也会是干净的、有力的、有乐感的、有质地的。

我也曾吟读甚至背诵过苏轼的作品,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苏东坡传》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重新认识这些诗词背后沉甸甸的情感力量。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6)

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出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虽已阴阳两隔,却思念着,茫然着;

那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写出了作者逆境中仍然积极面对,珍惜当下的洒脱情怀;

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更是作者历经坎坷,大彻大悟,返璞归真的心声。

这些语句点亮我心,在黑暗茫然的时空中,绽开一朵朵绚烂的花火。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7)

3

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灵魂而活着。

在苏东坡生活的那个时代,变法当道,朝堂上正直的大臣屡遭迫害,有的被流放,有的死了,有的归隐山林。社会环境的急剧恶化扭曲着所有人的生活轨迹,但也考验着一个人的心性。

苏东坡在朝中更像是个异类,旧党看他像新党,新党看他像旧党。他无形中把两派都得罪了,只因他立场坚定、就事论事,从不站队。于是被排挤、被迫害也便在所难免了。

《苏东坡传》中,记载了他经历的多次流放,最后一次被贬到海南岛,每次都因莫须有的罪名获罪。要是一般人可能早就不堪压力,要么憎恨社会,要么心如死灰。

但苏东坡即使在绝境中,依旧处变不惊,自得其乐。

闲暇时,他酿美酒、制东坡肉、品荔枝、吃牡蛎、造草屋、游赤壁……清风相伴,诗词相随,硬是把难搞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8)

苏东坡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资深文青,更是头号玩家,而且是苦中作乐。他没有成为名利的奴隶,他成为自己的主人,真正做到了为自己的灵魂而活。

实话讲,我的心态远不如东坡先生。我其实早就厌倦了现在这种早八晚五的生活。每天车轮划过固定的轨迹,把我送到固定的地点,做着固定的工作,这件工作本质上与我的灵魂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只是份职业,谈不上事业。一件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我能重复并坚持了快10年,我有时都佩服我自己,我更诧异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束缚着我。

工业社会带给了我们高效、舒适、彰显自我价值的平台,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束缚、乏味、单调、无聊和孤单。我们消费着世界,也被世界消费着。我们溢满冲突的内心丝毫不逊于《苏东坡传》里描述的动荡时局。

假如,我是一只提线木偶,我真想手里拿一把大剪刀,奔向幕后,把牵扯我的丝线咔嚓咔嚓剪个一干二净,然后去做一个快乐的匹诺曹,自由自在地游荡在童话世界里。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9)

显然,现实不是童话世界,人们最热衷的话题依旧是房子、票子、位子。他们依旧八卦着,二十年前聊周杰伦、还珠格格,二十年后聊毛不易、超级女团。

我也身在其中。

苏轼之所以能成为大人格者,或许是因为他几番进出名利场,那以梦为马的纯真如飘飞的肥皂泡般不停破灭后,终于明白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这时他才开始真正活过来,他从苏轼变成苏东坡,随遇而安,幸福与他反倒不期而遇。

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名利双收到手软的人,也不一定是捉襟见肘,穷困潦倒的人,但一定是活得明白的人。活得明白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可以一劳永逸的幸福良方,而是在经历了酸甜苦辣,生死离别后获得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的能力。

用一个中秋看懂苏东坡的一生(酸甜苦辣都尝遍)(10)

像东坡先生一样,身在名利而不为名利而活,遍尝世故却不因世故困惑。把繁杂的生活过得纯粹,直视自己的躁动的灵魂,活出了自己应有的模样。

沉浸在这本传记里的时光,身外世界简单到只剩下这本书和我。但内心的力量随着阅读慢慢地充盈、壮大。有那么一瞬,我仿佛被林语堂和苏东坡两位大师拽着衣角,走出昏暗的书房,看到一整片明亮的天空。

原创: 佳鸣 读者读书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