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

“我从叫醒一片叶子开始,渐渐叫醒一棵树,再叫醒一片森林,进而叫醒一座山冈……”半书房内的朗读声与窗外的滴答雨声相互交织,诗歌中朴素又明朗的语言,诉说了诗人的真诚和善良,同时也触人心怀。

这首诗名为《叫醒》,是温籍作家马叙前些年的作品。很多人认识马叙一般是从他的诗歌开始,可没想到,他后来写起了小说、散文,甚至玩起水墨画,多重身份的转化,着实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诗人、作家

马叙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1)

1959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诗人。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主任,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天涯》等刊物,入选国内多种选本。出版有诗集《倾斜》《浮世集》,小说集《别人的生活》《伪生活书》《他的生活有点小小的改变》,散文集《时光词语》《在雷声中停顿》。获《诗神》1995年年度诗人奖,第十届十月文学奖。

1、与诗歌结缘

马叙最早关于文学的记忆,是从父亲不多的藏书开始的。“家里简陋的书架上摆有古代文学、诗集等书籍,在文学读物困乏的年代,在山里能有这些读物,对我产生的影响自是不言而喻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马叙到工厂工作,他在自制的台灯下读梁宗岱译诗集,读马拉美、瓦雷里,开始了诗的写作。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2)

1982年,马叙的第一首诗歌作品发表在《浙南日报》上(《温州日报》前身),尽管后来也写小说和散文,但他直言自己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里,坚持最久的、最放不下的还是诗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马叙在家乡乐清的“上林村”建了一座石屋,屋子背靠雁荡山,面朝乐清湾。面对时而巨浪其上,时而万丈波平的海湾,马叙创作了大量与大海相关的诗歌,其中《大海,阶梯》等诗歌作为中国东部的“东海诗群”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论述。

马叙坦言在诗歌创作上,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他的影响很大,“第一次看聂鲁达的作品是在瓯海的一家老图书馆里,我读《诗歌总集》,看他写太平洋,写马丘比丘高峰,写智利沿岸的风光,描绘出一幅幅拉丁美洲五彩缤纷的人文历史,展示辽阔的时空感,给人永恒的思绪,让我很震撼。”

"所以,你在读马叙的诗歌的时候,能感受到他与聂鲁达相通的部分,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情感经验丰富的诗人,他对事物的思考是审慎的、充满哲思的。"

面对大海,马叙抒发:

大海上有一条船。船上有一个人。

他从未原谅过大海。剧烈摇晃的海浪,一视同仁。

海岸上的炊烟,一视同仁。

在茫茫的大海上,他精疲力尽,对所有的事物一视同仁!

这样语言直白,意义深刻的诗歌,也让马叙在诗坛很快树立了鲜明的风格,先后出版《倾斜》、《浮世集》等诗集。其中《浮世集》是一部两千多行的系列长诗,是对这个时代的深度个人化表达,也是马叙最重要的诗歌写作成果。

2、趴着的写作者

在文人圈内,马叙算是极其低调的一位,正如他的名字,马叙,马的叙说,需要将头低下才能倾听到内心的声音。

马叙在文学创作上,也一直保持着“低姿态”,有人形容他是趴在地上创作者,执拗于生活中那些零碎、平凡的事——读书、喝酒、散步、睡觉、看报等,这些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最平庸的人和物,往往最能让马叙沉迷,舍得花大量笔墨描写。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3)

1986年,马叙开始写小说,他的小说三部曲《别人的生活》、《伪生活书》、《他的生活有点小小的变化》,都带有“生活”二字,“写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生活有感悟。”马叙认为,只有平庸才更接近生活的本质,人在平庸、无聊的状态下,会呈现出生活深处的一些元素,这其实包含着巨大的人性因素,也直通内心。“人们都希望不平庸,但是这种努力大多都以失望告终,最后都会回到平庸上来。”

所以,他将这种“平庸”印入了内心,又化作笔尖的莲花。其代表作《观察王资》,九千字,用蓝色的原珠笔写在四百格的稿纸上,小说以一种缓慢而平淡的语调描述了一个平庸者对另一个平庸者近距离的观察,无聊的“我”默默注视无聊喝茶的“王资”,文风虽然冷淡,但随着故事一层一层地剥开,意外唤醒了平庸生活背后的乐趣和对人性的暗示。

后来,马叙也提笔写散文,他出版散文集《时光词语》,2003年,还获得了由作家马明博所主持的年度“新散文奖”,授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散文中,马叙东拉西扯,不厌其烦,把一些琐碎的事物扯得更加琐碎,从而让读者透过生活的表象,看到生活的本质”。

的确,马叙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叙事节奏耐心且缓慢,诗一样的文字令人着迷,却又不敢轻易模仿,但他本人又一直保持创新,“以前的小说着重写平庸与无聊的递增,表现人们深深无聊感。而到了后期,在保持书写平庸的基础上,进一步叙述了人的疏离感及生活与内心的幽暗状况。”

3、“一撮毛”之父

虽然马叙的作品被烙上“平庸”的标签,但他本人却是极其有趣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三栖发展就不多说了,这些年,马叙还变身为水墨画家。

“就是寻一件有意思的事来做吧。以前我画过水粉和钢笔画,但水墨的体验感最好,宣纸,毛笔,水,墨,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相互渗透,似断非断。”

2013年,马叙第一次把自己的水墨作品贴在微博上,他完全没想到这个扎着“冲天辫”,留着大胡子,穿着长袍的古人形象,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4)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5)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6)

这位逍遥、自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画中人网友称为“一撮毛”,很快便走红网络,在北京798艺术区等地举办《我有偏见……》、《无缘无故的世界》、《风,及自在》等水墨个展时,还有不少人闻讯而来,想一睹其风采。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7)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8)

作者:马叙

看着马叙水墨画,一股浓浓的诗意扑面而来,不激烈,不冲撞,但你却能读出风趣与幽默,如马叙本人一样,淡然又随性。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9)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10)

乐清人寒山是“一撮毛”的第一位知音,寒山早年在外打拼,后来回到老家开了棉书堂书吧,“一撮毛”就在这时撞进了他的视野。2015年春天,棉书堂与马叙开始合作,有了“一撮毛”酒坊,随后衍生出了一系列“一撮毛”文创产品,古越龙山等知名酒品牌都与其推出了联名款,让“一撮毛”焕发出新的生机。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11)

温州人都是从哪里来的(一撮毛爆红网络)(12)

如今,马叙还保持着每天画画写写的习惯,但他表示自己分配在绘画和写作的时间是随心所欲,“它们都是内在需要的表达,想要用某种形式表达时就用某种形式,不必太拘泥。

今年年底,马叙将出版一本散文集,很多人问他该如何写好文章,而他给的答案是阅读、经验、沉思,既要广泛阅读,又要充分把握经验,同时融入“思”的品格。“任何一种文体创作,都应合理地从其它文体中吸取精华;否则,“自说自话”的闭门心态,势必会导致写作的僵化与刻板。”

温州商报记者 张温乐

来源:温州人物,版权属于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