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李姐(东北往事之保媒拉纤)

人和人的友谊需要互相沟通,男女的情爱需要互相交流,过去人们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影响,女孩以“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为荣,女孩儿和男孩儿接触的机会少,即使女孩儿遇到心仪的男孩儿,因为女孩儿受到根深蒂固的男女有别的思想影响,也羞与男孩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为促成男女谈婚论嫁,结婚生子就诞生了保媒拉纤这一职业,这一职业民间叫媒人,冠冕堂皇的叫法叫红娘。红娘并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能说会道也可以当红娘。民间留传一句话:“保成个媒能多活十年。宁可拆十座庙,不破一个婚。”可见媒人在当时的重要,媒人也是很多人认为是积德行善的行业,所以人们都乐于做这个职业,促成一段婚姻,不仅可以和男方、女方的家长拉近关系,还可以得到一对新人的尊重,年头月节得到一对新人拿着礼品的拜谢,虽然是两包果子,两斤白糖,两瓶酒,两瓶罐头简单的四合礼,但在物质匮乏的当时,也算不错的享用了。

东北往事李姐(东北往事之保媒拉纤)(1)

能说会道是当媒人的基本条件,虽然不需要有把死人说活了的口才,但也得掌握忽悠男方女方的技巧,对男女双方缺陷,两头瞒的撒谎本事。通常是有适龄男孩或女孩的家长相中某一方,便托专业媒人到中意一方的家里提亲,提亲时当然得把委托方的家庭条件,小伙儿或姑娘儿夸奖一番。如:“人家是正经过日子人家,平民人家夸张成富裕人家。小伙子身体胖,被说成富态。姑娘儿身体不好,被说成苗条。小伙子愣头愣脑,被说成敢想敢干。姑娘儿悄手捏脚,被说成文静……。”总之媒人会用浑身解数,巧嘴簧舌想方设法打动对方使对方接受求婚。反正结了婚后,如果发现所说的情况不实,生米煮成熟饭,再反悔已经晚了,毕竟过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离婚被看做是最不正经的做法,许多人就默默忍受被骗的事实。有的人家明明彩礼应承给,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四大件,但是没钱买,结婚之前只好从别人家借,为婚礼这天充排面,等娘家戚走后,又还给人家,新娘子也只好忍受。过去这样借东西充彩礼的事在我们村经常发生。

东北往事李姐(东北往事之保媒拉纤)(2)

还有一种兼职保媒拉纤,是村里某个人看哪个小伙儿和姑娘儿家庭条件相当,小伙儿、姑娘儿的相貌和人品都很般配,主动到小伙儿和姑娘家撮合的。这种保媒拉纤以实为实,不隐瞒,不忽悠,真实交代双方情况,采取双方自愿的原则,兼职媒人是怕落埋怨的。

东北往事李姐(东北往事之保媒拉纤)(3)

邻居赵大爷和赵大娘吵了一辈子架,赵大娘每次吵架都会说:“你个离婚打把刀的,还通过媒人瞒着我,说你是纯小伙,知道你是二手货,我就是剁吧剁吧喂狗也不嫁给你!”可见通过媒人结合而成的婚姻是存在弊端的。

东北往事李姐(东北往事之保媒拉纤)(4)

杨大爷今年八十三岁,他是我们村有名的红娘,几十年经他保媒牵线而成的婚姻也有几百对,连我都是通过他保媒而和妻子喜结连理的,记得我高考落榜那年,回到村里,村民们说:“念了十几年的书,庄稼不庄稼,买卖不买卖,能干啥?谁家的姑娘能嫁给他?”那年的冬天,杨大爷来到我家,对我父母说:“他认识邻村的一户人家,家里有个姑娘,姑娘长的个子高挑,家里地里的活计干得刷快利落,脾气还温柔。”当时父母就动了心,第二天就跟随杨大爷带着我去了我岳父家相亲,双方二老见了面进行了交谈,我与妻子也与双方老人见了面,我和妻子也见了面,当时妻子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在场,相亲的结果是双方都很满意,岳父家当时就杀鸡备酒席,姑爷进了门,小鸡丢了魂,吃过这顿饭,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在杨大爷的催促下,我和妻子只见了三次面,从相亲到结婚才一个月的时间。我和妻子现在都对杨大爷抱有感激之情。

东北往事李姐(东北往事之保媒拉纤)(5)

如今杨大爷老了,世界也变得开放了,电脑和手机网络联通世界,男孩女孩可以隔屏万里谈情说爱,人们也变得思想开放了,女孩也变得大方了,就是在大庭广众下前女孩和男孩拥抱也不觉得害臊了,保媒拉纤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保媒拉纤的助人为乐的精神确值得赞扬!

东北往事李姐(东北往事之保媒拉纤)(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