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案中如何实现公平、公正?(让每个人在个案中感受公平正义)

喜迎二十大系列评论

在个案中如何实现公平、公正?(让每个人在个案中感受公平正义)(1)

2021年12月4日,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的法律工作者向群众发放普法资料。图/新华社

2014年12月4日,张氏叔侄冤案的当事人张辉、张高平被邀请参加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让法治成为信仰”主题宣传暨“12·4”公众开放日活动。此举被现场媒体视为最高法院借此机会向外界表达对冤错案件的立场。张高平说:“没想到最高法院领导邀请我们到最高法院来参观。以前我怕法院,怕打官司,现在我不怕了,没做坏事,我不用怕。”

没做坏事就不用怕,违法违规必被抓,这是十年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带给民众的切实感受。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十年来,司法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依法纠正了浙江张氏叔侄案、河南李怀亮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等一大批重大的冤案错案,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让冤屈得以洗刷,正义得以伸张。

每一起冤假错案的背后,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让其家庭背上沉重的包袱,还有损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对其及时纠偏,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

其实,这正是十年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从民众的切实感受出发,从与民众权益关联密切的方面入手,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收容教育制度,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制度,全面依法治国以完善具体法规、法律原则为抓手,循序渐进,积厚成势,形成一系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法治成果,提升了全社会对司法保障权利的信心。

这些变革与成就,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提纲挈领。第五次修改现行宪法、编纂民法典,先后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从宪法到民法,从法治政府到法治宣传,全面依法治国如东风浩荡,面面俱到,让面貌焕然。

在个案中如何实现公平、公正?(让每个人在个案中感受公平正义)(2)

2020年8月20日,在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故道公园民法典主题长廊,市民在讨论主题长廊展板上的法律案例。图/新华社

宏大的立法体系与法律概念,架构了法治中国的基础,而那些个案中彰显的公平与正义,每个公民都能感同身受。

无论微观层面的变革还是宏观层面的谋划,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如同一面镜子,于润物无声中,照鉴中国社会的吐故纳新。每一项或大或小、或彻底或渐进的改变,都彰显着中国法治建设的坚实步履,托举了法治中国的光明未来。

当然,也需看到,法治中国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路虽远,行则将至。十年来,中国法治水平与法治文明不断提高,但依法治国不在于短短十年,更在于长时段坚持不懈的努力。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未来法治中国建设“三步走”的长远战略,即到202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此情可待,此景可期。

把公平正义的法治“生命线”落脚到对民众权益的维护上,让法治中国的阳光照入每个人心田。法治中国曾经走过的每一串脚步,都是为未来筑基。而这些法治中国的美好愿景,都意味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继续建立健全依法治国体系,锲而不舍地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才能更好地向着良法善治不断前进。这需要所有人同向发力,共同推进。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刘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