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

实事求是地说,武松不仅对潘金莲动过心,还有过美好幻想。不过,受古代伦理道德和三纲五常的约束,武松不敢越雷池一步。再者,武松是山东人,孔孟之乡,他又以侠客自居,自然是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但是,武松也做错了几件事,没有果断拒绝或远离潘金莲,却欲擒故纵、若即若离般的给予潘金莲些许念想。临出远门前,还嘱咐哥哥把门拴好,以防野狗进入,这话说的,伤人至深,令潘金莲由失落、绝望到愤恨,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1)

武松与潘金莲(游大庆与孙耀琦版)

所以,做啥事都要果断,当断即断,绝不拖泥带水,藕断丝连,否则必受其害。

潘金莲的命运从一见到武松的那刻起,就系在他身上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这点上来说,武松不厚道,假正经,害死了潘金莲,也间接害死了哥哥武大。其实,所谓的“梁山英雄好汉”,不过是一群不遵纪守法的强盗罢了,因为各自的种种原因,这群人实在混下去了,才聚拢在一起,跑到梁山做起了美其名曰“替天行道”的英雄勾当。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2)

游大庆版的武松

而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一伙,总共就36人,没掀起多大风浪,刚举起所谓的“义旗”,就被朝廷派兵剿灭。消灭他们的,正是北宋宣和年间朝廷名将张叔夜。张叔夜兵临梁山泊,宋江只得逃跑,跑到赣榆附近,张叔夜略施小计,围三缺一,北、西、南三面围住,只留下朝向大海的东面。宋江无计可施,无路可逃,只能东逃进大海里。张叔夜把口袋扎紧,宋江在海上漂流了没几天就弹尽粮绝,走投无路之际,宋江选择向张叔夜投降。“轰轰烈烈”梁山起义就这样虎头蛇尾了。

所以说,所谓梁山好汉,要么是犯下死罪被朝廷通缉的要犯,要么就是鸡鸣狗盗之辈,身背大罪,脸上刻字,在家待不下去了,与其头伸着被砍,不如死马当活马医,跑到梁山去造反,说不定还能苟且偷生活下去。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3)

武松(央视版)

而老施费尽笔墨刻画的武松,其实也不咋地。没打虎之前,他就因打架斗殴跑路,离开清河县老家去流浪,投奔柴大官人却又不得大家喜欢,盖因他脾气火爆,但凡庄客有半点照顾不周,武松挥拳便打,因此所有庄客没一人道他好。在老家斗殴,究其细节,也不过是三言两语而斗气,两句话不和,武松就举起拳头,结果对方中拳倒地,武松以为对方死了,吓得立马跑路。

景阳冈打虎,也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小二好言相劝,让他不要多喝,武松逞能,偏要喝它十八碗,小二说喝酒不能过冈,武松就偏要喝酒过冈,小二说夜晚不能过,武松就偏要晚上过。走到半路,一阵山风吹过,武松打了个冷颤,酒醒了一大半。他努力睁了一下眼睛,四下打量了一番:只见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林茂密,冷气嗖嗖,林间影影绰绰,阴森森似乎暗藏杀机。武松头上冒冷汗,心中发怵,太吓人了,想转身回去,又怕小二耻笑,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及至真见了老虎,他已经没了退路,在生死之间,武松迸发出全身力量,懵懵懂懂中,只管挥拳猛打,最终打死了老虎,他也瘫软在一旁。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4)

武大郎(潘长江老师扮演)

大街上巧遇哥哥武大后,武松随哥哥回家,喊开门,武松与金莲四目对视,那一瞬间,世界仿佛凝固了,地球似乎停止了转动。为何?盖因潘金莲生得太美了,有多美?请看原著中的描写: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雨恨云仇;脸如三月桃花,暗藏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得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

真是: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5)

王思懿(被称为史上最美潘金莲)

武松瞬间就两眼直勾勾地看呆了!而潘金莲也有同感,武松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且孔武有力,都能打死大虫,那还差得了吗?再说了,没比较就没有伤害,金莲整日看着三寸丁、谷树皮般的武大郎,厌恶之心如滔滔江水,咋一见到伟岸的武松,那真如饿得半死的叫花子见到了滴油的红烧肉,恨不得立刻扑上去咬几口。

暗忖道 : 嫡亲一母同胞,为何如此不同?我若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为人一世!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6)

武松与潘金莲(陈龙与甘婷婷版)

这倒不是潘金莲饥渴,而是她受够了街坊邻居们的嘲笑,说她一颗好白菜被猪拱了,内心的极度不平衡几乎让她发疯。这也难怪,武大与她太不般配了!当初金莲在张大户家当丫鬟,武大郎也租住张大户的房子卖炊饼。本来,二人就像两个世界里的人,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风马牛不相及,但世事难料,张大户对金莲有想法。某日,他瞅准机会对金莲动手动脚,被金莲拒绝,拒绝也就算了,但金莲却脑袋抽风,将此事告知了张大户的大老婆,本意是告状,却不料引火烧身,自受其害。大老婆为了断绝张大户的念想,决定把潘金莲嫁出去,以绝后患,而张大户也有意报复潘金莲。就这样,夫妻俩一合计,干脆把潘金莲嫁给世界第一丑鬼——武大郎。

张大户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恶意报复;他老婆是去掉一颗暗藏的定时炸弹;武大郎是天上掉馅饼,捡了个漏,三大欢喜。苦的只是潘金莲。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7)

潘金莲向武松敬酒

推测一下,武大自娶了潘金莲后,可能一次身都没近过,徒有虚名,只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否则也不可能没有孩子。而潘金莲又正值芳龄(22岁),心中的苦闷和身体上的寂寞可想而知。所以,当她一见到武松,心中的涟漪泛滥,隐隐有种期待,有种憧憬,觉得自己和武松会发生点什么。

所以,叔嫂间的第一次见面,金莲分外热情,武松欲迎又拒。金莲叫武大去买酒菜,武大屁颠屁颠地去了。按说,置办酒菜是女人家的事,但金莲为了能与武松独处,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将武大赶出去。武大冒雪去县前边的杜家烧锅买回正宗的竹叶青,又到前街马回子铺买回晌午刚杀的、新鲜的黄牛肉,然后乐颠颠地跑回来。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8)

潘金莲的眼神里充满哀怨

刚推开家门,潘金莲却嫌武大回来得太早。可能她还没与武松聊几句,武大就回来了,金莲自然是不高兴,怒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莫不是你偷懒,不曾远去,随便买点东西回来糊弄咱家兄弟?”

武大拍了拍身上的积雪,说:“大嫂莫冤枉俺,这可是上好的竹叶青和晌午刚杀的黄牛肉,还热乎着呢,平常人家如何吃得起!”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9)

一句“大郎,起来吃药了”令多少人心惊胆战

而切菜的时候,金莲竟然心不在焉地切破了手指。兄弟叔嫂三人把酒言欢,武松与哥哥诉说别离之苦,金莲却时刻打断武大的话头,岔开话题。金莲说着试探的言语,武松不傻,四目相对,他不可能看不出嫂嫂眼中的幽怨和期待,但他并没有果断拒绝,反倒说:“有了嫂嫂,家才像个家。”又说:“我哥哥为人厚道老实,如今有这么一个家,全得感谢嫂嫂一手操劳。”再说:“我兄弟自幼受苦,没有爹娘,如今有了嫂嫂,才有了这般福气。”

金莲闻言泪目,回答道:“唉……就是你哥哥,也从未曾说过这样的话。”意即,武松太善解人意了,值得托付终身。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10)

史上最不般配的婚姻——武大郎与潘金莲

金莲极力挽留武松住在家里,说是方便照顾,实则是有言外之意。武大不解,跟着相劝。按说,武松此时该一口拒绝,毕竟他这时候是公差,在衙门里有公务,住在县衙里是最方便的。如是这般,也就没有了日后的波折,但他并没有,他是乐于享受嫂嫂的“照顾”,还是另有所图呢?总之,武松答应了下来,金莲心中狂喜,亲自为武松铺床叠被。

改天,金莲要为武松再做一件衣裳,并亲手为武松量身,并悄悄摸了一下武松的手。武大对潘金莲道:“没想到娘子对我兄弟这般好。”金莲莞尔一笑,意味深长。武松在第二天又做了一件事,证明了他确实有想法,他竟然买了一块好绸缎送给潘金莲。金莲受宠若惊,又惊又喜,道:“还是叔叔会疼人!叔叔真有眼力,这料子正合奴心!”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11)

被称为史上最萌潘金莲的孙耀琦

很难说,武松的所作所为只是局限在叔嫂之间,他另有深意。可想而知,武松的内心是犹豫的、彷徨的,有过幻想,有过假设,所以他犹犹豫豫,踌躇不决。他心中肯定在骂老天:潘金莲要不是我嫂子该有多好啊!几番试探、互相摸底之后,反复权衡之后,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荷尔蒙,武松决定还是不能踏出这一步。

武松忍痛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武大对他恩重如山,赛过父亲,从小把他拉扯大,替他遮风挡雨,为他把屎把尿。这份恩情比天大,比海深,哥哥好不容易娶个妻子,他再喜欢潘金莲,也不忍拆散哥哥家庭。

二、武松是山东人,孔孟之乡,深受儒家道德文化影响,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啥的,深入人心,所以也决定了他不能与潘金莲发生点啥。毕竟自古以来娶嫂子的也有,但那是哥哥不在了,为了自家孩子不受委屈,叔嫂结合也不是不可。

三、武松打死老虎后,名气大振,此后就以“打虎英雄”自居,既然是英雄,又是豪客,自当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所以不仅不能娶嫂嫂,就是别的女人也不能娶,这样才是大侠风范。果真,武松直到80岁在杭州六合寺坐化,也没有与任何女人有过肌肤之亲,更谈不上婚娶了。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12)

武松杀嫂

那么,武松为何终身未娶呢?不能说没受潘金莲的影响。当英雄也不至于不娶妻,比如林冲有老婆张氏,照样是英豪;卢俊义有夫人贾氏,也是河北大名府英雄。武松终身未娶,肯定是受了潘金莲的影响。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武松由憧憬到拒绝,最终与潘金莲交恶,以至于说出那句:“篱笆扎得牢,野狗不得入”的话,实在是不应该。这句话伤人太深,本来安分守己的潘金莲,被武松这么一骂,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武松乐于被潘金莲恭维、爱慕,却又虚虚实实、犹犹豫豫,话里话外留下尾音,让潘金莲憧憬、迷茫。最后,武松又割断邪念,恢复正人君子的做派,但着实不该骂人,伤人自尊,由此导致潘金莲因愤恨到泄恨,最终跟西门庆走到一起,从而酿出血案。

武松和武大郎的最后悬案(武松不厚道假正经)(13)

王婆死于非命

从这个角度说,武松不算是光明磊落之人,对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付有很大的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