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楚王城云梦(游越王城遗址遐想)

□叶抒

越王城遗址位于杭州湘湖畔,离我家约二十公里,2014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么近,不去看看似乎说不过去。

前几天正值秋高气爽,我乘1号地铁至湘湖站,出站,恰10时正,一打听,至湘湖步行不过20分钟。于是,撩开两腿,跨步前行。穿过一条不知名的隧道,湘湖豁然呈现眼前。贴越王路沿湖自西北往东南,悠哉游哉,东张张,西望望,遇好景,咔嚓,收藏于相册。如此游荡40多分钟,蓦然见六角石亭兀立水滨,祖道亭也。

祖道亭,背山面水,亭内立一石碑,正面刻“临水祖道”四个隶书红色大字,背面有文种的临别祝词。

公元前492年,就在祖道亭旁,越王勾践带着妻子,由范蠡陪同入吴,开始过他人生最为灰暗、屈辱的日子——为夫差作奴。

容我简约介绍一下这段历史:

公元前497年,越王允常死,23岁的勾践继位。

勾践从太子跃为国君,身份变了,但仍然沉浸在旧角色中,出宫溺于游猎,入宫湎于饮酒,对国事不问不管。

吴王阖闾大喜,于前496年大举伐越。在一次战斗中,阖闾被越军乱剪射伤,返吴,临死前将儿子夫差叫到身边交代后事,最后说:“不要忘记,是勾践杀死你的父亲。”夫差说:“我绝不忘记!”

勾践锋芒未露,吴王却已归西,天助我也!于是得意忘形,决定伐吴。范蠡、文种力劝不听。

前494年,勾践倾全国之兵伐吴。在椒夫(今无锡太湖马山)与吴激战,吴反守为攻,直捣越都会稽。勾践率3000残兵退守固陵山(今城山),被吴军包了饺子。

吴越签订协议,于是有了“临水祖道”,君臣相泣作别一幕。

固陵山下,钱江水畔,杨柳依依,一叶蚱蜢舟在水中摇荡。文种举起酒杯:“皇天佑助,前沉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从者昌。王虽牵致,其后无殃。君臣生离,感动上皇。众天哀悲,莫不感伤。臣请荐脯,行酒二觞。”

勾践仰天叹息,举杯垂涕。

文种复举杯敬酒:“大王德寿,无疆无极。乾坤受灵,神祗辅翼。我王厚之,祉佑在侧。德销百殃,利受其福。去彼吴庭,来归越国。觞酒既升,请称万岁。”

以上文字就是文种祝词,刻在祖道亭内的石碑上。

祖道亭上还有二联。

其一:赌命行奇计;椎心别故人。

勾践入吴为奴,据说是范蠡谋划的“奇计”,我以为这实在是不得已。此时,勾践是砧板上的鱼肉,能有什么想法?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不去,即死,去了,万一能活着回来呢?为了那万分之一的希望,勾践以命作注,“赌”了一把。与“故人”作别,“椎心”之痛可想而知。

其二:“黄钺初收酒满难消臣虏恨,鸟鸢乍起风高不断国妃歌。”

昨日的君王,今天沦为“臣虏”,其痛,其恨,其愁,与南唐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一拼。

蚱蜢舟离开越地,前途茫茫。

身怀六甲的“国妃”,见江渚水鸟翻飞,啄食鱼虾,触景生情,泪水滂沱,含泪吟唱: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奋健翮兮云间。

啄素虾兮饮水,任厥性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颿颿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这就是流传后世的《乌鸢歌》,今人读来,也不禁泪流满面。

离开祖道亭,东行约百米,至城山广场,时已11:30分。

广场有介绍文字:

越王城遗址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城墙全长约1091米,残存城垣底宽8—10米,上宽1—2米,高3—5米,中间低四周高,高处即为人工夯筑的城垣,平面呈横葫芦状,城垣内缓外陡,四角有高隆台地,也称越王台。城内有泉水及池,南北两面山脊的中间有一出入通道,称“马门”。

广场上的牌坊巍然耸立,横匾“越山怀古”四字苍劲有力。广场两侧的武士煞是威严。

翘首遥望固陵山,山不大,也不高,海拔128米。

沿山道步行十分钟,至古越亭。

亭联:立马馈鱼智退吴兵;卧薪尝胆誓雪越耻。

上联说的是:勾践被吴军死死围困,夫差赠勾践两条咸鱼,勾践回赠一双活蹦乱跳的锦鲤。这一来一去的哑语,相信大家都能猜出:这就是“立马馈鱼智退吴兵”的故事。下联“卧薪尝胆”的故事,只要读过小学的中国人都知道。

越王城遗址的楹联全是故事,多说就背了,有兴趣的游客可细细品味。

再行5分钟,见越王城山马门。

入马门,见一橄榄形的小水塘,水浅且浑浊,这就是洗马池。越王“馈鱼退敌”,得归功于洗马池里的两条鲤鱼。

过洗马池,即越王祠。

越王祠门口墙壁贴两块石碑,分别是《重建越王祠碑记》《重建勾践祠碑记》,面碑的四角木亭,即钟楼,建于斜坡上,内置大钟,是原城山寺的配套建筑,清乾隆嘉庆年间,城山寺香火兴盛,低沉的钟声久久回荡,飘至固陵港上空。

入越王祠,正对面为“碑亭”。右转,再入门,有一小殿,门上方有横匾:“大禹遗烈”。

越国国君为大禹后裔。

《会稽记》云:“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少康乃禹孙,封庶子无余到于越(今会稽),看管禹庙。无余传承二十余世,至夫谭,再允常。允常就是勾践老爸。

其楹联:七策运筹兴越;廿年雪耻吞吴。

从前492年勾践入吴为奴,至前473年灭吴,正好二十年。“七策”(有说是“九策”),说的是文种为勾践复越灭吴的诸多谋略。

天井中置一香炉,我手中无香,只能合掌一拜。

穿过天井,乃正殿,正中高悬“精神万古”横匾,殿门紧锁,趴门缝细看,内供勾践、文仲、范蠡三像。

殿左“古越幽思”,殿右“青史无泯”。

吴越争霸这段“青史”,确实有许多值得“幽思”的地方。

啃了两块面包,打了个盹,回到广场,已是下午一点半,“幽思”之情逐渐平息。

千年楚王城云梦(游越王城遗址遐想)(1)

勾践灭吴。此图出自清末石印本《东周列国志》。CFP供图。

湘湖,为西湖的姊妹湖,相当于西湖面积的4.5倍,名气远不及西湖,较之于西湖,更古朴,更自然。

“两岸好山青嶂列,一泓新水绿罗铺。”

脚步轻挪,不觉上了越堤。

越堤西北至东南走向,横贯湘湖,堤上有梦湖、越王、定澜、采莲、浣月、织翠和藕芳七桥,全长930米。

至越王桥东,见陶朱亭。陶朱,即范蠡。

看到陶朱亭,平息的“幽思”之情被再次激起。

范蠡和文种是勾践的左膀右臂,两人一起辅助勾践复国。

范蠡功成而退,带着西施云游世界,顺便做些生意,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范公不爱名,不爱利,将自己所赚的钱财散发给天下穷人。《史记》载:范蠡“三致千金,三散千金”,被人称为财神。后游到齐国陶地,居住下来,自称陶朱公。

范蠡离越时,给文种留下一封信:“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

文种幡悟,装病,为时已晚。勾践丢下一把利剑:“你自己了断吧!”

据说,勾践杀文种的理由是:你为我设计了九条谋略,我仅实施四条就灭了吴国,如此高智商者留在身边,我睡不着觉啊!

勾践杀功臣,在历史上树了极其恶劣的样板。此后开国皇帝杀功臣成了普遍现象:秦始王统一六国后,杀白起、王翦、蒙恬;刘邦建立大汉,杀韩信、彭越、英布;李渊以唐代隋,杀刘文静、阚棱、杜伏威;赵匡胤最“仁慈”,黄袍加身后,杯酒释兵权,让功臣交出兵权,回家“享老”去吧!

文种的“九策”之一是美人计,美人西施在复越灭吴中功不可没。但西施是范蠡的女朋友啊,勾践将其拱手奉予夫差,全不顾范蠡的感受。

关于西施的结局,有颇多说法:

其一:吴亡,西施完成了使命,但其对夫差怀有愧疚心理,自缢于吴宫。

其二:吴人恨其祸水灭国,将之沉入扬子江。

其三:勾践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将其溺死于江中。

其四:西施回国,皇后恐威胁自身利益,将其溺死于江中。

其五:随范蠡泛游天下。此说最为广泛,这也许是善良的中国人民的愿望吧。

作者简介:叶抒,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