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名言(孟子公孙丑下四)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1、之:往,到;平陆:齐国边境邑名,今山东汶上北; 2、大夫:指邑宰,平陆的地方长官; 3、持戟之士:代指战士; 4、失伍:掉队或擅离岗位;此句是说:一天之内三次离岗; 5、则去之否乎:会杀了他吗? 6、不待三:不必等到三次。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léi)转于沟壑(hè),壮者散而之四方者,(jī)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1、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那么,您自己失职的地方可就多了; 2、羸:瘦弱;转于沟壑:辗转死于沟壑; 3、几: 将近,差一点; 4、距心:即本章对话中的平陆邑宰的名字。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chú)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yú)?”曰:“此则距心之罪也。”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dū),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1、牧与刍:指牧场和草料; 2、“求牧与刍而不得”三句:找不到牧场和草料的话,是把牛羊还给人家呢?还是站着眼看着牛羊饿死呢?此是以牛羊作比,实指管理百姓; 3、见于王:是指孟子觐见齐王; 4、王之为都者:王的都邑长官; 5、诵:讲述,意即把与距心的对话给齐王讲述。

孟子谓蚔鼁(chí wā)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yú)?”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1、蚔鼁:人名,齐国的大夫; 2、辞灵丘而请士师:辞去灵丘邑的邑宰,而请求做狱官; 3、为其可以言也:因为可以进言; 4、致为臣而去:意为辞职而去。

齐人曰:“所以为蚳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齐国人说:孟子为蚳鼁考虑的主意是好的,为自己考虑的主意怎么样呢,就不得而知了。

公都子以告。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1、公都子:孟子的弟子; 2、官守:官位职守、官吏的职责;不得其职则去:不能尽职,就辞位而去; 3、绰绰然:空松的样子。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gě)大夫王驩(huān)为辅行。王驩朝(zhāo)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1、出吊于滕:到滕国去吊丧;指滕文公之丧; 2、盖大夫王驩一盖邑的邑宰王驩;王驩是齐王的宠臣,亦是谗佞小人; 3、辅行:副使; 4、言行事:讲出使的事情; 5、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他既然自作主张办事了,我还说什么呢?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yíng)。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xiào),使虞敦匠事,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1、自齐葬于鲁:孟子仕于齐,丧母,归葬于鲁; 2、嬴:地名,今山东省莱芜西北; 3、充虞:孟子的弟子; 4、不肖:谦辞;不才,不贤; 5、敦匠事:.管理有关木工(制棺椁)的事; 6、严:急、忙; 7、不敢请:未敢请教; 8、木若以美然:棺木似乎太好了。

曰:“古者棺椁(guǒ)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chèn)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

1、棺椁: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无度:没有规定固定的尺寸; 2、中古:指周公名定礼制的年代; 3、棺七寸:指棺厚七寸; 4、尽于人心:指可尽人的孝心。

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xiào)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1、比:为了; 2、化者:死者; 3、恔:快慰。

因礼制限定而不能使用,不能算是如意;因没有钱财,也不能如意。礼制规定可以用,又有钱,古人都这样用了,为什么就我不可以呢?而且为死者考虑,不使泥土挨着肌肤,对于孝子来说不是可以少点遗憾吗?我听说过,君子不会因为天下的缘故而在父母的身上节俭。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yān)可伐与(yú)?”孟子曰:“可。子哙(kuài)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1、沈同:齐国的大臣; 2、子哙:燕国的国君; 子之:燕王哙的相国;燕王哙五年(前316年),禅让君位于子之,进行改革,国内大乱,燕王哙七年(前314年),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反叛,数月,死者数万。齐宣王发兵,攻破燕国,哙被杀,子之逃亡,被齐人抓住砍成肉酱(醢其身); 3、有诸:有这回事吗?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yú)’?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yú)’?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1、彼然而伐之也:他便赞同而去讨伐燕国;彼:指沈同; 2、孰:谁; 3、天吏:天使之也;为政当为天所使,诛伐无道,故谓之天吏; 4、士师:亦作“士史”,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 5、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如今拿一个用燕国一样暴虐的齐国去讨伐燕国,我为什么去劝他呢?

孟子公孙丑名言(孟子公孙丑下四)(1)

原文: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léi)转于沟壑(hè),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jī)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chú)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yú)?”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dū)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谓蚔鼁(chí wā)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yú)?”蚔鼁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齐人曰:“所以为蚳鼁,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gě)大夫王驩(huān)为辅行。王驩朝(zhāo)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yíng)。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xiào),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guǒ)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chèn)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xiào)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yān)可伐与(yú)?”孟子曰:“可。子哙(kuài)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

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yú)’?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yú)’?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