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生命中的印象最深的礼物(金牌喜剧班的陈佩斯)

导读

陈佩斯老师,是喜剧界的大拿。

他一度登上春晚舞台,塑造了众多优秀的喜剧形象。那个探头探脑,喊着“队长别开枪”的“叛徒”,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陈佩斯生命中的印象最深的礼物(金牌喜剧班的陈佩斯)(1)

而后,陈老师转战幕后,成为“学院派”,主要从事编剧与喜剧研究。 在《金牌喜剧班》,他开设了足足六个小时的喜剧课,并担任节目的点评导师。

在这个节目,有人看到昏昏欲睡的学生,有人诟病他作为喜剧老前辈课讲得不够“喜剧”,怀疑他的专业水平;甚至还有人说,他是“晚节不保”,为了钱登上综艺的舞台……

而我认为,这个舞台上的陈佩斯老师,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他对于喜剧的坚守,对于寻找接班人的执着,对后辈的教育与关怀,都彰显了老艺术家的风骨与情怀。他站在这个舞台上,是优秀的喜剧演员,更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学者。

陈佩斯生命中的印象最深的礼物(金牌喜剧班的陈佩斯)(2)

传道:用一片苦心,传喜剧之“道”

陈佩斯老师在课前对学生说,这堂课时间可能会有点长,你们可能会犯困。但犯困也没关系,它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消化的。

尔后,他站着讲课,激情四射,足足讲了六小时。讲到最后,嗓子甚至开始嘶哑。

很多人对此不解:何必呢?您已经知道学生会犯困,何必这样认真呢?再说,六个小时的课,他们能听进去多少?您费力不讨好,何必呢?

然而,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传道是天职,何谈累与苦呢?

陈佩斯生命中的印象最深的礼物(金牌喜剧班的陈佩斯)(3)

当下中国喜剧相较前几年,已经黯淡不少;杰出的喜剧演员与编剧,更是寥寥。

任何一个有艺术追求的老艺术家看在眼里,都不会安之若素。

对于一个对喜剧心怀信仰与希望,迫切渴望培养出下一代喜剧接班人的老前辈来说,六个小时的课本身,就是他们对事业、对艺术的态度。

他们必须认真,因为他们是老师,是学生与后辈的榜样。而他们的一片苦心,他们认真准备授课内容的态度,就是“道”。

台下的学员,都是演员,是表演艺术的修习者、研究者。搞研究的第一要义,就是热爱,就是认真。

因此,这个“道”,必须由老师来以身作则,让学生们看到,老一辈艺术家即使已经退出舞台,仍然在为我国的喜剧艺术贡献自己的光与热,依然希望薪火相传,培育新一代“喜剧人”。

因此,无论外界舆论如何,陈老师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了“传道”,问心无愧。

授业:即使在综艺舞台,也要拿出满满“干货”

《金牌喜剧班》尽管是央视的节目,定位却仍是一档综艺,受众定位可想而知。

台下的学员,也大多是初入行的新人,对喜剧还是一知半解。

陈佩斯生命中的印象最深的礼物(金牌喜剧班的陈佩斯)(4)

年事已高的陈佩斯老师,已经功成名就。

面对这样的学员,这样的观众,本可以拿出一堂喜剧性大于专业性的课,既显示了自己在喜剧界的地位,又彰显了自己的能力,更能将节目效果直接拉满。

然而,陈佩斯老师的“授业”,却是长达六个小时,满满“干货”的专业喜剧理论知识。表现手法,艺术流派,理论观点……

台上的他,比起节目嘉宾,更像是高校讲台上的一名学者,一位教授。

比起课堂的趣味性,比起自己获得的关注,比起这堂课能不能“炫技”,他显然更在乎自己有没有将全部的“干货”,呈现给台下的学生。

即使他们一时不能消化,也一定要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全部讲完,决不能轻易糊弄过去。

白板擦了又擦,陈老师却依旧在“授业”。

他传授的,是表演界研究多年的理论知识,更是老艺术家对知识的敬畏。

解惑:不摆前辈架子,点评深入浅出

陈佩斯老师的点评,与他的课风格截然相反。

他的课,是理论化的,略显晦涩的;而他的点评,却是丝毫不摆架子,不吝赞美又深入浅出的。

陈佩斯生命中的印象最深的礼物(金牌喜剧班的陈佩斯)(5)

一个女生的表演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失误。而他的表情明显充满了欣慰和鼓励,告诉她,自己从前的表演也是有错误,有不足的。

而他每一场演出,都在克服自己的缺陷和毛病。他安慰学员,我也经常犯这样的毛病。

没有傲慢的神情与尖锐的语言,这是一个前辈的胸怀,更是一位老师面对学生的胸怀。

而他话锋一转,又用恳切的口吻忠告她:不要忘了自己演的是什么,这是根。要用最好的演出状态,赢得观众的笑声。

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为他的忠言鼓掌,更为他的坚守鼓掌。

此类综艺节目已经不在少数,然而有几位身为前辈的明星,能做到陈佩斯老师这般恳切而充满鼓励,又不失专业性的“解惑”呢?

因此,我们才尊称陈佩斯,尊称这些老艺术家一句“老师”。

结语

什么样的明星,我们会以“老师”呼之?

我想,陈佩斯老师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坚守自己的艺术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同时又不吝于提携后辈,薪火相传。

陈佩斯生命中的印象最深的礼物(金牌喜剧班的陈佩斯)(6)

也希望浮躁的娱乐圈中沉浮的“小生”、“小花”们,能够多多珍惜自己向这些“老师”求教的机会,更能学习他们的那份执着,那份崇高的艺术追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