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

文接上回

第一次东京战役结束,1126年2月完颜宗望北还燕山府后。在李纲、种师道等主战派及其他有识大臣影响与舆论压力下,宋钦宗认识到河北三镇地位重要,地域广大,山川险要,又是祖宗(翼祖、顺祖、僖祖)陵寝所在,于三月下诏要求保卫三镇,又加封三镇官员职位,褒奖守城之功。

四月,徽宗东南巡幸半年后,从南京应天府回到了汴梁。徽宗本人并不想这么快回来,但是徽宗远在东南,身边又有蔡京、童贯、朱勔、高俅等人,一旦生变,钦宗皇帝东南半壁江山不保,当时已有传言徽宗可能在镇江复辟,“或虑道君意不可测”。故此,钦宗多次派人迎接,徽宗不得已,才缓缓而归。

徽宗御驾回銮之时,钦宗帝师耿南仲担心有变,欲将徽宗与其左右分开,李纲对此有评价,特录如下:“天下之理,诚与疑、明与暗而已。自诚明推之,可至于尧、舜;自疑暗推之,其患有不可胜言者…”。确是是至诚之理,可以领会。

此时太原仍被完颜宗翰军包围,五月,种师中、姚古及张灏分路进军,互为犄角以解太原之围。但由于宋军协调不畅,种师中孤军深入,不幸败绩,种师中本人战死杀熊岭。

宋钦宗

六月,钦宗再次下诏解围太原。以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督率各路大军援救太原,其中解潜进驻威胜军,刘韐驻辽州,幕官王以宁与都统制折可求、张思正等在汾州,范琼屯南北关,都在离太原七、八十里的路程范围,计划三路并进。但实际上各军互不统属,都是直接听命朝堂中枢,李纲徒有节度之名,而其他几位多不遵命,最后被金军各个击破,损失惨重。这宋钦宗的指挥风格跟后世的蒋中正一样,焉能不败。其错七,兵败太原。

既然打不赢,宋朝又想求和,但金太宗已在八月中下诏再次南伐。

金人为什么去而复返,再次南下呢?因为大宋君臣又犯了幼稚病。金人遣萧仲恭出使宋朝来讨要河北三镇及战争赔款。交涉一番后,大宋发现萧仲恭乃是辽人降金,而且另有耶律余睹更是前辽朝宗室,目前为金元帅右督监,重兵在握。大宋两位宰辅,徐处仁、吴敏天真的以为耶律余睹、萧仲恭既是辽国贵戚旧臣,与金国应有亡国之恨,可以离间而用。于是写就书信并以蜡丸密封请萧仲恭转交耶律余睹,希望里应外合,互为奥援,共同对付金国,事后帮助复兴辽国社稷。

那成想,萧仲恭回到金国就将实情和盘托出,并将蜡丸密信呈上,金太宗一见之下,暴怒不已,心想这南人就是奸猾,前次承诺土地财货还没给付,现在还惦记勾结辽国旧人,里应外合,颠覆我花花江山,加上宗翰又得到宋朝跟西辽联合准备攻金的文书,于是君臣议定,再次南侵。

萧仲恭及耶律余睹虽是辽人,但大宋朝堂上下没有意识到,辽人认为正是宋朝背信弃义、撕毁“澶渊之盟”和金国联合进攻才导致辽国灭亡,宋朝是灭辽元凶之一,对宋朝之恨不次于与金国之仇。

这萧仲恭当时也是虚与委蛇,引得宋朝上钩。金人一帮蛮夷,用计上反而胜过这北宋满朝老奸巨猾之辈,这难道真的是天意?其错八,轻信辽人

这次南侵,金人仍然兵分两路,东路完颜宗望从保州,今保定出发。西路完颜宗翰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由于年初刚刚来回走过一次,金人这次颇有些轻车熟路。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1)

金人二次南侵

金人气势汹汹南下,大宋朝堂上确是主和派占了上风,首辅徐处仁、同知枢密院许翰主张用兵被罢。唐恪上台为次辅,与耿南仲等力主割让河北三镇,罢兵议和。

九月,西路完颜宗翰军攻破太原,太原知府张孝纯降金,副都总管王禀城破时率兵巷战,突出重围,被金人追击,投汾河而亡。

宗翰军继续南下,克汾州(今山西汾阳),宋知州张克戬城破巷战,自杀殉国。入平阳府(今山西临汾)、降威胜军(今山西沁县)、破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取泽州(今山西晋城)、陷怀州(今河南沁阳)。十一月丙子,由汜水关度过黄河,破洛阳,然后封锁潼关,将大宋西军与汴梁交通隔绝。此错九,东西交通断绝

在这节骨眼上,钦宗居然罢免了李纲,先是知扬州,然后又罢为提举洞霄宫,再贬为保靖军节度副史,安置江西建昌军,再谪宁江,一贬再贬,此错十,罢李纲,此为致命之错。

东路完颜宗望军,先连破宋军于雄州、中山,又败种师道于井陉。攻陷真定,知府李邈、兵马都钤辖刘翊都以死殉国。再绕过重兵把守的庆源城(今河北赵县),由恩州古榆渡(今河北清河西),直扑大名府。十一月戊辰,,占领魏县,由此渡过黄河。之后连下临河县、大名县、德清军、开德府,又攻取胙城,直抵东京汴梁城下。

屋漏偏逢连阴雨,十月,辛酉,检校少傅、镇洮军节度使种师道卒。至此,大宋朝堂上再无知兵知将之人,战场之上连遭败绩,汴梁防务又无准备。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险而不自知。

这边金人猛攻,大宋朝堂还在妄想议和,先后派出李若水、康王赵构,知枢密院事冯澥,耿南仲等出使金营,先是议割三镇,后又准备与金国划河而治,真是与虎谋皮,痴心妄想。

闰月,癸巳宗翰军从河阳进抵汴梁城下,金军东西两路会师。将汴梁团团围住。由于早前耿南仲、唐恪一心议和,不许各地勤王之师擅动,现在金人兵临城下,宋军只有城内七万守军。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2)

汴京保卫战

双方在汴梁城下展开一场攻城大战,刘延庆率军镇守东城墙,用九牛砲,击碎金军云梯。又将宋徽宗以花石纲修的艮岳拆了充作砲石。

金军眼见东城防守严密,只好进攻南城,运土填护城河,又造百尺高望台,监视城内。姚友仲率兵抵御,还下城主动出击,双方你来我往,一场激烈大战。

南道都总管张叔夜率军勤王,进入汴梁,这是各路勤王兵马唯一进入汴梁的。

国难思良将,板荡识忠臣,此时钦宗又想起李纲,召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可惜人还未到,汴梁就陷落了。

兵部尚书孙傅,不好好带兵使将,却相信什么奇门遁甲,仙兵仙将。从禁军中找到一个神棍,郭京,此人自称得道家天师真传,习得六甲之法,以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可以役使六丁六甲,行风雷,制鬼神,涤荡金军是易如反掌,生擒金人主帅更是手到擒来。孙傅、副相何㮚及钦宗大喜过望,深信不疑,赶紧授于官职,并赐金帛财货数万。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3)

六丁六甲神兵

郭京在汴梁募兵,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郭京本人就是泼皮流氓,最后也是些市井无赖之辈来投效,组成这六丁六甲之军,一时之间,汴京城内乌烟瘴气。郭京对外豪言,只要自己率天兵三百出城一战,天下太平,而且要一直打到阴山,直捣金人老巢。孙傅、何栗也没听出这郭京胡乱吹嘘,这金人老巢在黄龙府、东北方向,却不是这阴山蒙古方向。

有郭京成例在前,一时汴京之中,能人异士,洞府神仙如过江之鲫,或称力士,或曰北斗神兵,或号天阙大将,统统下凡来帮赵官家保江山。当时【西游记】、【封神演义】还未成书,不然什么二郎真君、哪吒三太子、雷震子估计都要到汴京走一遭。

此时朝野上下、汴京军民都对投降派愤恨不已,唐恪跟随钦宗巡城,差点被打,眼见自己名声在民间如此之差,快要赶上蔡京了,唐恪主动求去,何㮚遂被任命为相。坐了宰辅之位,何㮚也要拿出些手段让大家看看,故此,数次让郭京赶快出击。

闰月丙辰,郭京被逼无奈,终于要做六甲之法,先让城上守军下城,防止窥探,自己与张叔夜在城楼监军,然后大开宣化门,派出所谓六丁六甲之军出城而战,结果可想而知,金军呼啸杀来,这帮乌合之众顿时溃不成军,大多被杀或堕入护城河淹死。

郭京见势不妙,说战事紧张,需要自己下城施法,然后出城南逃而去。南逃路上,还在以撒豆成兵妖言惑众、造谣撞骗。后在襄阳被守将张思正处死。此错十一,不信苍生信鬼神。

由于所谓六丁六甲神兵都被杀死,城头又没有士兵防范,金将银术可率军乘势登城,从南熏诸门杀入,汴京城破。乱兵之中,姚友仲、刘延庆等战死。

城头麓战,城内也是一片混乱,何㮚先还准备巷战,与金人决一死战,结果金人叫阵呼喊:达成和议,就可退兵。于是所谓杀身成仁顿时化作偷生之计,巷战也不打了,乖乖议和吧。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4)

东京汴梁及青城

钦宗先派何㮚及济王赵栩前往金营议和,何㮚双腿战栗连马也上不了,马鞭坠地三次。从金营返回后,何栗回报金人要徽宗出城前往金营议和。最后钦宗亲往汴京城外青城议和,前后两次,最后被扣金营。二月徽宗也被挟持前往金营,金国以徽钦二帝要挟,“索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

最后,金太宗又将徽钦二帝废为庶人。

北宋被灭,金人考虑如何统治中原,想到辽国南京、燕云地区有大量汉人,于是宗翰打算将大将萧庆留下镇守汴梁,也有人推举刘彦宗的,这二人都是辽国降将,但二人明白其中厉害,都推辞不敢接任。

于是让北宋众臣自己推荐,东京留守王时雍秉承金人旨意,阴谋弄权,让留守官员推举张邦昌为帝,金人顺水推舟,册封张邦昌为大楚皇帝。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5)

张邦昌

在这王朝末世,鼎革之际,既有忠义之士,也有叛臣逆贼。

忠义者如李若水,在金营卫护徽钦二帝,怒斥金人被杀,金人都赞叹:“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唯李侍郎一人”。

又有通奉大夫刘韐出使金营,金人诱其降金而用,刘韐手书“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此予所以不敢偷生也”,自缢而亡。

还有张叔夜,随钦宗北上,途中自杀殉国,不亏名节。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6)

张叔夜

叛臣逆贼如东京留守王时雍,先是镇压太学生上书起复李纲,“王时雍欲尽致太学诸生于狱”,然后是劝进张邦昌。孙傅、张叔夜不肯写张邦昌的名字,金人将其二人抓走,然后王时雍再次召集百官推进,而且担心还有人不写,自己先写上张邦昌的名字

还有开封府尹徐秉哲,先是协助金人抓广平郡王赵捷,后来当“金人复来取宗室,徐秉哲令坊巷五家为保,毋得藏匿,凡三千馀人,悉令押赴军前,衣袂连属而往”。反而是开封府一个小小差役,窦鉴都知道:“生为大宋之臣,何忍以大宋宗族交与敌人”,窦鉴最后自缢而死。

四壁巡检使范琼,身为武官,城破后,威逼徽宗入金营,后又胁迫钦宗太子及皇后出城,更是欺骗閤门宣赞舍人吴革等人的反金起义,将其全部杀死。不仅缺乏武人风骨,而且不念旧主,行事腌臜无耻。

此三人,为虎作伥,殊为可恶。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7)

徽钦二帝北狩

三、四月间,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分别押送徽宗、钦宗及宗室、后妃等先后撤军北还,靖康之变至此落下帷幕。

汴京城破之时,金人以內官所写的“诸皇子及后宫位号,尽取入军“。哲宗元祐孟皇后因为之前被废,没有被记入,得以幸免,后来协助康王赵构即位。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8)

此时,康王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开大元帅府,募兵过万,副帅宗泽本来计划率军勤王,前往汴梁,结果副元帅汪伯彦及耿南仲刁难宗泽,让赵构打发宗泽先走,远离元帅府中枢,又劝赵构东走东平府,今山东东平,远远避开东京汴梁。这个元帅府是后来赵构登基建立南宋的基本,由此预见未来南宋的基本态势:主和派掌握权力,苟且偷生是要务,对金人望风而逃是宗旨。

靖康之变主角结局:

徽钦二帝,1135年,靖康之变8年后,徽宗死于五国城,绍兴十二年,1142年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绍兴永佑陵。1156年,靖康之变29年后,钦宗死于金国,归葬绍兴永献陵

李纲,高宗即位初,启用为丞相,1140年,靖康之变后14年病逝,追赠少师。

完颜宗望,靖康之变当年薨,追封魏王

完颜宗翰,金熙宗朝初年,柄政,靖康之变后十年后薨,封晋国王

历史上靖康之耻究竟有多惨(九百年之际回望靖康之耻)(9)

完颜宗翰

张邦昌,高宗即位后,赐死潭州,这潭州看来是奸臣之穷途末路,先是蔡京死于此地,现又张邦昌在此被赐死。

康王赵构:即位为宋高宗,在做了36年皇帝,25年太上皇之后,崩于1187年,其时靖康之变已过去60年

回望靖康之变,北宋君臣犯了如此之多的错与罪,贪利忘义,行事不密,武备不修,天堑不守,忠臣贤良不用, 颟顸宵小环伺,难得仅是因为社稷取于孤儿寡母之手,天将弃北宋?还是人祸更甚,才有这亡国之恨、之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