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幸福大团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

四世同堂幸福大团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1)

“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下)

作者 | 刘树起 卢相青

进驻德州,出去跑业务去揽活儿

九十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让村里人深刻认识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鼓起了大家伙儿的志,壮了大家伙儿的胆,在大队党支部和吕来辉的带领下,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附近的营子杨家庄、吴家庙等村子学习取经,就有了很多家干个体的,纷纷赶上了闯荡市场经济大潮。

办厂子干个体,都是好样的。营子镇杨家庄村里的人思想比较活泛,杨家庄村书记想搞厂子,办铝合金门窗厂。书记约了几个信得过的人一起商议,每人投资10万元入股。在当时,10万元上哪去弄,吕来辉说回家心思心思,一夜思来想去,也觉得风险太大。第二天,吕来辉就去杨家庄村找到书记,说不入股了,可以干铝合金门窗厂的业务推销。

1994年初,吕来辉转过两个月去铝合金门窗厂推销,先去德州市乐陵县跑业务,毕竟那里朋友多,好开展业务,并且朋友路子还多。这样,吕来辉开始了德州10年的创业历程。

进驻德州,出去跑业务去揽活儿,吕来辉背着家里的煎饼,带着糊油,借了300多元钱,起早贪黑在外面奔波。10年时间,吕来辉跑遍了德州的14个县,利用一切可用的关系,做好铝合金门窗推销。其中,德州市建委孙主任帮了大忙,吕来辉利用同学关系先行认识了这位主任,搞活了市场门路。

一干就是10年,吕来辉在外靠朋友,搞得业务关系非常“铁”。就是回来在大队干了3年之后,还有孙主任给吕来辉打电话说,给预留了三座楼的门窗工程等着临朐去干。吕来辉婉言谢绝了,告诉孙主任说自己在大队里干事,没有什么待遇,就是为村里老少爷们办事服务。孙主任对此很不理解,凭着赚钱的买卖不做,去村里白忙活。

四世同堂幸福大团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2)

再返回大队任职,打出183米深的水井

2004年春天,吕来辉作为一名老党员,回家参加支部选举投票。建立村党支部,没有拉票,吕来辉高票胜出,乡亲们把建设美好生活的希望投给了信任的吕来辉。

吕来辉头天回来,第二天镇上领导就堵上了门,跟他谈话。大家一致推选吕来辉当村里一把手,选上干书记,要他领着大伙一起干。

吕来辉当场表示:党章规定党员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无数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把生命都不要了。我们活着的和他们不能比,只有好好干才对得起他们。决心一下,干!

就这样,吕来辉走马上任,干起了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三把火,打赢了全村彪炳史册的漂亮仗。

“水”仗。吕家油坊村是山区村,缺水是村里发展的一大障碍,特别是“无水吃”成为全村老少爷们的心头之患。解决吃水问题,是吕来辉上任后的第一任务。他不住地跑腿,跑上面的镇、局,联系工作组,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支持,争取资金十五万元。营子镇党委书记邓世华、师俊刚多次到村里共同商议,拿出办法,争取潍坊市房管局的投资支持,潍坊市房管局王局长亲自到村里督战。

有了潍坊上面的资金支持,吕来辉组织工程人员进村勘察、找水源、打井,最终选址在村北山坳处。山岭薄地,2米土层下面全是石头,打井过程异常艰难。经过47天的施工,终于在183米深处打出水来了。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天,2004年9月28日,吕家油坊村结束了打井不见水的历史。

183米的深井,首先解决了全村的生活用水,再就是山岭上的地块成了灌浇地,在山上的小麦、玉米、桃树、樱桃都能浇上水了,确保旱涝保收。村里老少爷们喜笑颜开,多少年的盼望终于实现,纷纷对吕来辉带头打水井伸出大拇指。

四世同堂幸福大团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3)

大队任职实打实做好事,乡亲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在打好“水”仗的同时,吕来辉作为村里的领路人,开始打赢“路”仗这一硬战。

“路”仗。吕来辉生在吕家油坊村,自小就知道山区道路的崎岖难走。新世纪迎来新的挑战,要想富先修路,必须把通向外界的道路畅通宽敞起来!

营子镇党委书记师俊刚非常重视,积极支持吕家油坊村到黑山村之间的公路建设。

全村动员,大修公路,赢得村民积极支持。这条3公里的公路,大家都很盼着拓宽建设了。吕来辉按照吕家油坊村人口户数,给予分段铺路整修。一时间,家家运来石头石子,铺平垫实地基,最后村里争取上级资金,运来水泥石子,统一水泥沙子灌浆,振动棒打实。要修的道有很深的沟坡,整整修路两个月,吕家油坊到黑山的公路通车了!

真金不怕火炼。当时席家洼修公路出义务工,村里分了任务,吕来辉一声令下“修公路,拥护我的就去干”。他想,自己十多年没在家,大家选举我当当家人,这下看看有难度吗?大家一看,吕来辉书记一心为群众办事,为人民服务,没有理由不去干,家家都出义务工,当天就全部完成任务。席家洼村人很是羡慕,吕家油坊村有这样的好书记、好带头人。

路宽了,畅通了,家家户户的车辆多了起来,大家致富的门路更广了!

四世同堂幸福大团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4)

难事难不住,公平对待乡亲们的实惠利益

打好“水”“路”两仗,赢得村民的信赖,接下来的“统筹提留”硬仗,该如何打好呢?

吕来辉这位村里“一把手”,出于公心,对待村民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村里若出现不孝顺的事,干书记的核实后就在大喇叭里点名,看你要脸不要脸,一下子扭转了不良现象。

“统筹提留”仗。在村里,向村民收缴“统筹提留”是一件要钱的事,大家手头紧张,不是顺茬,容易得罪人,还不一定全额收缴起来。镇上有任务,必须上缴,下面有抵触,吕来辉被逼在中间,是个难当的“婆婆”。

那时,“统筹提留”每人交纳130元,60%的户没有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吕来辉为不交的村民开会,讲清利害关系,正确对待缴费账目。对以前村里对村民有欠条的可以顶账,这样就理清60%的户不交款的缘由了。

一时间,有欠条的拿来,吕来辉就解决了欠缴户的问题,旧账清了,困难解决了,思想负担无了。其中,有一家6年的老帐全部解决了。难怪村民高兴地对吕来辉说了两句话——“书记有人情味!”“把老百姓的困难解决了!”

吕来辉在县里作报告,留下题目不用书面稿,开会的人不困觉,瞪着眼睛听,很顺活。

“统筹提留”工作进行如火如荼,大家伙明事理,该缴纳的交纳,不缴纳的有村里欠条的拿来,只认凭据不认人。

到最后,只有一户不交,吕来辉就做思想工作,没有意见,没有欠账,就必须交纳。如果话说到家了还不交,只能采取硬办法了。只见吕来辉一拍桌子,上报镇政府,县法院强制执行,拉了这家一车东西,这户主人才服软,请求吕来辉给予疏通把东西返还,立即交纳“统筹提留”。

十年磨一剑。吕来辉说,基层工作都是讲方式、讲方法的,我们都是出于公心,或早或晚,大家都会理解的。

四世同堂幸福大团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5)

说一千道一万,老百姓日子富了才算玩高了

吕来辉前前后后在在大队、村里干了37年干部,算起来给共产党、给政府服务了一辈子。他心甘情愿,无私奉献,自己常说比烈士要差得远了,有些烈士十八九岁就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如果自己干不好就对不住他们的牺牲。

村党支部书记干上后,吕来辉没有官架子,和村民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盼,在吕家油坊的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修水库,保灌溉;打深井,保饮水;

修公路,保畅通;规划村,保新貌;

种植果,保增收;开厂子,保带富;

重教育,保学子;传家风,保孝敬;

………

心里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把村旧貌换新颜,把贫穷变成富足,把信心、孝心、忠心凝结为全心全意为乡亲们站好岗、服好务、带好班。

37年春秋为大队、为村洒下辛劳汗水,村庄房屋规划整齐划一,纵横成排成行,一眼望去幸福兴旺之象。

在村北山上建起近5000方的水囤、村南建水库,解决水浇地,种植黄烟、黄桃、樱桃,发展生产经济作物,村民腰包鼓了。

路修好了,道路畅通,出行方便,很多有能力的开办企业,带动村里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在村支书吕来辉的带领下,2000年6月,吕家油坊村党支部荣获中共临朐县委颁发的“临朐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营子镇一共有两个,还有一个是窦家洼村。

后来,吕来辉优化班子放心交班,因年龄原因辞去村支书职务。2004年7月,吕来辉评为中共营子镇委“优秀共产党员”。

四世同堂幸福大团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6)

孝风家风传承,人丁兴旺事业昌盛

2016年,吕永彬的奶奶马寿英97岁,熬了村里500口人,全家族20多口人,成就“五世同堂”辉煌盛事。

这一“五世同堂”全家福照悬挂在吕来辉家的客厅墙上,奶奶慈祥地望着前方,全家人围在奶奶周围,吕来辉、孙希英夫妻各自抱着曾孙辈,分坐寿星马寿英两边,看家庭和睦、儿女孝顺、幸福满满。

马寿英最后的日子里,吕来辉76岁,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吕来辉很孝顺,伺候老娘都是在沙发上睡觉,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不敢合眼,一有动静就起来看看老娘有什么要吩咐的。他自己说,我是毛主席教育培养的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丢,伺候老娘是儿子的本分,也是儿子的幸福,我76岁了还有娘在。人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现在,珍惜当下,也是为下辈孩子树立榜样、做好示范、传承家风,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客厅墙上,还挂着吕来辉、孙希英夫妻金婚50年的合影照片。半世纪牵手,养儿育女柴米油盐,苦也恩爱乐也恩爱,磕磕绊绊终不悔。五十年同心,事业家庭酸甜苦辣,苦也甜蜜笑也甜蜜,风风雨雨永相随。这是对二老金婚祝福语。

四世同堂幸福大团圆(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7)

最高兴的事,莫过于2021年7月1日建党百年之际,中共临朐县委、临朐县人民政府颁发给吕来辉“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从1959年入党的小伙子,经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考验,经过跨越新世纪的不懈奋斗,经过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的创业历程,吕来辉82岁迎来了一生的高光时刻。中共临朐县委、县人民政府委派东城街道机关党工委领导到吕家油坊村,为吕来辉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慰问品。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我会继续为党和人民奋斗不止!”这是一位具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吕来辉的肺腑之言。

“现在日子更好了,政府还给60岁以上的老人补助钱,种地不用再交税了,厂子企业到处有,上班就在家门口。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孩子孝顺样样有……”从小长大不容易,为全家生活经历艰难困苦的孙希英有感而发。

“牢记党的宗旨,争做先锋表率”,在家门口“共产党员户”标牌下,优秀共产党员吕来辉轻轻地读出了标牌上面的这句话。“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是吕来辉的座右铭,也是他教育子女的信条,传承于现在“四世同堂”的子孙中。

春和景明,桃花盛开。站在吕家油坊村南的山坡北望,全村静卧在拖坡山的怀抱中,民风淳朴,家风祥和,一派兴旺之象。

刘树起,1967年生,临朐公安局民警。

卢相青,辛寨镇马存沟村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士学位,干过车间技术员,当过报社记者,现为临朐县作协会员,新闻稿件刊发《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山东就业》《潍坊日报》《临朐新闻》等报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