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可以在什么时候说(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演义》用了八回的篇幅写"赤壁之战"。这既是为了充分的表现这场在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突出这场战役在"三国鼎立"中的关键作用;也是为了充分展示诸葛亮的"智绝"。 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 周瑜只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蒋干中计、苦肉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此后三气周瑜,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自恃才高,眼中没有对手,却步步让诸葛亮占有先机。而周瑜年长于诸葛亮,所以在临终前,发出这样的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既生瑜何生亮可以在什么时候说(既生瑜何生亮)(1)

"既生瑜,何生亮"是周瑜最后发出的无奈的呐喊。周瑜作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诸葛亮面前几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完全只是陪衬。小说这样写固然精彩,可一方面亏欠了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另一方面也给了解历史上周瑜真正面目的人们留下一丝遗憾。"既生瑜,何生亮"就是所有不甘心做配角人物们的心声。

"既然有我周瑜在世,为什么还要出来个诸葛亮啊?"是主人公对自己的才华比不过诸葛亮的一种感叹。 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之后几经展转灭的大大小小数个诸侯。但与此同时枭雄刘备为了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但终不敌曹操而败北……谋士诸葛亮提出连孙抗曹之论,被刘备采纳了。果然说服了孙权后,凭借着诸葛亮,周瑜之智,以及庞统徐庶等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此时,兴奋之余孙刘联盟节立灭曹,但是终归在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可怜的周瑜还不知道…想要一举占据曹操的荆州势力,但却被聪明的诸葛亮抢了先…尽管他妄图强攻但是还是被赵云的部队射回,而且他也中了箭……..周瑜总是不甘心,几次追要荆州总是无功而反…孙权爱惜周瑜让鲁肃替他去要荆州但仍是无功而反。

既生瑜何生亮可以在什么时候说(既生瑜何生亮)(2)

情急下周瑜想到了美人计,但是反被诸葛亮识破使得其陪了夫人又折兵。当周瑜再次与刘备方面谈判时,刘备以取下西川为约再度粉碎了周瑜的思想…终于,他要和刘备翻脸了。他想借假道伐蜀之计,灭了刘备。但是这个计谋还是逃不过诸葛亮的眼睛……终于周瑜又失败了……但是聪明的诸葛亮却认为还是不够……因为他要去掉这个劲敌…..于是乎诸葛亮又落井下石的在信中讥讽周瑜……终于,随着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周瑜去了………以上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来历。并且寓意已经引申为叹息一山还比一山高的意思了。

人们常常用周瑜的这句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来表达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也是作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的典型而遭到了众多的嘲笑。

既生瑜何生亮可以在什么时候说(既生瑜何生亮)(3)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既生瑜,何生亮”的后半句,那就是“君未归,孤何安”,这句话与前半句紧密相联,两者在一起才能够体现出周瑜真正的胸襟,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狭隘,反而非常的大气。

“君未归,孤何安”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就是说“具有如此才华的诸葛亮,至今还没有归于我东吴,我又怎么能够安心呢”,可见周瑜在临终之前所考虑的,其实并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才华被比下去,而是因为在自己国家之外还有着如此杰出之士,却是作为敌手而不能为己所用以至于忧心忡忡,他所考虑的一直都是从家国天下出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