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

点击蓝字,关注“童学文化”

又是一年春节档,大片即将轮番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局面热热闹闹。

一个有趣的事,春节档的电影,实际很少以“过年”作为题材的。就拿今年的几部春节档大片来说,《疯狂外星人》是科幻题材包装下的喜剧片,《飞驰人生》是赛车题材的逆袭喜剧,《新喜剧之王》是周星驰老汤出新菜的小人物故事,《神探蒲松龄》是古装侦探题材的成龙动作电影,而在垂直领域口碑不错的《流浪地球》则是以科幻作为题材的典型灾难片。

内地的“贺岁片”提法,也不算是历史悠久,它源自香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贺岁喜剧片。1995年成龙主演的《红番区》,算是内地首部引入的贺岁片,而内地导演拍摄贺岁片的元年,则是1997年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1)

《红番区》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2)

《甲方乙方》

贺岁片不拍“过年”,这其实是常态。香港贺岁片一般是群像喜剧,片尾会有群星“恭喜发财”的好彩头。在内地的冯小刚贺岁片里,也只是点到为止,1997年的《甲方乙方》里,为“好梦一日游”折腾没完的葛优,发出了点题的感叹:“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3)

在我个人更喜欢的《没完没了》里,因为追债疲惫不堪的葛优,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姐姐谈心事:“你得活着,你要也走了,家里一个亲人都没了,那叫什么好日子。”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4)

当然了,贺岁片实际上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这类电影占据了元旦或春节的档期,题材不限却以喜剧为主,多数都是大团圆的完美结局。

但假如把题材收缩到“过年”这个主题,这类电影就少之又少,而且鲜有佳作。

今天推荐一部1991年的老电影,它未曾占据内地的春节档期,也没赶上贺岁片的时代提法,但在我的看法里,即便28年过去了,它仍然是最好的“过年”电影,不需要加上“之一”。

它就是黄健中执导的电影——《过年》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5)

《过年》拍摄于1991年,说起来是较早的中港合作产物,由北影厂与香港万和合拍。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均不是什么票房影星,却是演技派的豪华配置。在影片中,有李保田、赵丽蓉两位老戏骨,也有葛优、六小龄童、丁嘉莉、梁天等中生代。

黄健中导演的风格凝练写实,为了拍出浓厚年味,电影拍摄地放在了吉林省的新林村。在片头黄健中就拍冰雕、窗花、福字、冻鱼、红灯笼、彩气球、糖葫芦……大自然的冰天雪地,集市里五彩斑斓,屋里的满眼福字和热气,寥寥几个镜头,就勾勒出典型的北方农村年味。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6)

如葛优在《没完没了》里的旁白,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过年就是过个团圆,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才叫过年。

在《过年》里,有一个典型的北方家庭,李保田扮演沉默的父亲,长年外出打工,在家里嘴上硬气,实际非常敏感,如明镜般透亮。赵丽蓉扮演的母亲,会饮酒抽烟,能看出来也曾是风风火火的性格。上了年纪,就成为了大家庭的维系者,和李保田感情真挚,和孩子们有心力却也无奈。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7)

我们熟悉的赵丽蓉,是春晚小品里睿智有趣的老太太,在电影里赵丽蓉展示了令人叹服的精湛演技。她看到丈夫的喜悦和疼爱(她比老伴大8岁),在子女面前总想着维系住大家庭的感情,却每每在琐碎的裂缝中无可奈何。她在一浅笑一撇嘴里,成全角色的性格,也衬出中国式家庭的和乐和为难。

凭借这部电影,赵丽蓉获得了东京电影节和中国金鸡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是当之无愧的双料影后。

老两口有三男两女五个孩子,分别是六小龄童扮演的大哥,胡亚捷扮演的二哥,梁天扮演的小儿子,王丽云扮演的大姐,以及史兰芽扮演的二女儿。在这个大家庭里,也就有了丁嘉莉扮演的泼辣大嫂,谭小燕扮演的二哥女友,马晓晴扮演的小儿子女友,以及葛优扮演的大姐夫,申军谊扮演的二姐夫。

电影的主线,紧扣在家庭成员的过年互动里,孩子们归家都为了老人手里的一点钱。大家庭看似和睦的春节团圆,却是时代背景之下,成员之间难以弥合的裂缝。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8)

《过年》的剧本脱胎自舞台剧《大年初一》,整部电影空间不大,时间也紧凑,没什么激烈的冲突,尽是农村家庭里的零散琐细,全靠一群优秀演员的表演,让人物鲜活的性格去撞出火花。

在大年三十的夜里,两位孤独的老人,在一桌子年夜饭前,斟酒闲谈。寡言的父亲,看烦了孩子们的小九九,一年辛苦的收入,都交给了老伴。母亲赵丽蓉的戏,都写在脸上,年夜饭的清冷令她沉默,老伴的真挚关爱又令她感动。

在一笑,一哭,一皱眉,一撇嘴的复杂情绪里,赵丽蓉没有什么激烈的言辞,一句因感动而哽咽的“老了,我老了,还是你惦着我”,每次看到都令我落泪。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9)

好演员是相互成全的,在老伴面前,一家之主的李保田,并不是板着面孔的定式模样,反而冒出一点孩子气,那种被宠爱的窃喜,以及对孩子们的失望,都放在一饮而尽的酒里。这种细微的演法,是耐得住反复品味的,人完全融在了角色里,能让你移不开情绪。一个人的过往和性格,深沉的感情和难以抒发的情绪,都在你来我往的只言片语里。

李保田和赵丽蓉的这段表演,即是“平地一声雷”的最高水准,没场景少对白,眼神一来一往,都是耐咂摸的戏味,是我看多少次都会动情的段落。

六小龄童和丁嘉莉的线,是凤凰男和泼辣女的夫妻组合。大嫂丁嘉莉唯利是图,眼里只惦记着老人的钱,六小龄童的窝囊和隐忍,在醉酒之后爆发了。

一生成于猴戏,也被猴戏束缚的六小龄童,如今成为了微博上的“六学”笑话,但在这部电影的演技群像里,六小龄童展示了作为演员在反差上的冲击力。大哥两口子的家庭戏,是影片最激烈的冲突制造者,戏是小小的家庭冲突,却隐藏了城乡身份割裂的时代背景。

一个农家出身的教师,和有实权的科长之女,父亲李保田的“儿子熊,媳妇狼”的感慨,是城乡权力和经济结构,在家庭关系中的隐喻。

事实上,在这个小家庭里,每一组成员的冲突,都有时代印记的影子。

在北京读研究生的二哥,带着官二代女友回家,为了参加学校的项目,想要和父亲借1000元资助。作为彻底走出地域和身份的高学历青年,二哥返家就显出与其他成员的格格不入。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10)

这种身份的二哥,实际跳出了原生家庭的生态,却又需要老父亲的财务支援。胡亚捷的表演非常有趣,一方面他仍然无法逃离自己的家庭,另一方面他与父母之间,又有藏不住的生疏感。二哥在向女友展示家里的装修,一番点评的表演很微妙,完全不把自己当做家庭的组成者。

从东北的农村到北京的大城市,农家子弟因为教育,跃入了全新的社会等级,这何尝不是一代人的身份演变。

与二哥的疏离感不同,大姐一家就满是小地方的生活气息。大姐两口子闹起了离婚,葛优扮演的投机者,有了点钱,就“变坏了”,外面有了人。80、90年代的投机者,是经济改革的草莽积累期,而家庭关系的崩塌,恰是财富激增,制度腐败的结果。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11)

葛优的大姐夫戏份并不多,但他的油腻和猥琐气场,从对二哥女友虚伪的奉承,到握住年轻女孩不撒手的小动作,表现得活灵活现。

小女儿追求爱情,与保守父母的决裂和复合;小儿子在失业面前,依然大手大脚的“啃老”。这些剧情的安排,在保持典型家庭的合理性同时,无一不埋藏了时代寓言。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12)

花一天时间看完春节档所有电影(它依然是最好的)(13)

这个戏的好,是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活的性格,戏多戏少都藏不住,哪怕寥寥几场戏,也能给你完整的想象补足。导演黄健中依赖原作的完整剧本,更依赖演员的充分发挥,只管控冲突的节奏,好似不动声色的家庭旁观者。

大家庭的过年气氛,在短暂的温暖之后,因为“如何分配钱”和“被摧毁的关系”,立刻转入了冲突和分裂。我说《过年》是最好的“过年”电影,是它拍出了中国人的年味,以及这种年味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消亡。

李保田和赵丽蓉的勤劳和善良,无法挽回大家庭的崩塌和解体,我们中国人从来把“家庭”看得比天大,“回家过年”正是旧式稳定家庭的象征。一个家庭的琐碎难题里,埋着无解的时代分裂,好演员就是把宏大的主题,藏在精简的三言两语里。

今年的春节贺岁档,挺热闹,但28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部戏,能像《过年》一样,拍出了浓浓的年味,又毫不作伪,不寻找假大虚空的大团圆安慰,真正关切中国人和“过年”的时代关系。

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制作因岁月而减色,剧作却因为不油腻而珍贵。在娱乐至上的今天,更显出它的特别,这就是《过年》仍然值得推荐的原因。

童学文化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